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06676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习可持续发展巩固练习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 21 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A先污染,后治理B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C认识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注意保护D注重环境保护,达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2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众多湖泊水体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高,藻类生物

2、量巨大,危害性较强,因此,迫切需要具有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蓝藻频发作用的策略和技术措施。下表示意我国某湖泊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项目第 1 天第 1 天第 3 天气温/202527降水/mm320风速/(m/s)211日照/h157趋势发生持续恶化3造成我国众多湖泊蓝藻频发的直接原因是()A水体富营养化严重B藻类集中区域水体流动性差C湖泊治理和管理不到位D日常生活污染物过度排放4该湖泊蓝藻暴发的自然原因有()高温降水少农业生产中大量带有化肥、农药的污水排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风力小ABCD5下列蓝藻治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增加入湖流量B加强监测与动

3、态管理C减少河湖水体间的交换,避免蓝藻范围扩大D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指的是居民在日常生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和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骨头等。 )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厨余垃圾的特点有()来源广,数量大易腐坏可转化、可利用油脂含量高含水率高,热值高ABCD7厨余垃圾危害大,主要原因是()造成生态破坏占地塞河,污染水质破坏生物多样性污染大气,污染土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AB

4、CD8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9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优点是()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减少了投资实现了垃圾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减少了土地占用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ABCD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0图中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11由图中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A大气污染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D海平面上升12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

5、原则B发展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鸟蒙山区各海拔地带 2005 年、2015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推测,2005 年以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的地带是()A1000m 以下地带B1000-1300m 地带C1300-1900m 地带D1900m 以上地带14下列对该地区 1900m 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破坏,人地关系趋于紧张B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C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D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

6、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种养循环图”。完成下列各题。15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共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16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ABCD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霍尔农场面积约 800 公顷,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农场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 6 个功能区,耕地(主要种植麦类和豆科作物)、林地、草地、选择性种植区(灵活安排为休耕、牧草或谷物种植的区城)、道路等建设用地、6m 边缘区(网格状分布于农田

7、边缘 26m 的区域;禁用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茵剂等)。左图示意该农场的位置及英国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右图为该农场土地利用构成统计。(1)判浙该农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说明判断理由。(2)说明农场主设置选择性种植区的主要目的。(3)与图中甲地相比,分析该农场种植麦类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析该农场土地利用方式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理塘位于四川省西部,距省会成都 654 公里,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 4014 米,有“世界高城”之称。2019 年底常住人口 73141 人,藏族占 95%以上,于 2020 年 2 月脱贫。理塘年平均气温 3.0,年平均地面

8、温度 5.9,无霜期仅 5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637.7 小时。理塘县野生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直供港澳生态蔬菜基地,用生态农牧业助推产业扶贫。川藏公路是祖国内地进出藏区的五条通道之一,是藏汉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桥”和“生命线”。一路景色壮丽,同时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下图为理塘位置示意图及川藏公路(南线)部分路段地形剖面示意图。(1)针对理塘种植业发展中热量不足的情况,提出合理对策。(2)分析高城镇附近生态蔬菜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3)试为理塘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4)结合图文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川藏公路雅江一理塘巴塘段行车过程中可

9、能遇到的困难。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州某中学小明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终于来到久负盛名的蒋巷村。40 年前,这里是“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穷乡僻壤。依托“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理念,现在的蒋巷村已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走进蒋巷村,便看到村舍整齐,绿树成荫,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在热闹的商店里购买着各种土特产。下面左图是蒋巷村的位置图,右图是蒋巷村生态农业模式图。(1)解释蒋巷村曾经“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自然原因。(2)蒋巷村大米加工厂的产品主要以高端小袋包装米为主,请分析其原因。(3)简述蒋巷村的发展经验对我国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启示。答案部分答

10、案部分1A2C【分析】1传统经济的发展,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并没意识到环境的价值,不注重环境,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故选 A。2当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人口素质普遍偏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人口问题。故选 C。【名师指导】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3A4D5C【分析】本题组以我国众多湖泊水体发生蓝藻水华现象为情境,结合蓝藻发生的气象条件,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蓝藻发生的原因、条件及治理措施,使学生对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够加深理解和

11、认识。3注意审题,题干中的要求确定“蓝藻频发的直接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无机养分充足,适合藻类的生长需求,是蓝藻过渡生长繁殖的直接原因。故 A 选项正确。4根据图表分析可知,蓝藻暴发的自然原因有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等。农业生产中大量带有化肥农药的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属于人为原因。故 D 选项正确。5减少河湖水体间的交换,会使水体流动性差,污染物聚集,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更易发生蓝藻。故 C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名师指导】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使水体呈现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

12、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所以蓝藻水华现象的实质就是水体污染。6D7B8B9C【分析】6厨余垃圾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产生的垃圾,来源广,数量大,正确。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菜叶、果皮、蛋壳、茶叶渣、腐肉等,易腐烂,正确。由图可知,厨余垃圾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成分,能够用于生产沼气,正确。厨余垃圾来自厨房,会含有较多油脂,正确。厨余垃圾含水率高,但无机杂质较多,热值低,错误。故选 D。7厨余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对生态破坏的影响相对较小,两项属于生态破坏。其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占用土地;微生物作用产生废气,污染大气;

13、进入地下水,污染水源和土壤;滋生蚊虫,传播疾病等。正确,故选 B。8图示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 对,A、C、D 错。故选 B。9图示垃圾处理,能够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品,减少垃圾总量,且生产过程中未造成二次污染,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正确。垃圾资源化的处理过程需要增加投资,错误。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土地占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错误。故选 C。【名师指导】该题考查厨余垃圾处理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该处理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以厨余垃圾为原料,产出电力、工业油脂等产

14、品,读懂图中物质流向是关键。10B11D12D【分析】该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10氯氟烃增多,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增加,会导致酸雨现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会导致荒漠化。所以选 B。11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所以选 D。12国际合作来应对危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所以选 D。13D14C【分析】13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比值增大说明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比值减小说明人地关系紧张。由图可知 2005 年后系数逐渐增大

15、的是海拔在 1900 以上的地区,D 项正确。故选 D。14由图示数据可知,系数增大,相对来讲耕地面积增大,人口数量减少,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而海拔较高的山区不适合开垦为耕地,所以系数增大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和缓,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名师指导】本题要求对材料要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这也是解决同类型题目的基础。15B16B【解析】15该地区发展的生态农业,实行废弃物再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选 B。16和属于经济效益,而属于生态效益。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

16、破坏。故选 B。【名师指导】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2持续性原则: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3共同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17 (1)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理由:农场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两部门用地都占有较高比例。(2)通过交替种植牧草、谷物或休耕,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灵活调

17、节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3)与甲地比较,农场位于岛屿东侧的西风背风地带,受湿润西风影响较小;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夏季热量较充足。(利于麦类作物生长和成熟)。(4)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牧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林、草用地比例高,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设置 6m 边缘区,禁用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菌剂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地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详解】(1)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时鲜业、种植园农业等。不同的区位条件下一般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相同的区位条件下也不

18、一定形成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土地利用结构是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真实反映,是农业地域类型判定的根本依据。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土地利用是以水田占绝对优势,商品谷物农业的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混合农业则以耕地和牧草地并重等。该农场兼顾种植业与养殖业,且土地利用中两部门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2)在同一块上交替种植谷物牧草或休耕,部分谷物和粘秆、牧草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牛羊的粪肥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休耕可以避免土地过度利用。这些措施利于地力恢复,充分保持和提高农田的肥力。同时,方便根据市场预测,灵活调节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降低经营风险,保证收入的稳定性。(3)

19、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风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和沿岸坡流的影响,气候湿润。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与降水较多的甲地相比。该农场位于岛屿东侧,西风背风地带.因此晴天较多。光照条件好,夏季热量也较丰富,利于麦类作物生长和成熟。(4)土地利用通过改变地表覆被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如:生境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扩展和道路建设将会引起生境丧失或破碎化,其结果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土地利用变化诱发的环境污染也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从图文材料可知,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牧结合,能够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农场的林、草用地比例高,能够为动

20、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农场设置 6m 边缘区,禁用杀虫剂、灭鼠削和杀茵剂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18 (1)种植耐寒作物;培育抗寒品种;利用大棚,改善热量条件;铺设地膜,提高地温;利用熏烟法等减少霜冻影响;发展适应当地环境的特色经济作物。(2)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积累养分;昼夜温差大,消耗养分少,蔬菜积累养分丰富;平均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蔬菜品质高;有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3)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建设高原生态农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就业,提高收入;适度开发,加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4

21、)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坡度大,弯道多;山区多雾,能见度低,影响行车安全;理塘段海拔高,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落石、塌方等造成交通阻断;途经地区海拔较高,冬半年常因大雪封山而造成交通中断。【分析】本题考查理塘的农业区位因素、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考查对区域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详解】(1)针对该地热量不足,可以种植耐寒作物;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寒品种;利用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铺设地膜,减少地面辐射,提高地温;利用熏烟法等减少霜冻影响;因地制宜,发展适应当地环境的特色经济作物。(2)本题考查蔬菜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一般从光照、气温、昼夜温差、水源和水质等

22、方面分析。该地海拔海拔 4014 米,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积累养分;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积累养分;平均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蔬菜品质高;有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3)本题考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品牌打造、产品深加工、地方特色建设等分析。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建设高原生态农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就业,提高收入;通过线上线下的的推广,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适度开发,加强高原生态保护。(4)本题考查影响行车的因素,结合地形、地质灾害、天气状况、高原缺氧等因素进

23、行分析。这段穿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坡度大,弯道多;山谷水汽多,多云雾,能见度低,影响行车安全;理塘段海拔高,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地质条件复杂,夏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落石、塌方等造成交通阻断;途经地区海拔较高,冬半年常因大雪封山中断交通。19 (1)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夏季容易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河网密布,泄洪不畅。(2)蒋巷村大米为绿色有机产品,品质优良,单价高,高端小袋包装米,附加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小包装可控制总价,迎合消费者需求游客众多,小袋包装方便游客携带,促进销售。(3)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

24、优势资源条件: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分析】本题以江苏蒋巷村的农业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蒋巷村洪涝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气侯、地形等角度分析。把蒋巷村这样一个小区域放在长三角背景下考虑,问题就比较容易解释。由图可知,江苏蒋巷村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亚热带季风气侯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夏季还容易受到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持续时间长。当地河网密布,影响泄洪,会导致泄洪不畅

25、。(2)根据题意,蒋巷村的大米是绿色有机产品,生产过程绿色健康,大米品质优良,以高端小袋包装米为主,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小袋包装还可以控制总价,当地“旅游旺家“,消费者主要以游客为主,小袋包装便于携得,迎合消费者,促进消费。(3)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蒋巷村主要从当地的优势条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条件。如地势低洼地发展鱼塘养殖、利用夏季高温多雨和地势平坦条件发展水稻种植。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是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还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来增加就业机会和增收。生态效益是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名师指导】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当地的优势条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练) .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