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三三节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班级:_姓名:_【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作用。【梳理教材,夯基固源】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1.概念:地壳快速释放过程中造成的地面,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2.地震构造图中 C 为、B 为震中、BC 为、AB 为,D、E 位于等震线上。3.震级:地震的大小用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个震级。4.震级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级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破坏。5.烈度:
2、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烈度。(二)地震波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2.类型及特性分类特点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点纵波 (P 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 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横波 (S 波)固体二、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的传播速度。(一)地壳(A)1.范围:地面以下、a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地壳平均厚度为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海拔越低,地壳。(二)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 a 莫霍面与
3、b之间。2.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以上)是由组成的,合称岩石圈。(三)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b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C1 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或状态; C2 内核:一般认为呈。三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外部圈层及特征(1)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一般认为千米高度是大气圈的上界,这里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2)水圈:根据水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可分为、陆地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3)生物圈
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渗透于的底部、的全部和的上部,厚度约 20 千米,但是生物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到水面以下的范围内,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2.相互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相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答案: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和地震波(一)地震1.概念: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2.地震构造图中 C 为震源、B 为震中、BC 为震源深度、AB 为震中距,D、E 位于等震线上。3.震级: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4.震级大小的影响:一般
5、来说,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破坏。5.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二)地震波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2.类型及特性分类特点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点纵波 (P 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 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横波 (S 波)较慢固体二、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一)地壳(A)1.范围:地面以下、a 莫霍面 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地壳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
6、度为 39-41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 5-10 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 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 越薄 。(二)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 a 莫霍面与 b 古登堡面之间。2.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以上)是由 岩石 组成的,合称岩石圈。(三)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b古登堡面 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C1 外核:高温高压下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 C2 内核:一般认为呈 固态 。三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外部圈层及特征(1)
7、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随着高度的增加, 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 一般认为 2 0003 000 千米高度是大气圈的上界,这里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2)水圈:根据水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 20 千米,但是生物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 100 米到水面以下 200 米的范围内,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2.相互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