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获取: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2)排放:人类生产
2、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3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类型产生原因自然资源枯竭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主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1)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3)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界线,甚至发展
3、成全球性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3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1)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举例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污染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的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市区垃圾场噪声污染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海洋
4、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3)生态破坏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物种减少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是全球性和区域性,如下图所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1)环境问题的
5、全球性分布地区环境问题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环境污染: 酸雨污染、 水污染、 大气污染等。 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环境问题的区域性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国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人口增长很快, 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内涵:(3)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例证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各国都有发展权, 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7、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我国沿海渔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实行轮牧制度;倡导节约用水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 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举行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暖;建立世界环保联盟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8、,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我国的探索: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3)提倡可持续消费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
9、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4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概念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效益生态上的良性循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 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
10、境之间共生、 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第三节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2规划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3影响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4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5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3)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4)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二、
1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目的: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2典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区域概况: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 11 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2)发展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3)发展规划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4)发展重点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3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主要成就及特点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结
12、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表现进入新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更加具体和有力空间开发重点转向以功能开发为重点(2)存在的主要问题(3)主要对策4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至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两核三轴一带
13、”,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确立北京政治、 文化、 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长江经济带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 11 个省市,“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
14、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重要战略: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2我国的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4)海洋灾害种类多。(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3战略举措(1)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2)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3)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4)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1)概念: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2)范围本国的内水和领海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床和底土2我国是海洋大国(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2)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3)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4)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5)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6)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维护海洋权益(1)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2)意义: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5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