1、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并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诗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并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诗句。【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并能说出其他类似的诗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课程导入、课程导入1.引导: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题壁诗吗?预设:题壁诗通常由诗人有感而作,或有所寄托,然后题写在墙壁上。从载体来说,这里所说的墙壁又可分为寺壁、石壁、殿壁、楼壁等。2.追问:我们学过哪些题壁诗,你还记得吗
2、?谁来背一背。预设 1:预设 2:3.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题壁诗。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板书:书湖阴先生壁)二二、夯实基础、夯实基础1 1. .情境听读情境听读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点拨:(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 2. .诵读正音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汉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
3、一听。(3)随机点名朗读。朗读点拨:注意读准“畦(q) ” “闼(t) ” 。3 3. .解读诗题解读诗题(1)解诗题:如何理解题目“书湖阴先生壁”?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借助注释,了解“湖阴先生”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结合学习经验,了解“题”意思是书写,题写;“壁”是指湖阴先生家的屋壁。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屋壁上的诗。(2)指导学生朗读诗题,注意读准节奏。预设:书/湖阴先生壁。4 4.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先请学生介绍王安石,老师再进行明确: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4、世称临川先生,又因其曾封于舒、荆,死后谥“文” ,故又称“王荆公” “王文公”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着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其诗有 1500 余首,很有特色,自成一家。(2)创作背景。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诗,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屋壁上。三三、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过渡: 同学们, 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的
5、屋壁上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借助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2.2.探究探究活动活动(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点拨:利用注释,理解“苔” “畦” “排闼”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长” “手”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3 3.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1)字词梳理:长:经常、常常。苔:青苔。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排闼:推开门。闼,小门。(2)诗意梳理: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
6、,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4 4. .情境诵读情境诵读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情境视频(诵读版) ,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 书湖阴先生壁最后两句诗有什么表达特点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赏析古诗,重点发现第三、四句诗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2 2.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2)自由讨论第三、四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
7、总结。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默读古诗,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感悟诗人情感。引导:诗歌前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哪里的景色?有什么特点?预设:前两句诗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之内的景色,清洁幽雅。(板书:院内之景 清洁幽雅)引导:通过欣赏庭院中的景色,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湖阴先生?勤劳、爱整洁的湖阴先生,通过手栽花木可见其生活品位。引导:诗歌后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哪里的景色?想象画面,发现景色的特点。预设:后两句诗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之外的景色。 “护田” “排闼”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排闼”二字既暗含了院外两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了青山动感,再结合后面的“送”字
8、,仿佛自然环境对居于此地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度。突出表现了景色的自然幽雅。(板书:院外之景拟人自然幽雅)小结:古人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既然选择了一个这么清朗、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品性高雅之辈。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性、情趣的赞赏。 (板书:高雅品性)(2)感受诗句的特点,说说类似的诗句。引导:第三、四句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预设: “一水”与“两山” , “护田”与“排闼” , “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引导:你还能说说类似的诗句吗?预设 1: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预设 2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小结:像这样,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来表达的修辞方法,叫对偶。在诗歌中,对偶是很常见的修辞方法。 (板书:对偶)4.4.诵读指导诵读指导过渡: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吧。教师从整体上指导诵读:全诗都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在读后两句时,节奏可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5.5.情境情境跟读跟读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情境课文(跟读版) ,全班配乐朗读,感受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和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性、情趣的赞赏。6.6.情境背诵情境背诵(1)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2)播放书湖阴先生壁情
10、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四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湖阴先生家干净整洁、花木满院的院内美景和生动可爱、富有趣味的院外美景,体会到湖阴先生高雅的品性。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拟人和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五、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过渡:题壁挥毫,多是即兴而为,少了字斟句酌的刻意,多了真实性情的驰骋,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不羁与洒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题壁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首的理解。题花山寺壁宋 苏舜钦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译文: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院内之景清洁幽雅书湖阴先生壁院外之景 自然幽雅高雅品性(拟人 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