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质翻译的三个疑难问题1 密码子的变偶性科学家发现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在配对时,密码子第一、二位碱基配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第三位碱基是可以变动的, 克里克称这一现象为“变偶性”。例如,酵母菌丙氨酸 tNA 的反密码子 IGC 可以阅读 3 个密码子。已知一级结构的 tRNA 中,其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反密码子 5端的碱基)是可以变动的碱基,而第二、三位碱基依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只要反密码子的第二、三位碱基确定,就能确定所携带氨基酸的种类。一个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 mRNA 上的多个密码子,但是一种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
2、酸。2 翻译过程需要酶翻译过程是以氨基酸作为基本原料,且只有氨基酸与tRNA 结合后才能被转运至核糖体中,参与多肽链的合成。tRNA 具有能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识别密码子的特异部位,又有能结合相应氨基酸的特异部位,并把氨基酸携带至核糖体。其中,tRNA 结合相应氨基酸的过程需要一种酶来催化,这种酶称为氨基酰-tRNA 合成酶, 简称氨酰-tRNA 合成酶。 tRNA结合氨基酸这个过程也称为氨基酸的活化。当氨基酸结合于tRNA 以后,就称为氨酰-tRNA。其反应过程是氨基酸在氨酰-tRNA 合成酶的作用下,由 ATP 供能,和 tRNA3端的羟基相连而形成氨酰-tRNA。氨基酸一旦与 tRNA 形
3、成氨酰-tRNA 后,进一步的去向就由 tRNA 来决定了,tRNA 凭借自身的反密码子与 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从而把所携带的氨基酸送到肽链的特定位点并添加到正在合成的肽链末端,这种从游离氨基酸到形成氨酰-tRNA的过程既是氨基酸的活化过程,又是肽链每合成一步或延长一步的必经准备阶段。人教版教材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描述如下: 1 号位点的甲硫氨酸通过与 2 号位点上的组氨酸形成肽键而转移到占据位点 2 的 tRNA(人教版教材必修 2P.66 图 4-6)。其中核糖体中肽键的形成就需要肽酰转移酶的催化,它催化核糖体 A位(位点 2)tRNA 上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与 P 位(位点 1)肽酰-
4、tRNA 上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3.核糖体上的多肽合成并不产水相当多的教辅认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的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故核糖体上产生水。乍一看推理严密,其实这种看似正确的错误推论却是建立在不求甚解的错误知识之上的,若不深入学习很容易盲目相信。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包括氨基酸活化、翻译的起始、肽链的伸长、肽链的终止以及新合成多肽链的折叠和加工。由于肽链的伸长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此环节被误认为是有水生成的,顺理成章地就认为核糖体是能产水的细胞器。肽链的伸长是指氨基酸在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下通过新生肽键的方式被有序地结合上去,从而使肽链延伸。这一过程的本质并不是两个游离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而是位于A 位上的氨酰-tRNA 分子中的氨基 N 对位于 P 位上的起始氨酰-tRNA(或肽酰-tRNA)分子中的碳基 C 作亲核进攻,导致它们之间形成肽键,产生新的肽酰-tRNA,同时释放出一个空载的 tRNA。可见,核糖体并不是能产水的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