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 一、 【高考真题感知】1、 【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 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 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 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
2、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 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 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 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 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
3、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 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 “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 ”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 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 ”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 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 “那
4、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 “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 ” “打死它才”二乖 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 ”二乖给哥 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 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
5、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 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 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 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 ”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
6、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 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 ”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 “我们一会儿跟妈 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 同我们一样。 ”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 ”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14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 分) 15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7、?请简要概括。 (4 分) 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 分) 13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 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治等。 14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日光” “西边的 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15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16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二、环境题常见命题方式
8、: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三、解题分析角度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角度: 1、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5、效果方面:给读者联想、美感。 6、手法方面: (二)社会环境的作用
9、分析角度: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3)揭示社会关系; (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附】自然环境的作用: (1)突出季节特征; (2)表现地域风光;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4) 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 (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 (6)奠定感情基调; (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 (8) 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 (11)为下文刻画 人物作铺垫; (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 (13)表现人物心
10、理、性格; (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 (15)象征、暗示 人物命运; (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 (18)丰富、深化主旨; (19) 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20)给读者联想、美感。 三、 【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 1、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 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 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 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联系词语选用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
11、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 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 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 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 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联系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
12、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 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 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 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 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四、环境类试题答题模式 步骤一: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情节(推动,暗示,就铺垫) 人物(烘托,映
13、衬) 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 步骤二: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思 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答题警示】1、注重两个侧面:环境特点(写了什么) ;环境作用 2、多处环境描写要依据位置,分别作答。 3、答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时,不可只干瘪地、机械地答上描写的概括作用,要与具体文段联系写出具体内容。 4、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做题时不要遗漏要点。 五、巩固练习 1、 (2018、11 青岛二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怕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
14、,枕着锄头,眯着 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 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 一样的农人。 还有远处的枪炮声, 俯冲下来的飞机, 映红天边的火光, 撤进村子的伤兵, 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 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 进
15、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 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 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 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 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16、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 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 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 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 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 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
17、,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 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 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 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 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
18、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 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 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 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 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选自小说界2016 年第 3 期)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部分
19、,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 别离”做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 死如归的果敢。 C “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 ,此句中“竟然” “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 “他”对此难以置 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 识性。 5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
20、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4 B【解析】没有“反衬” 。 5.(6 分)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宁静的田园生活是战争的背景和结局,是和平的象征,在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战争是无奈的 插曲,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 6.意蕴:第一个句子“怕别离”意在强调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甚于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他面对侵略,奋起反抗,追求自由,不甘心被奴役的精神品质; 第三个句子“怕熄灭” ,表现他坚持信仰勇于牺牲,以死抗争的民族大义;
21、第四个句子“怕遗忘”表现他渴望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强烈愿望。 (4 分,每点 1 分) 作用:四个句子以“怕”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紧凑,文脉贯通。 四个句子, “他怕死,更怕” ,间隔反复,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分层点明原因,升华主旨。 (2 分,答出 2 点即 2 分)2、 (2013 山东高考卷)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活 着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有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 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
22、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 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 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 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 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
23、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 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 给我吧。 ”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我说: “我要买这牛。 ”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 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
24、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 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 “你 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
25、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 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 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 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 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
26、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 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 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问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 分) 3、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27、问题。 第 9 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 “ (此处删去两句话) ”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 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 车厢。买了 第 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
28、第 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 车厢后就是第 9 车厢,谁会想 到第 9 车厢后还是第 9 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 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 9 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 9 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 在第 1 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
29、,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 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 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 “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 “从第 9 车厢来 的”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 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 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 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
30、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 第 9 车厢! ”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 9 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 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 深夜, 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 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
31、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 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 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 “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 9 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 【问题】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4、 (2018 闽侯一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缝 山 针非 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
32、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 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 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 槐 。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 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挟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
33、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 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 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 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 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 扶贫?
34、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 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 。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 。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 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 “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 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 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 煤挖出来,足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
35、年又春都双手拉着化说 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 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挟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 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 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 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暮秋时节,
36、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 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 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 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 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眷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 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
37、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 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离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 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 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 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38、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 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 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饱不辞 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 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 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8.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为什
39、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 比。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9. “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由开发高阳 山到“用针缝山”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7. 试题分析:D.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
40、农村生活的 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以小见大”理解有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 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 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 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 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
41、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别分析,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 境, 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 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高阳山美丽的秋景, 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 衬 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9.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的是理解小说标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 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缝山针” 预示经济发展力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参考答案 13 【答案】经济状况 良好:
42、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 爱,主仆融治等。 14 【答案】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日光” “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 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 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作者很高明地描写了一下院里的风光:鸟语花香 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而“日光” “西边的白粉墙”等描 写,又为二乖在墙边发
43、现小猫埋下伏笔。 【试题点评】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 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表现人物, 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 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 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15
44、 【答案】 外貌憨态可掬; 言行稚拙, 爱模仿; 情感表达率真; 注意力易转移; 喜爱小动物, 好奇心强。16 【答 案】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五、巩固练习 1、 【答案】 (1)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2)宁静的田园生活是战争的背景和结局,是和平的象征;在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战争是无 奈的插曲,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 2、 【答案】写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安详温馨,
45、平凡有规律。 (环境自身) 是老人坦然与平和,乐观与自足性格形成的基础; (环境与人物关系) 与开头午后时光时光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与情节关系) 老人在这个普通乡村平凡活着,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与主题关系) 。 3、 【答案】 “光秃秃”的大草原、 “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 照。 4、 【答案】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高 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暗示
46、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小哥儿俩一开头就交代,清明那天学校放假,家里要请七叔叔来吃饭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的爬在靠窗挂的 小棉袍上。 “二乖!还不起,太阳都出来了。 ”大乖方才醒了照例装着大人口吻叫弟弟起来,其实他还未满八岁比弟 弟大两岁。 二乖一些没理会哥哥说什么话,现在不晓得做了什么的梦,只顾把他的胖胖的圆脸往被窝里藏。 这样一来,哥哥可看不上眼了,跳下自己的小床,披了墙上晒暖和的棉袍,走到弟弟床前,摇他几下,摇 不醒,他叫起来: “妈妈,你来看看二乖,他又把脑袋放在被窝里睡觉。 ” 作者文笔的清新和对儿
47、童生活的熟悉、热爱,从这几行描写中就能看出来。8 岁的小哥哥一本正经地管弟 弟,可谓下笔即活,令读者如见其人。 弟弟终于被叫醒了,一想到今天放假,他们立刻想起快乐的事情来,他们喜欢七叔叔来,还要向七叔叔要 鸟儿呢!这天七叔叔果然带了个鸟笼,里边居然是只会说话的八哥。七叔叔把八哥送给他们了,还让他们做它的先 生,教它说话。这天,喂鸟、教小鸟、埋怨小鸟笨、发现这位鸟学生害羞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功课。后来,在他 们跟爸爸一起去看戏时因为这天演的是他们喜欢的“黄天霸”才决定放八哥一会儿假。谁知道,看戏回来, 悲剧发生了,妈妈难过地说:八哥给野猫吃了。两个孩子登时呆了。忽然,大乖找到了一根拦门的长棍,拉着二
48、乖 要去找大黑猫: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 “不报仇不算好看! ”爸爸在他们哭时早已躲进了 书房,妈妈听了二乖的话忍不住想笑。但两个孩子认真地去找仇敌了,到处追着黑猫打,并商量第二天一早一定要 早起。天不亮,大乖又把二乖叫醒,两人满怀悲愤地出发了。这时院子里开满了丁香花,小麻雀飞上飞下,好玩极 了,二乖一下子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了。忽然,他听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咪噢,咪噢”的娇声叫唤: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的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 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他用手摸小猫的头,一只手又摸
49、它的小尾巴,嘴里学它们“咪噢,咪噢”叫着逗它们玩。 一只大黑猫歪躺在一旁,一只小猫伏在它胸前肚子上吃奶,大猫微微闭着眼睛得意地看着。其余两只爬在 一边。 “哥哥来看看,多好玩呵! ”二乖忽然想起来,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 “二乖,你在这里”大乖还没说完被二乖高兴的叫喊给截住了。 看到这里读者有几分紧张:二乖人小没脑子,大乖会不会还记着报仇的事?人们的同情心已转移到这窝毫 不设防的小猫和猫妈妈身上了。接下来的描写既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 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
50、定很冷吧。 ”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 “我们一会儿 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住一间,像 妈妈同我们一样。 ” “小猫饿了要找妈妈吃奶呢?”二乖觉得这问题要紧的。 “小猫会咪,咪的叫唤,大猫听见就来了。 ” “哥哥,你瞧它们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 ”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着那只小黑猫。 这是从悲剧走到了喜剧,从战争走到了和平,中间几乎没有转折,只是为怕读者觉得太突兀,作者才很高 明地描写了一下院里的风光,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孩子是不需要转折的,他们的情感变化很快, 而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他们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