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川不同域,江月何同天? 细读赤壁赋试探江月的三个维度“江、月江、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古老的意象,常常被作为具有象征性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古老的意象,常常被作为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景物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易于引发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和固定情绪易于引发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和固定情绪。喜欢苏轼作品喜欢苏轼作品的人应该知道的人应该知道,在其创作的诗词文赋中有很多江月的影子在其创作的诗词文赋中有很多江月的影子,自然包括统编教材必自然包括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词作念奴娇修上第三单元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第七单元的散文名篇赤壁赋。赤壁怀古和第七单元的散文名篇赤壁赋。带着对江月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的
2、探索带着对江月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的探索,再次教读苏轼的再次教读苏轼的赤壁赋赤壁赋,我发我发现全文以江月为线索现全文以江月为线索,推动作者情感由乐而悲推动作者情感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悲而喜,完成了彩线串珠的线完成了彩线串珠的线索勾连,更完成了作者儒道思想的互辩互解,不禁叹服作者行文构思的绝妙。索勾连,更完成了作者儒道思想的互辩互解,不禁叹服作者行文构思的绝妙。文章的开头文章的开头“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于斗牛之间”。苏子似乎在呼唤苏子似乎在呼唤着月亮着月亮,而月亮也似乎听到了苏子的明月之诗而月亮也似乎听到了苏子的明月之诗,这两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同时也这两句点明
3、了时间的推移同时也为作者情思的展开布设了一个月明风清的背景。为作者情思的展开布设了一个月明风清的背景。在这个江清月明的意境之中在这个江清月明的意境之中,苏子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的江水之上苏子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的江水之上,如此美如此美景景,让这个被贬黄州的时代名流暂时忘却一切让这个被贬黄州的时代名流暂时忘却一切,快然自足起来快然自足起来。“浩浩乎如冯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而登仙”,苏子仿佛一下子远离苏子仿佛一下子远离了尘世了尘世,飘然进入仙境飘然进入仙境。人在山水风月之中徜徉人在山水风月之中徜徉,也在诗意之中行走也在诗意之
4、中行走,泛舟之乐泛舟之乐油然而生油然而生。行文至此行文至此,作者所摹画的江月还停留在自然的层面作者所摹画的江月还停留在自然的层面,这里的江这里的江,就是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自然江水里的自然江水,这里的月就是这里的月就是“举头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现实明月,此谓江月之第一维度。的现实明月,此谓江月之第一维度。文章第二段,文章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此情此景,苏子心情大好此情此景,苏子心情大好,开始手拍船舷开始手拍船舷,纵情高歌纵情高歌。他唱道他唱道“桂棹兮兰桨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5、光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望美人兮天一方。”曼妙的歌词吸引了一位吹洞箫的客人曼妙的歌词吸引了一位吹洞箫的客人,他倚歌而和之他倚歌而和之,其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嫠妇。作者连用四个比喻作者连用四个比喻, 把洞箫的幽怨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洞箫的幽怨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诗和吹箫的描写吟诗和吹箫的描写,使使“泛舟泛舟”之乐向悲凉之情过渡之乐向悲凉之情过渡。其箫声越是能其箫声越是能“舞幽壑之潜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泣孤舟之嫠妇妇”,越能让我
6、们体察到此时苏子的心情与客人心情之迥异。,越能让我们体察到此时苏子的心情与客人心情之迥异。第三段中,苏子内心充满疑惑不解第三段中,苏子内心充满疑惑不解:客人因何而悲客人因何而悲?“月明星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旌旗蔽空,酾酒临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眼前之月让客人自然想到月圆之夜横槊赋诗的曹孟德
7、眼前之月让客人自然想到月圆之夜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在在三国志三国志中曹操中曹操被称为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可是,他的一生有赤壁之战的溃不成军。可是,他的一生有赤壁之战的溃不成军,有占荆州,下江陵的不可一世,也有横槊赋诗的一时豪迈,这般豪杰又能如何有占荆州,下江陵的不可一世,也有横槊赋诗的一时豪迈,这般豪杰又能如何?即使王侯将相到头来不都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吗即使王侯将相到头来不都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吗?显然客人所描述的曹显然客人所描述的曹操命运变化透露出人生无常人生虚无的一层悲叹。操命运变化透露出人生无常人生虚无的一层悲叹。“寄蜉蝣于天地寄蜉蝣于天地
8、,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羡长江之无穷。”作为凡夫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生命短暂得犹如朝生暮死的蜉蝣俗子的我们生命短暂得犹如朝生暮死的蜉蝣,渺小得如同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渺小得如同大海中的一粒粟米。与与无穷无尽的江水相比无穷无尽的江水相比,人生短暂至极人生短暂至极,我们胸中莫免升腾起人生短暂我们胸中莫免升腾起人生短暂,天地无穷天地无穷之悲,此为悲的第二层境界。之悲,此为悲的第二层境界。“知不可乎骤得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托遗响于悲风”,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也只能将其托寄也只能将其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在悲凉的秋风中。虽然我们想化身飞仙与明月
9、一样亘古长存虽然我们想化身飞仙与明月一样亘古长存,可是又明明知道这可是又明明知道这样的理想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梦罢了样的理想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梦罢了。 客人的这番阐述一下子把悲推向了第三重客人的这番阐述一下子把悲推向了第三重境界境界: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之悲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之悲。言至于此言至于此,客人口中的江月显然涉及到了历客人口中的江月显然涉及到了历史的江月,文化层面的江月。史的江月,文化层面的江月。面对客人的悲观失意,苏子又将如何呢面对客人的悲观失意,苏子又将如何呢?第四段中,第四段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盈虚者如
10、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尚记得自己上高中时某位政治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尚记得自己上高中时某位政治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充满辩证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话意在说明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一刻的静止不变思维的话意在说明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一刻的静止不变。同理同理,今夜之月一定不同于昨夜之月今夜之月一
11、定不同于昨夜之月,眼前之江水也绝不是此前之江水眼前之江水也绝不是此前之江水;年年岁年年岁岁,明月还是那个明月岁,明月还是那个明月;岁岁年年,江水还是那条江水。可是,几百年前的东坡岁岁年年,江水还是那条江水。可是,几百年前的东坡先生能够知此物理先生能够知此物理,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此通透的苏子怎能说服不了那个如此通透的苏子怎能说服不了那个吹箫的客人呢?吹箫的客人呢?联系古代文赋的特点,善用主客问答是其传统表现手法。文中的主即是客联系古代文赋的特点,善用主客问答是其传统表现手法。文中的主即是客,客亦是主客亦是主。客人箫声中的客人箫声中的“遗响遗响”其实就是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的
12、真实写照其实就是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的真实写照。每个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正一邪也好一正一邪也好,一儒一道也好一儒一道也好,文中的客与主只不过一个文中的客与主只不过一个处于处于“本我本我”的状态的状态,一个已然达到了一个已然达到了“超我超我”的境界罢了的境界罢了!因而文末的因而文末的“客喜客喜而笑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看似一主一客互枕而眠,其实不过是东坡先生的独自释然而已。看似一主一客互枕而眠,其实不过是东坡先生的独自释然而已。今天重读今天重读赤壁赋赤壁赋,思索文中思索文中“江江、月月”的三个维度的三个维度:现实之江月现实之江月,文化文化之江月,哲理之江月。之江月,哲理之江月。山川不同域,江月何同天!拙笔命意,有感斯言。山川不同域,江月何同天!拙笔命意,有感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