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 文档编号:2002862 上传时间:2021-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2 页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1、【2011 年北京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 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 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 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 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 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 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 B、C 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

2、中白色沉淀是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 SO2具有_性。(3) 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分析 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乙在 A、B 间增加洗气瓶 D,D 中盛放的试剂是_。进行实验,B 中现象: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第 2 页 共 12 页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 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2、 【2012 年北

3、京卷】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2 mL 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 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有银镜实验2 mL 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该同学欲分析实验和实验的差异;查阅资料:aAg(NH32)+2H2OAg+2NH3H2Ob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 Ag2O(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2)经检验;实验的气体中有 NH3;黑色物质中有 Ag2O。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产生的现象是。产生 Ag2O 的原因是。(3)该同

4、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 NaOH 还原 Ag2O。实验及现象:向 AgNO3溶液中加入;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4)重新假设:在 NaOH 存在下;可能是 NH3还原 Ag2O。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 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第 3 页 共 12 页(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 Ag(NH3)2OH 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 NaOH 存在下;可能是Ag(NH3)2OH 也参与了 NH3还原 Ag2O 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有部分 Ag2O 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

5、据的现象是。(6)用 HNO3清洗试管壁上的 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 【2013 年北京卷】某学生对 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 4g 漂粉精固体,加入 100mL 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 pHpH 试纸先变蓝(约为 12) ,后褪色i.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iii.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12和 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2)pH 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3)向水中持续通入 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 i 的白雾由 HC1 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

6、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 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 a 目的是。由实验 a、b 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 HC1,理由是。(4)现象 ii 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 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5)将 A 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 X向沉淀 X 中加入稀 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 X 中含有的物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 iii 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第 4 页 共 12 页4、 【2014 年北京卷】用 FeCl

7、3酸性溶液脱除 H2S 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 pH=1 的 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 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 Fe3+、有 Cl2II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 Fe3+、无 Cl2IIIbx0无明显变化无 Fe3+、无 Cl2(1)用 KSCN 溶液检验出 Fe3+的现象是_。(2)I 中,Fe2+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 Cl2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3)由 II 推测,Fe3+

8、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 Fe2+具有_性。(4)II 中虽未检测出 Cl2,但 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 pH=1 的 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Vaxc无明显变化有 Cl2Vcxb无明显变化无 Cl2NaCl 溶液的浓度是_mol/L。IV 中检测 Cl2的实验方法:_。与 II 对比, 得出的结论 (写出两点) : _。5、 【2015 年北京卷】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 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3+2I2Fe2+I2”反应中 Fe3+和 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

9、) 待实验 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 再进行实验 II, 目的是使实验 I 的反应达到。(2) iii 是 ii 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 ii 中造成的影响。第 5 页 共 12 页( 3 ) i 和 ii 的 颜 色 变 化 表 明 平 衡 逆 向 移 动 , Fe2+向 Fe3+转 化 。 用 化 学 平 衡 移 动 原 理 解 释 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外加 Ag+使 c (I)降低,导致 I的还原性弱于 Fe2+,用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

10、,向 U 型管左管中满加 0.0l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 i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转化的原因是。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 I 中,还原性:I Fe2+;而实验 II 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6、 【2016 年北京卷】以 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2 mL0.2 molL1Na2SO3溶液饱和 Ag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0.2 molL1

11、CuSO4溶液.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 molL1Al2(SO4)3溶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中的白色沉淀是 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_。第 6 页 共 12 页(2)经检验,现象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 SO24,含有 Cu+、Cu2+和 SO23。已知:Cu+Cu +Cu2+,Cu2+CuI(白色)+I2。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 Cu+的实验现象是_。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23。a.白色沉淀 A 是 BaSO4,试剂 1 是_。b.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23的理由是_。(3)已知:Al2(SO3)3在

12、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的白色沉淀中无 SO24,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 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 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 ii 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二: _ (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 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有关。7、 【2017 年北京卷】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

13、化的 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 ,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第 7 页 共 12 页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

14、/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资料: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对 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可产生 Fe3+;假设 c:酸性溶液中 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假设 d:根据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 Fe3+。 下列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实

15、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3)根据实验现象, 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 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_。第 8 页 共 12 页8、 【2018 年北京卷】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1)制备 K2FeO4(夹持装置略)A 为氯气发生装置。A 中反应方程

16、式是_(锰被还原为 Mn2+) 。将除杂装置 B 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C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 中 Cl2发生的反应有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 另外还有_。(2)探究 K2FeO4的性质取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 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 Cl2。为证明是否 K2FeO4氧化了 Cl而产生 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取少量 a,滴加 KSCN 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方案用 KOH 溶液充分洗涤 C 中所得固体,再用 KOH 溶液将 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 b。取少量 b,滴加盐酸,有 Cl2产生。由方

17、案中溶液变红可知 a 中含有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 K2FeO4将 Cl氧化,还可能由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方案可证明 K2FeO4氧化了 Cl。用 K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根据 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 氧化性 Cl2_(填“”或“”) , 而方案实验表明, Cl2和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 b 滴入 MnSO4和足量 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第 9 页 共 12 页理由或方案:_。9、 【2019 年北京卷】化学小组实验

18、探究 SO2与 AgNO3溶液的反应。(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 SO2,将足量 SO2通入 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浓 H2SO4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试剂 a 是_。(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 B 可能为23Ag SO、Ag2SO4或两者混合物。 (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 B 的成分写出 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加入盐酸后沉淀 D 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 F。推断 D 中主要是 BaSO3,进而推断 B 中含有 Ag2SO3。向滤液 E 中加入一种试剂

19、, 可进一步证实 B 中含有 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3)根据沉淀 F 的存在,推测2-4SO的产生有两个途径:途径 1:实验一中,SO2在 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 Ag2SO4,随沉淀 B 进入 D。途径 2:实验二中,2-3SO被氧化为2-4SO进入 D。实验三:探究2-4SO的产生途径向溶液 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 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 B 中不含 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实验三的结论:_。(4) 实验一中 SO2与 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 AgNO

20、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第 10 页 共 12 页间,有 Ag 和2-4SO生成。(6)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_。第 11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2011 年北京卷】 (1) Cu2H2SO4= CuSO4SO22H2O(2) BaSO4还原 (3) 2NOO2=2NO2(4)通 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饱和 NaHSO3溶液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 BaSO3沉淀2、 【2012 年北京卷】

21、 (1)AgNO3溶液和氨水(2)试纸变蓝在 NaOH 存在下;加热促进 NH3H2O 分解;逸出 NH3;促使 Ag(NH32)+2H2OAg+2NH3H2O 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Ag+与 OH-反应立即转化为 Ag2O:2OH-+2Ag+Ag2O+H2O(3)过量 NaOH 溶液(4)(5)Ag2O+4NH3H2O2Ag(NH3)2OH+3H2O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6)Ag+2HNO3(浓)AgNO3+NO2+H2O3、 【2013 年北京卷】 (1)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漂白性。(3)检验氯气。SO2也能和酸化的硝酸银

22、生成白沉。(4)要证明现象 II 中黄绿色为溶液酸性的增强引起的,可以在原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即可。(5)CaSO4。Cl2SO22H2O=2Cl-4H+ SO42-。4、【2014 年北京卷】 (1)溶液变为红色(2)2Cl-2e-=Cl2;2Fe2+Cl2=2Fe3+2Cl-; (3)还原(4)0.2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 KI 试纸上,试纸变蓝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 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 Fe2+先于 Cl-放电5、 【2015 年北京卷】(1)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c(Fe2+)降低(3)i 中加入 Ag+发生反应:Ag+(aq)+

23、I(aq)AgI(s) ,I浓度下降,使平衡 2Fe3+ 2I2Fe2+I2逆向移动;中增大 Fe2+浓度,同样平衡 2Fe3+ 2I2Fe2+I2逆向移动。(4)正左侧溶液颜色褪色,有黄色沉淀生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5)c(Fe2+)升高,导致 Fe2+的还原性增强,强于 I。第 12 页 共 12 页当指针归零后,不向左管滴加 AgNO3溶液,而是向右管加入 1molL1FeSO4溶液。(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浓度有关,提高某种还原剂的浓度可增强其还原性。6、 【2016 年北京卷】(1)2Ag+ SO23 Ag2SO3。(2)有红色固体生成;a. HCl 和 BaCl2溶液。b.在

24、 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 CuI,SO23转化为 SO24。(3)Al3+、OH。a.,b.V1明显大于 V2。(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7、 【2017 年北京卷】 (1) 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 再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Fe2+(2) Fe+2Fe3+=3Fe2+4Fe2+O2+4H+=4Fe3+2H2O加入 KSCN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0.05 molL-1NaNO3溶液FeSO4溶液(或 FeCl2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 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

25、存在反应:Fe+2Ag+=Fe2+2Ag ,Ag+Fe2+=Ag+Fe3+,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 30 分钟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减小。8、 【2018 年北京卷】(1). 2KMnO4+16HCl2MnCl2+2KCl +5Cl2+8H2O(2).(3). Cl2+2OHCl+ClO+H2O(4). i. Fe3+(5). 4FeO42+20H+4Fe3+3O2+10H2O(6). 排除 ClO的干扰(7). (8).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9). 若能,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

26、Fe3+和 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 MnO4的颜色(若不能,方案:向紫色溶液 b 中滴加过量稀 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9、 【2019 年北京卷】 (1)Cu+ 2H2SO4(浓)CuSO4+SO2+2H2O饱和 NaHSO3溶液(2)Ag2SO3+4NH3H2O=2Ag(NH3)2+23SO+4H2O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Ag+Ag2SO4溶解度大于 BaSO4,没有 BaSO4沉淀时,必定没有 Ag2SO4途径 1 不产生24SO,途径 2 产生24SO(4)2Ag+SO2+H2O= Ag2SO3+2H+(6) 实验条件下: SO2与 AgNO3溶液生成 Ag2SO3的速率大于生成 Ag 和24SO的速率碱性溶液中23SO更易被氧化为24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理综 > 试题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探究式实验题(以北京高考实验题为主).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