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初阶段,也是最低最低阶段生产力:低下(石器)(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采集转变为生产,原始农业、畜牧业开始出现)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初阶段,也是最低最低阶段生产关系:共同劳动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氏族(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由全体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解体解体:生产工具改进,促进生产力发展,
2、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由公转私(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最早最早归家庭私有的是牲畜和劳动工具) ,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生产力:提高(金属工具)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上层建筑:奴隶制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进步性:金属工具的广泛使
3、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从封建社会到封建社会生产力:达到新水平(铁制农具)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思想资本主义生产力:提高(机器)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产
4、关系: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注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 (殖民掠夺获得)上层建筑: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进步性: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等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弊端: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
5、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原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和剩余价值学说(
6、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诞生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建立: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
7、得较快发展,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曲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认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第二课只有社会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历史两大历史任务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
8、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程(阶段) :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
9、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时间:19491956(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10、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成就: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原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胜利的征程新民主历史必然性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标
11、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意义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 国 特 色 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意义1978 年十一届三2020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开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
12、 对 外开 放 迈出 了 关开 放 14个沿海港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海南上海浦东沿江 5 个城市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 WTO(对外开放完 善 社 会主 义 市 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形成全面对外开放2019坚持和完善中通 过 规划 、 建对高水平对外“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三个飞跃”: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
13、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提出: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质,基本路线,“三步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建设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内容:
1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民生,公平正义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四个自信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19801984 年十二届三198819901992年1993 年十四届三20012003 年十六届三2013 年十八届三2017年家 庭 联产 承 包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代中国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内涵道路、方向、旗帜:是承前启
16、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任务、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人民性: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怎么做一个着力:着力
17、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两个更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认识: “一变两不变”主要矛盾变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原因:要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什么总体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国家富强: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核心内容人民幸福:奋斗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特点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人民是主体。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18、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什么(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何做: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 ;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战
19、略: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 近平 新时 代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核心内容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当今世界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大势、应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挑战、维护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当代中国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0、想,正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净化、自我完善完善、自我革新革新、自我提高提高的过八个明确: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路线图”和“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