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章检测第一二章检测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A北回归线B北极圈C南极点D赤道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同学期中考试前绘制的光照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该同学绘制的光照图表示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3关于、地,说法正确的是()A地位于 45N,自转一周约 2 万千米B地位于晨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 0C地在图示日期昼夜平分,此时为 8 时D地位于地西南方,比地早 2 小时4 北京时间 2004 年 11 月 18 日 18 时 44 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
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二号”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此次发射主要是演示验证卫星平台新技术,并对国土资源、地理环境进行试验性测量和监测。我国卫星发射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中心(28N,81W)的监测屏幕上显示的当地时间为: ()A18 日 5 时 44 分B19 日 8 时 44 分C17 日 5 时 44 分D17 日 8 时 44 分5圣诞节(12 月 25 日)前夜,当地时间 1800,一场足球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的李先生要去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要飞行 17 小时,他应选择哪趟航班较合适()A24 日 930B24 日 800C2
3、4 日 1000D25 日 0006 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图中各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地对跖点的坐标是(30S,150W)B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地相同C地在地的西北方向D地自转的角速度比地大7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下列四个城市中,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伦敦(约 52N) B北京(约 40N) C新加坡(约 0) D 东京 (约 36N)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16 版)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 1 小时。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应以下列哪一天的日照时间来判断住宅间距是否达标()A春分
4、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9只考虑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中,相同高度的楼房,间距最宽的是()A北京(40N)B哈尔滨(45N)C广州(23N)D武汉(30N)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30,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嫦娥五号发射时()A北京时间为 24 日 5:10B世界时为 25 日 20:30C纽约(西五区)正值下午D全球白昼范围约为 1/311发射当日,文昌比北京()A自转速度慢B正午太阳高度大C昼夜温差大D昼长且日落早12嫦娥五号工作
5、期间()A北京日出东北方向B北极圈极夜范围缩小C黄赤交角逐渐变小D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13关于该岛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成因看,属于珊瑚岛礁B东临东海,西部、南部临南海C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递减D太阳辐射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14推测该岛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特点是()A城镇多分布在山前冲积扇B城镇呈放射状分布于沿海平原C交通线多沿平原呈环状分布D交通线多穿山分布,桥隧比高下图中甲为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风景, 它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甲图中“巨蟒出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抬升
6、岩浆侵入风化、侵蚀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16乙图各数字中,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的是()ABCD17关于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沉积岩一定会含有化石B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越古老的沉积岩含有越高级的生物化石D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可以直接形成沉积岩下图为某地区的地层示意图,科学家在甲乙丙地层中分别发现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等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该地区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地层可能形成于元古代B地区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花岗岩C甲乙丙三个地层的由新到老的排序为乙-甲-丙D该地区的地层未受干扰19通过对该地区化石的研
7、究,科学家得出的正确结论为()A该地区的化石只由古生物遗体形成B该地区的动物演化顺序为鱼类爬行类哺乳类C哺乳动物形成于中生代D丙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为大陆环境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20下列哪个过程可以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ABCD21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A甲类岩石的特征之一是有层理构造B乙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C表示重熔再生作用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2020 年 5 月 27 日 11 时, 中国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8 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珠峰大本营(左图)作为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出发点和后方基地再次引起公众关注。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8、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登山队员在登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气温低,其主要原因是()A辐射弱B辐射强C辐射弱D辐射弱23珠峰大本营附近常见砾石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C冰川堆积D人类活动河流形态万千,下图景观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右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造成上右图所示河岸变迁的动力是流水的()A侵蚀与搬运作用B侵蚀与沉积作用C侵蚀与风化作用D搬运与沉积作用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晚于虚线所示河岸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堆积作用可能
9、最强D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侵蚀作用可能最强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b 处的地形、地质构造分别是()A山岭、背斜B断块山地、向斜C山岭、向斜D山岭、断层27从地质条件看,在该地区修建公路,最不利的地区是()AaBbCcDd二、综合题二、综合题28图甲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乙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的北半球节气是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是_。(2)图中 A、B、C、D 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这一天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3)图中 C 地的昼长是_小时,B 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4)图甲的光照图对应图乙中的(_
10、)AaBbCcDd(5)此日后 3 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D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2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实线代表板块的_(生长、消亡)边界。(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_(填板块挤压或板块张裂) 。(3)写出板块的名称:是_板块,是_板块,是_板块。(4)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板块和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填数字代号),澳大利亚大陆在图
11、中_板块。 (填数字代号)30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三中能正确反映图一中 A 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和_。(2)图一中,河岸 D、E 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岸,原因是_。(3)若河流 A 段的纵剖面如图 2 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A槽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4)A、B、C 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原因是_。(5)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_)A黏土、粉砂、砂、砾石 B黏土、粉砂、砾石、砂C砾石、粉砂、砂、黏土 D砾石、砂、粉砂、黏土答
12、案第 1页,总 11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详解】“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人们随着地球自转在一天中运动四万千米,“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人们随着地球自转能看到天球的各个部位。 能够一天自转 40000 千米, 一天中能面对天球各个部位的地点只有赤道,D 符合题意;北回归线、北极圈的长度低于 40000 千米,南极点随地球自转近似不动,与诗句描述不吻合,排除 ABC。故选 D。【点睛】2B3C【分析】2图示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光照图,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3南北纬 60地球自转一周约 2 万千米,地位于 45N,A
13、 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地位于晨线,太阳高度为 0,B 错误;地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此时比 6 时早两个小时,为 8 时,C 正确;地位于地西南方,比地时间晚 2 小时,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应该明确地球自转方向,再进行分析。4A【详解】题意表明,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试验卫星二号”送入太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2004 年 11 月 18 日 18 时 44 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中心(28N,81W)位于西五区,西五区比东八区晚 13 个小时,因此我国卫星发射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
14、中心的监测屏幕上显示的当地时间(西五区区时)为 18 日 5时 44 分,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答案第 2页,总 11页【点睛】5B【详解】足球赛在伦敦开赛时为当地时间(零时区区时)12 月 24 日 18:00,香港位于东八区,比赛时东八区区时为 12 月 25 日 2:00, 飞机飞行需要 17 小时, 因此出发时间应提前 17 小时以上,因此出发时间应为东八区 24 日 9:00 以前出发,因为机场离赛场还有一定距离。由此判断,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点睛】6B【详解】读图判断可知, 图中、 、 、 、 的地理坐标分别是(30S, 30W) 、 (0, 0)
15、、 (30N,30W) 、 (30S,30W) , (60N,90E) 。由此判断,地对跖点的坐标是(30S,150E) ,A 错误;地和地纬度值相同,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 正确;地(60N,90E)在地(0,0)的东北方向,C 错误;除两极外,全球中各地角速度均相同,因此地和地自转的角速度相等,D 错误。故选 B。【点睛】7A【详解】图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则为北极俯视图,读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应在北回归线,此日越向北白昼越长,在伦敦(约 52N) 、北京(约 40N) 、新加坡(约 0) 、东京(约 36N)四个城市中,伦敦纬度最高,在最北方,因此四个城市中,伦敦白
16、昼最长,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点睛】8D9B答案第 3页,总 11页【分析】8根据太阳的移动规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最长,日照时间短,冬至日这一天若能达标,则其他时间都能达标,因此应以冬至日的日照时间来判断住宅间距是否达标 。故选 D。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应该越宽,这样才能保证较低楼层的采光。四个城市当中,哈尔滨(45N)纬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间距应最宽。故选 B。【点睛】本题以楼间距与日照关系为背景材料,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
17、定的问题分析能力,需要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相关知识。10C11B12D13D14C【分析】10嫦娥五号发射时,北京时间为 24 日凌晨 4:30,A 错误;世界时间为中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8 小时,为 23 日 20:30,B 错误;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 13 小时,为 23 日 15:30,正值下午,C 正确;就全球范围来说,昼半球占一半,夜半球占一半,白昼范围约为 1/2,D 错误。11文昌比北京纬度位置低,自转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A 错误;11 月 24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距离文昌更近,文昌正午太阳高度更大,B 正确;文昌位于热带,冬季昼夜温差小,C 错误;文昌比北京纬度位置低,太
18、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文昌昼长更长,日落时间更晚,D 错误。12答案第 4页,总 11页嫦娥五号工作期间为 11 月 24 日凌晨 4: 30 至 12 月 17 日凌晨。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日出东南, A 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大,B 错误。D 正确;黄赤交角不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C 错误。13海南岛从成因上看属于大陆岛,A 错误;海南岛四周都属于南海,B 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C 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岛太阳辐射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D 正确。14海南岛的城镇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多沿沿海平原呈环形分布,
19、C 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是基于嫦娥五号发射的新闻, 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应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性质及意义,还要了解海南岛的相关地理知识。15C16B【分析】15材料信息表明,“巨蟒出山”风景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的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形成于地表以下, 然后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地势变高,后又经外力的风化、侵蚀而出露于地表,逐渐形成“巨蟒出山”的景观。由此判断,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6材料信息表明,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的箭头特点是“三进一出”,因此应为岩浆,箭头
20、由指向,表明由岩浆形成,应为岩浆岩;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材料信息表明,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即岩石,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 (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答案第 5页,总 11页石灰岩等。 (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17B【详解】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有能形成化石的生物遗体或遗迹沉积才有可能形成化石, 因此沉积岩不一定会含有化石,A 错误;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
21、岩的岩性、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不同,这样沉积岩就形成了明显的层理构造,B 正确;由于生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因此越古老的沉积岩含有越低级的生物化石,C 错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需要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才可以形成沉积岩,D 错误。故选 B。【点睛】18C19B【分析】18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丙地层分别发现原始爬行类、哺乳类和原始鱼类化石,由此推测,甲地层可能形成于中生代,乙地层可能形成新生代,丙地层可能形成古生代,因此地层由新到老的顺序为乙、甲、丙,C 正确;丙地层中有原始鱼类化石,原始鱼类产生于古生代,不产生在元古代,因此丙地层不可能形成于元古代
22、,A 错误;只有沉积岩才有可能保存有化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因此该地区岩石类型不可能是花岗岩,B 错误;一般情况下,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而较老的地层甲在较新地层乙之上,表明该地地层经历了构造运动,D错误。故选 C。19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A 错误;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动物经历了由鱼类、爬行类到哺乳类的演化,B 正确;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才出现,C 错误;丙地层存在水生动物鱼类化石,故推测在地质历史时期丙地层为海洋环境,D错误。故选 B。【点睛】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答案第 6页,总 11页
23、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20D21B【详解】根据图中箭头方向,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甲由岩浆形成,是岩浆岩,乙是沉积岩。表示岩浆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 错。过程表示沉积岩变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以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D 对。表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B 错。 表示变质岩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 错。所以选 D。结合上题,图中甲类岩石是岩浆岩,特征有层理构造的是
24、沉积岩,A 错误。乙类岩石是沉积岩,常常能找到化石,B 正确。表示重熔再生作用,表示冷却凝固作用,C 错误。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表示重熔再生,D 错误。所以选 B。22C23C【分析】2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珠峰海拔高,气温低。从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珠峰上空气稀薄,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很弱,保温作用差。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 为地面辐射中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等的影响,不是珠峰气温低的原因,A 错误。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珠峰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25、射强不是导致当地气温低的原因, 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关键在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所以气温低,B 错,C 正确;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辐射强,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较强,辐射强,D错误。故选 C。23图中岩石颗粒大, 分选性差, 山上冰川广布, 受冰川搬运, 大小砾石在珠峰大本营附近堆积,答案第 7页,总 11页所以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堆积,C 正确;与风力堆积、流水侵蚀等关系不大,AB错;该地海拔高,气候严寒,人类活动少,与人类活动无关,D 错。故选 C。【点睛】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
26、图:24B25D【分析】24受河水惯性作用影响,凹岸受侵蚀,凸岸以堆积为主,使得河道弯曲程度变大,河岸发生明显变迁,凸岸堆积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凹岸侵蚀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因此造成图示河岸变迁的动力是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B 符合题意;风化作用对图示河岸变迁影响小,河水搬运作用对河岸变迁的直接影响不大,排除 ACD。故选 B。25答案第 8页,总 11页由于凹岸侵蚀、凸岸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越来越弯曲,故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A 错误;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河水的惯性、河水侧蚀有关,当河水惯性与地转偏向力一致时, 地转偏向力对河岸变迁起到一定作用, 当河水惯性与地转偏向力不一致时
27、,地转偏向力对河岸变迁影响不大,因此地转偏向力不是河岸变迁主要作用力,B 错误;读图可知,丁处为凹岸,是侵蚀岸,因此丁地堆积作用不强,C 错误;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草原,即位于北半球,图中甲处既是河流的凹岸,又是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受凹岸侵蚀和地转偏向力的双重影响,侵蚀作用可能最强,D 正确。故选 D。【点睛】当河水行至拐弯处, 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 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 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 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 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
28、,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26A27D【分析】26读图可知,b 处地表形态向上突出,中间高,两侧低,地形类型应为山岭;b 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地质构造应为背斜,由此判断,A 正确,B、C 错误;图中显示,b 处岩层没有断裂并产生位移,因此不是断层构造,D 错误。故选 A。27从地质条件看,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地区最不适宜修建公路的,读图可知,a、b、c、d 分别位于向斜槽部、背斜顶部、地垒顶部、断层线上,地质最不稳定的是断层线上,因此最不利于修建公路的地区是 d 地,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
29、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向斜岩层形态利于地下水汇集,是很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由于背斜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定、地下水分流不易透水,因此背斜构造有利于建设地下隧道。答案第 9页,总 11页断层: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地垒,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在断层中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构造叫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分析】28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A8日出CAB【分
30、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光照图的有关知识,乙图中,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以及地轴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可以判读两分两至日。【详解】(1)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的现象,表示的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图中 A、B、C、D 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D;图示 A、B、C、D 四点比较,A 点位于晨线以东,且距离晨线的经度差最大,即日出最早。(3)图中 C 地的昼弧是:602120 ,昼长是:120158 小时,B 地此时位
31、于晨线上,正值日出。(4)图乙中根据自转和公转方向一样,以及地轴右倾,判读 a 是夏至、b 是秋分、c 是冬至、d 是春分,图甲的光照图对应 c,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5)此日后 3 个月中,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B 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再变慢。CD 错。故选 AB。【点睛】29生长板块张裂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球板块的分布,板块之间不同的板块边界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详解】(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读图可知,实线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属于消亡边界,实线附近答案第 10页,
32、总 11页会出现海沟、 岛弧链、 海岸山脉及褶皱山脉等; 虚线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 属于生长边界,会出现大洋中脊、裂谷、海洋等地貌。因此图中实线代表消亡边界。(2)读题可知,两块海绵模拟板块,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两块海绵距离不断扩大,模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3)读图可知,根据全球板块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是亚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是非洲板块。(4)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30乙溯源侵蚀下蚀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CC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宽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分析】本题以河流平面、剖面图
33、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学科素养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详解】(1)据图可知,A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 V 字形,与乙图吻合。(2)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具体表现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图一中,河岸 D 是凸岸,最可能形成浅滩。(3)瀑布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陡坡上部岩石硬度大,下部岩石软,流水流经此处时,下部岩石较软而被侵蚀得厉害,形成陡坎,坚硬的岩石则相对悬垂起来,从而形成瀑布,C正确;槽形谷为冰川侵蚀地貌,喀斯特溶洞为流水溶蚀地貌,河口三角洲为沉积地貌,均不符合要求,ABD 错,故选 C。(4)聚落形成的常规条件: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图中 C 地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更加宽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易形成聚落。(5)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因为 C 处于河流下游段,早期河床比降大,水流急,堆积物较粗,后来地势变平缓,水流变慢,堆积物变细,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小。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并熟练掌握课本相关知识,需要结合课本知识作答。答案第 11页,总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