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类型。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形成人地协调观。4.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第一节 水循环第四章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如图所示,若将地球上的水,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直径分别约为1 384千米、273 千米、56 千米。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1.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水珠”虽然不大,
2、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2.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一.水圈的构成l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形态,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何特点?l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主体是那种类型?水水地球地球 上的上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仅高纬、
3、高山或特殊条件下97%主体供应人类所需淡水形态气态液态固态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量的0.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2/3 以上。水循环示意图l 水循环的概念及联系的圈层?l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及类型?l 水循环主要包括哪些环节?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循
4、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发(植物蒸腾)(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下渗人类活动能够干预和影响水循环哪些环节?人类活动能够干预和影响水循环哪些环节?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降水植物蒸腾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被破坏修建水坝围湖造田地面硬化跨流域调水植被破坏地面硬化人工降雨植被破坏地面硬化开采地下水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地下径流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
5、地下水的渗透方向大气降水人工降雨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的影响。地表径流问题探究: 读图 4-3,完成相关任务。1.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同意。水循环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使水的转移、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太阳辐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为水汽的移动
6、提供了条件,重力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2.画一幅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可用电脑制作动画),标明其主要环节,并与同学交流。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水循环的意义:l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l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l 不
7、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
8、、保肥。三.洪涝灾害的防治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洪涝灾害洪水灾害雨涝灾害暴 雨水利工程失 事冰雪融化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低洼地区积水、淹没 淹没农田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洪涝灾害的危害 破坏基础设施洪水会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引发生态问题洪涝还会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问题。 容易引发疫情此外,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洪涝灾害的防治l 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
9、御洪涝灾害。l 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l 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遭遇洪涝灾害的自救举措问题探究: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
10、,完成相关任务。(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问题探究: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11、。(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课堂小结水 循 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人类影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水的行星洪涝灾害防治.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3. 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12、水2. 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海洋水B冰川C河流水D淡水湖泊水5. 我国东北河流一年有两汛,春汛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湖泊水4. 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B河水补给地下水D互不补给A互相补给 C地下水补给河水 A河流水B湖泊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课堂训练DFEACBMNP(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太阳辐射(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形成水汽,水汽被(B)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和(D)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使水资源得以_。蒸发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补充更新再生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包含a、c、d、e的水循环称为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2)环节c的名称是_。(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更新水汽输送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