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精品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 1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 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这种画犯着种种错误,画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分别地观察各物的形状,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
2、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 ,比较观察,始知这差异乃由于东西洋艺术的性质根本不同而来。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 ,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第一图所表现的,似是我们读了西厢记惊艳一出后闭目想象所见的普救寺的光景。第二图中所表现的,却是我们身入灵隐寺等处时实际看到的光景了。西洋美术自古注重写实。希腊时代的神像雕刻,都依照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都讲究远近法。东洋艺术的态度则不然,一向注重空想,绘画当然也不务写实,而描摹想象中的情景。想象的世界中,行动非常自由;眺望
3、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这犹似做梦,昔人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伏在斗室中描山水图的中国画家,正同这相思家一样。做梦一般地飞绕天涯而眺望景物,把不同时所见的光景收入同一幅画中,上下重叠地描写的便是山水“立轴”,左右连绵地描写的便是山水“图卷”。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图卷有横长数文者,一丘,一垒,一桥,一亭,连绵不断地画过去,比回旋照相镜头所摄的大团体摄影收罗更广,而各部又都可作正眺形。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务求其
4、肖似实景,与我刚才第二图时同样态度。这可说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与中国画的想象性质完全不同。现在从表面上拿西洋的画法来规律中国画, 当然可指摘其远近法的错误, 而见其为局部凑成的不统一的绘画。但就根本一想,这远近法的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正是中国画的特质所在。利用错觉而在平面的纸上假造立体形的远近法, 原是西洋艺术上的事。 这在图画教科及实用美术上固然是很重要的法则,但不能拿来规律崇尚自然而取综合式的中国古代艺术。(摘编自丰子恺认识绘画 )材料二:材料二: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
5、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西洋绘画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以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 是他们的理想。 近代绘风更由古典主义的雕刻风格进展为色彩主义的绘画风格,虽象征了古典精神向近代精神的转变, 然而它们的宇宙观点仍是一贯的, 即“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而这物、我对立的观点,亦表现于西洋画的透视法。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貌似客观实颇主观(写实主义的极点就成了印象主义) 。就是近代画风爱写无
6、边天际的风光,仍是目睹具体的有限境界,不似中国画所写近景一树一石也是虚灵的、表象的。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所以它的境界偏向远景。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 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 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故中国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中国画因系鸟瞰的远景, 其仰跳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 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西洋画因系对立
7、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材料三:材料三:(明)戴进溪堂诗意图(尼德兰)小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狩猎绢本设色 19.4cm*104cm木版油画 32.5cm*25.5cm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以远近法的西洋画理衡量,很多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错误显而易见,对于中国国画的这种不足,作者深以为憾。B. 丰子恺借助摹写的两幅图说明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展现上的不同,指出中国绘画的自由度高于西洋画。C. 中国画的山水立轴或图卷,很容易使观者联想到“关山万叠”“云树千重”“碧
8、波千里”等诗文用语。D. 西洋绘画中贯穿的宇宙观点始终是一致的,即“人”与“物”。“心”与“境”的主客观对立相视。1.【答案】 A【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作者深以为憾”错误, 由材料一第一句话“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和最后一段“利用错觉而在平面的纸上假造立体形的远近法, 原是西洋艺术上的事但不能拿来规律崇尚自然而取综合式的中国古代艺术”看, 作者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画的不足, 所以也就谈不上遗憾。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B. 西洋画根基于雕塑建筑,中国画根基
9、于哲学。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难论高低。C. 西洋画的透视法貌似客观实颇主观,中国画的透视法观照整体的动态自然,似主观而实客观。D. 中国绘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2.【答案】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扩大范围, 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 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可知, 文章论述的是古代绘画在远近法方面的错误; “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 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错误, 材料一论述的中国绘画远近法的错误并非仅仅“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
10、场造成的”,还有其他复杂原因。B.“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错误,由材料可知,中西方都重视空间法则,但是中西方空间法则的内涵不同。D.“中国绘画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错误, 因果倒置, 原文是“中国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而且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应是“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影响了中国绘画。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展现中国画的特质的一项是(3 分)A.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 528.7 厘米 X24.8 厘米的横幅长卷,全景式描绘了三大空间场景。B. 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将五个时间段的
11、叙事性场景描绘在一幅画面中。C. 东晋顾恺之仰慕曹植的洛神赋 ,遂绘制出名画洛神赋图 ,活化了洛神的绝世之美。D.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只几点墨色和几笔水纹,但却营造出烟波浩渺的动人意境。3.【答案】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A.展现了中国画爱写长卷、 立场自由、 把不同空间景象收入同一幅画中左右连绵地描写的特质。B.展现了中国画爱写长卷、 立场自由、 把不同时间景象收入同一幅画中左右连绵地描写的特质。D.展现了中国画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以及“中国心灵蓬松潇洒意境”的特质。C.该表述只能表现顾恺之创作的动因以及画作的艺术感染力, 不能展现
12、文中表述的中国画的特质。4. 材料一是怎样论述中西绘画的不同的,请简要分析它的论证思路。 (4 分)4.【答案】 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以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为例,巧妙运用了图例, 对比分析了中西画法不同的原因, 最后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得出中国画呈现的远近法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恰是中国画特质的结论。本文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由题干“怎样论述”可知, 本题其实是考查论证上的特点, 主要包括论证的方法和论证的思路。从论证方法来看,“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
13、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 ,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这里列举两种画法描摹的同一图画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一种使用中式画法,一种采用西洋画法,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是对比论证;“别有天地非人间”“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这些是引用论证。从论证思路来看,材料共三段文字,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中国绘画,第一段“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 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论题;第二段开头“仇文合制西厢
14、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是以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为例,第三段将中西画法进行比较,借助图例和对比来分析中西画法不同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这远近法的错误与画面的不统一, ,正是中国画的特质所在”。5. 请结合文本内容,从材料三两幅绘画作品中任选一幅谈谈你的理解。 (6 分)5.【答案】 示例一:溪堂诗意图是一幅山水长方立轴长卷,山水重重叠叠不受限制地画上去,展现了自上至下的宏阔全景。溪堂诗意图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他分别观察山水之色,各种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溪堂诗意图是鸟瞰的远景,没有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各种景物都可作平眺形。溪堂诗意图根基于
15、民族哲学,观照富于变化的自然,表现自然山水的变化节奏,塑造出雄浑清幽的诗情画境,符合中国心灵涵容自然、洒脱飘逸的追求。示例二: 雪中狩猎 是西洋画的典范, 自近至远的真景, 采用了近立方形的横幅。 雪中狩猎有自己固定的立场,是对立的平视,规定了画的中心点,景物以及人物、动物的刻画都跟实景非常相像。雪中狩猎的画法根基于科学的远近法,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将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借光和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评分建议:每点评分建议:每点 2 2 分,分,3 3 点点 6 6 分分【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综合三则材料来看,这三则材料比较
16、中西画法各自的特点。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需判断所选图画所用画法,然后结合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来分析所选图画。戴进的溪堂诗意图是中式绘画。从注释中的数据以及画面图形可知,这幅图是长方立轴长卷;从图上的内容来看,所画的是山和水,是传统的山水画,结合山水的特点以及材料一中“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 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可知,这图上的山水重重叠叠,展现了从上到下的阔大全景;从山水的布局以及材料一“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这一信息可知,这幅画没有眺望的中心点,而是将山、水等局部内容描摹出来,成为一幅绘画;从画面的特点、材料一“仿佛飞机中望下
17、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以及材料二“中国画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可知,这幅作品是鸟瞰的远景,没有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各种景物都可作平眺形; 从画面的意境以及材料二“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 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可知, 这幅作品可以展现自然山水的变化, 营造清幽的意境,符合中国心灵涵容自然、洒脱飘逸的追求。雪中狩猎 属于西洋画, 从
18、画面注释、 画的形状以及材料二“西洋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可知, 这幅画按照由近及远采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从画面各个部分的布局、材料一“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和材料二“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 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可知,这幅画在绘画的时候有固定的立场,采用对立的平视法,规定了画的中心点,景、人、物都和实景相似;从整幅画面、材料一“务求其肖似实景,这可说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以及材料二“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可知, 这幅画是实景的背摹或仿造,借光和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二
19、)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 16 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粮食的故事(节选)王愿坚“一天晚上,交通带了书面指示来找我了。指示很简单:即将作战,无论如何送一部分粮食上山,当夜送到。下面是支队长、政委的署名。平常,我们往来都是不用信的,有时用信也不署名,现在支队长、政委都亲笔签了字,又是无论如何,又是当夜送到,看来是万般紧急了。可是怎么送法呢?已经是半夜了,临时找人不方便,就是找到了,路也不熟悉;交通马上又要到别处去,只有我自己去了。我寻思了一下,就叫醒老婆商量。我说最好和她一道去,一来可以多带些,二来她是个妇道人家,白天回来报信方便些
20、。她想了想说:还是让红七跟你去吧,红七大了,自己能回得来;村里的事我在家里好布置一下。还是她谋虑得对, 这指示要传达给那几位同志, 万一我送不到, 第二夜好再设法。 我说: 好吧,我们这就动身,你明天一早通知那几个同志,说我从双冲口那条路上去了,要是明晚见不到信,就是我们没送到;再派两个同志分头换两条路往上送!”“当晚,我们收拾停当:弄了两副担子,我挑副大的,七八十斤;另一副有二三十斤,是红七的。这百十斤粮食,足够山上同志们吃一顿饱饭了。我把东西收拾好,把红七叫起来的时候,他还睡得迷迷糊糊的,问我:天还不亮, 就去打雀子?我说:今天不打雀子了,去给你红军叔叔送粮去。他高兴得呼的一下蹦下床来,说
21、: 好哇,山上的叔叔有枪,阿爹你给我要一支好吧?我也可以打白鬼子! 临走, 我老婆拿出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怪不过意地对我说:就这两个啦,给他回来路上吃;你回不来,就只好在山上再喝两顿野菜汤吧! 又对红七说: 回来的时候小心点。 等你回来, 妈给你弄点粉浆做顿糊糊犒劳你。 ”“我们爷俩儿悄悄地走出了庄,估摸着敌人巡逻队的空隙,拣了条没人走的小山道,紧脚紧步地往山上爬。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真真的呢:月黑天,对面不见人影,白鬼们为了壮胆,像狼似的满山嗷嗷叫。我们沿着山道往上爬,不一会儿,连压加累就弄得汗直淌,气直喘了。我还得顾着孩子,走一段路就小声喊一声: 红七!他总是随口答应: 噢,在呢! 听
22、着他那奶声奶气的话,我确实有点心疼: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就得跟着我拼着性命深更半夜地爬山。要是将来红军再打回来,革命成了功,那时候,我一定对他这么说:孩子,打天下的日子你也过过,你该知道革命胜利不容易呀。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干工作,把咱整个国家建设得比以前的根据地还要好!同志,那时候还想不到自己的新国家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会怎样建设呢我还得告诉他: 等日后胜利了, 吃好穿好的时候,别忘了山上同志们吃草根树皮的苦日子;是他们吃了这么多苦,你这年轻的一辈才享这么大的福哇!”“我正没边没沿地想着呢,红七紧步跑上来了,惊乍乍地说:阿爹,你听到底是孩子耳朵灵,可不是,前面远处树棵子里唰唰啦啦直
23、响,仿佛是有人走动,听声音人数还不少。糟糕!一定是碰上白鬼的巡逻队了。我拉了红七一把,一折身就拐到另一条小路上。可是已经晚了我们走得急,脚步重,米筐子刮着树枝发出了响声,被敌人发觉了。他们把枪栓拉得一阵响,乱吆喝起来。这时候,我们手无寸铁,没法抵抗,我想,反正不能叫敌人抓了活的,我们撒腿就跑。跑哇,跑哇,白鬼子紧跟在屁股后面追,虽然天黑看不清,听声音是越来越近了。我挑着个担子,又得顾孩子,越跑越没劲。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 这时,红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5C
24、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颤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更要紧!也许我能替得了孩子,可是孩子替不了我”“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我觉得他那么小,他的肩膀多么嫩哪!我咬着牙说: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着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说完了这句话,我觉得我的眼泪呼的一下子涌出来了。孩子好像还不懂我的意思,我摸了摸他的头,把脸贴在他头上,又说听爹的话,孩子,跑吧,把声响弄大点!最后这句话我仿佛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是从心里跳出来的。这回他大概懂了我
25、的意思了。他忽地直起身,把一把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拔腿就往西跑下去了。”“孩子跑了。他顺着山坡跑了。他脚步卷着碎石头、绊着草棵子跑了。他跑去的那个山坡上一阵响唰的声响,那声响,啊,那么响,那么响,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这响声惊动了敌人,白鬼子们折转身向着我儿子跑去的方向追过去了,追过去了。”“我把孩子的两个箩筐叠在我的筐上,挑起了担子。嘿,好沉哪!这时我才发觉手里拿着东西。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我又向孩子跑的方向望了一眼:夜,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挑着担子钻进了东边一丛小树林,折上了另一条小路。”“当我踏上小路的时候,在孩子跑去的方向,传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
26、”“我挑着担子往前走。 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 我登山迈岭地走。 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 ”(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A.小说开头强调支队长、政委在书面指示上亲笔签字的细节,为下文主人公冒生命危险坚决把粮食送上山作铺垫。B.红七得知要陪父亲上山送粮后非常开心,这为后文他听从父亲的话引开白鬼子、为父亲制造机会完成任务埋下伏笔。C.被白鬼子的巡逻队发现后,主人公为了完成任务,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儿子引开白鬼子,体现了主人公为革命奉献的精神。D.红七为引开白鬼子,在跑去的山坡上发出唰唰的声
27、响,那声音“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悲伤。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采撷了小人物、小故事,由小见大,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图景,极其悲壮感人,可歌可泣,催人泪下。B.小说情节很简单,笔墨都用在人物描写上,大量生动细致的形象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父子形象。C.“老婆把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前后细节的照应,令人心酸而又感人肺腑。D. “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小说写红七年幼、矮小,更反衬出杀害他的白鬼子
28、的残暴,使红七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变式问变式问:文章通篇的段首段尾由引号贯穿,这是什 么样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样的效果?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登山迈岭地走” ,表现了主人公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 ,表现了主人公深知责任重大、勇挑中国革命重担的精神;“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 ,表现了一位父亲强忍儿子遇难后的痛苦与悲伤,坚持革命的决心。命制新题“胜利大团圆”是十七年革命战争小说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模式,其突出特征表现为以革命的必然胜利作为主
29、要的叙事话语,并以此来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但战争的基本形式是杀戮,即使最终取胜也定付出相应的代价。结合文本,以此来推断,“我”到达支队营地之后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参考答案:(1)说的话:我来的时候,孩子托我向大家要支枪,我记得真真的,现在我替我自己也替孩子说一句,同志们给我一支枪吧,让我参加战斗!(2)做的事:把孩子留下来的两个粉渣饼子给在场的同志。命制思路1、这篇文章中,孩子的形象要比父亲的形象动人得多,值得为他命一道题2、孩子的一言、一行文章结束没有交代,是命题的契机3、关注阅读文本,关注阅读习惯,关注阅读细节永远是阅读训练的正路4、 题干中的必然胜利指向正义战争对民众的吸引,
30、 相应代价是孩子和父亲的遗憾;大团圆是遗憾得到了补偿,人物形象有趋善结局。拓展: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8.小说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主人公讲述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4 分)真实可信,有现场感: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讲述,凸显出革命的艰难,赞扬先辈们的奉献精神;有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情:主人公的亲述,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同身受,对主人公为革命事业忍痛割爱的行为而悲伤、钦佩。精彩影评乘风是一部标准的战争片,讲了一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故事,恢弘壮阔同时又不乏血腥残酷的沙场背景为展现革命年代的“父子情”提供了舞台。正常来说,“我和我的父辈” 的标题, 会让人以为这个故事要从儿子乘风的视角来叙述, 但是
31、导演反其道而用之,站在父亲的视角讲述了他最艰难的人生选择。等到短片接近结束时,才杀了一个回马枪,新生的孩子继承了乘风的名字, 他的存在升华了团长无处安置的父爱, 也让影片情感抒发的对象从“父亲”这一个个体扩大为“父辈”这一代人。其实这个短片也可以理解为小乘风向我们讲述他和他的父辈的故事,而小乘风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是“父辈”,这种戏里戏外的呼应把“传承”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1.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2.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3.乘风御敌,为星辰大海写诗,锐意进取,不轻
32、易放弃逐梦。4.我爸和我以前的爸,都没了。5.什么是“宇宙级的浪漫”?是中国航天人在星辰间写下的“诗”6.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7.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8.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9.以满身风雨,护万家团圆。10.家人围桌吃饭,就是团圆的意义。11.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12.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3.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14.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5.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无产阶级
33、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开始(19661966 年年)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如果要的中国文学历程。如果要“断代断代”的话应该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的话应该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第一阶段应该就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第一阶段应该就是“十七年文学十七年文学”;第二阶段应该是第二阶段应该是“文革文学文革文学”(如如果当时还有文学的话);第三阶段是果当时还有文学的话);第三阶段是“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第四阶段是九十年代至今。;第四阶段是九十年代至今。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例如:
34、保卫延安保卫延安、红日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暴风骤雨等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郭沫若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郭沫若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
35、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作品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比较简单,人物也呈想、旧观念作斗争。作品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比较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
36、式化的倾向。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孔奂字休文,几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收养,好学善于写文章。沛国刘显以博学著称,常常对其大加赞叹,拉着他的手说:“曾经蔡伯喈(蔡邕)把古代典籍全部赠与王仲宣(王粲),我应当追慕那个蔡伯喈,您可以做王仲宣而不必有愧。我所保藏的书籍,不
37、久将赠与您。”文学常识鳏寡孤独: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老而无子者谓之独, 老而无妻者谓之鳏, 老而无夫者谓之寡。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联系上下文:所保书籍,寻以相付。)句式为所,被动句实词属文:写文章虚词以:因为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A 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
38、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在梁为官时左户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将受死刑,并牵连到朝廷中枢机构,人人心怀忧惧,孔奂通过廷议审理此案,最终还人清白。不久孔奂母亲去世,当时天下动荡不安,都不能守完三年丧期, 只有孔奂及吴国张种在外患内乱中坚守礼法, 并因孝顺闻名于时。其时侯景之乱刚刚平定,每事初创,典章
39、旧制没有再保存下来的。孔奂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典故)出处,若遇询问没有不知道的,礼仪体制,文书表文,都出自孔奂。陈武帝作丞相时,任命孔奂为司徒左长史,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北齐派遣东方老、萧轨前来侵扰,(其时)四方阻隔,粮运中断,三军获取供给只在京都,于是任命孔奂为建康令。武帝限期决战,于是命令孔奂多多准备麦饭,他用荷叶包裹麦饭,一夜之间,得到数万裹麦饭。文学常识飞书:1.用箭系书射送。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是故 鲁连 飞书, 燕 将自杀。”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 仁 ,消息数通。”2.指疾速传送文书。晋书乐志下:“ 吴 人放命,冯海阻 江 。飞书告谕,响应来同
40、。”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文静 飞书迎 文皇 看棋。”3.紧急的文书。 后汉书五行志一: “ 光武 崩, 山阳王 荆 哭不哀,作飞书与 东海王 ,劝使作乱。”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一面草飞书进省请兵,又派人持大令迎促西来援兵。”4.匿名信。 后汉书梁松传: “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 李贤 注:“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南史萧引传:“ 吴璡 竟作飞书,李 蔡 证之,坐免官,卒於家。”5.迅速书写。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句式实词仕:做官重辟:极刑,死刑廷议:朝廷审议理:审理明白:
41、彰显清白克日:约定日期。虚词竟:最终以:因为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节选自陈书)永定三年,任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均为大郡,虽历经寇贼侵扰,仍旧比较富裕,前前后后的太守有很多侵凌百姓的行为,孔奂廉洁自律,妻子儿女都没有跟随他到任所去,他只是独自坐船到达任所。所得俸禄,即刻分发资助孤寡之人,郡中人称赞他是神君。全实:境域完整,地方富
42、裕。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前前后后的太守有很多侵凌百姓的行为,孔奂廉洁自律,妻子儿女都没有跟随他到任所去,他只是独自坐船到达任所。(“侵暴”“之官”“临”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文学常识:二千石:汉官秩(俸禄),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联系上下文:除晋陵太守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秩俸: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实词侵暴:侵犯暴掠,侵凌。妻子:妻子儿女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临:靠近,到达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 乃饷以衣毡一具。 奂曰: “太守身居美禄, 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
43、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太建八年,加侍中。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AAAA结构),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性耿介,绝诸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始兴王叔陵之(取独)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奂曰:“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因抗言于宣帝。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生活俭朴,于是送给他衣服、毡被各一套。孔奂说:“太守本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不能置办这些?只是百姓衣食未足,不容许我独自享受温饱。”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多有匡正,宣帝嘉奖他,赏赐他大米五
44、百斛,并多次降下诏书,深情慰问。太建八年,加任侍中。当时北边有战事,收复淮、泗,分封赏赐任用官吏,头绪繁杂,孔奂接待引荐,不让宾客在门口等待。加上他因为善于识别人才,非常熟悉当地百姓,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官员,名门世族没有谁不心悦诚服。孔奂性格耿直,拒绝请托。即使尊贵如太子,显要如公侯,对他感情相加,也始终不为此屈服。始兴王叔陵在湘州时,多次暗示官员,坚决求任宰辅一职。孔奂说:“三公本来就应依德举荐,不一定非皇族不可。”于是向宣帝直言。至德元年去世,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劾文集四卷。敕书: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敕,即敕命、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
45、发展而来的。后经魏晋南北朝继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明清时期,敕的用途更为广泛,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加上他因为善于识别人才,非常熟悉当地百姓,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官员,名门世族没有谁不心悦诚服。(“识鉴”“详练”“甄拔”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识鉴:见地和鉴别人才的能力详练:精详熟习、周详练达。所甄拔:名词性短语搢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之为缙绅。储副:国之副君。指太子。溺情:囿于情;沉陷于感情。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台铉,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
46、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不久孔奂母亲去世,当时天下动荡不安,都不能守完三年丧期,只有孔奂及吴国张种在外患内乱中坚守礼法,并因孝顺闻名于时。其时侯景之乱刚刚平定,每事初创,典章旧制没有再保存下来的。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 /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
47、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 /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D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8、是(3 分)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C孔奂施财济民,受人拥戴。孔奂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晋陵太守期间,将所得俸禄分送给孤寡之人,郡中的百姓都称赞他为“神君”。D孔奂不畏强权,以德选才。他拒绝请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也绝不屈服,认为举荐朝臣当以德行为重,而不必是皇亲国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
49、之官,唯以单船临郡。(4 分)译文:(2)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4 分)译文:14孔奂是否接受曲阿富人殷绮馈赠的衣毡?为什么?(3 分)10【答案】A11【答案】C(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12【答案】D(并非“对其恩威并施”,而是“溺情相及”。)13【答案】(1)前前后后的太守有很多侵凌百姓的行为,孔奂廉洁自律,妻子儿女都没有跟随他到任所去,他只是独自坐船到达任所。(“侵暴”“之官”“临”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答案】(2)加上他因为善于识别人才,非常熟悉当地百姓,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官员,名门世族没有谁不心悦诚服。(“识鉴”“详练
50、”“甄拔”各 1 分,句意 1 分,共4 分)14【答案】没有。孔奂认为自己有优厚的俸禄;百姓衣食不足,他不愿独享温饱。(观点 1 分,原因 2 分,共 3 分)参考译文:孔奂字休文,几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收养,好学善于写文章。沛国刘显以博学著称,常常对其大加赞叹,拉着他的手说:“曾经蔡伯喈(蔡邕)把古代典籍全部赠与王仲宣(王粲),我应当追慕那个蔡伯喈,您可以做王仲宣而不必有愧。我所保藏的书籍,不久将赠与您。”在梁为官时左户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将受死刑,并牵连到朝廷中枢机构,人人心怀忧惧,孔奂通过廷议审理此案,最终还人清白。不久孔奂母亲去世,当时天下动荡不安, 都不能守完三年丧期, 只有孔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