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zip

相关 举报
  •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原卷版)(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docx--点击预览
    •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解析版)(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学校:学校:_班班级:_考号:考号:_姓名:姓名: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上部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D地核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合为岩石圈D图中包括软流层3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4下列岩石中,属于 A 类岩石的是( )A石灰岩B玄武岩C石英岩D砾岩5下列选项中,属于 C 类岩石特征的是( )A具有片理构造B由流纹特征C常含有化石D质地坚硬6图中形成 A 类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变质作用B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D重熔再生 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5 日 19 时 46 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的龙目岛发生 7.0 级大地震,截至6 日,至少已有 142 人在地震中丧生,200 多人受伤。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龙目岛北部,震源深度约为 10 公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发生时,印尼首都雅加达(东七区)的区时是 5 日( )A17 时 46 分B18 时 46 分C19 时 46 分D20 时 46 分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内核C下地幔D外核9地震发生时,龙目岛上的居民( )A只感受到上下颠簸B只感受到左右摇晃C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D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贵州布依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多数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该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用作房屋的墙体或瓦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用于制作石板房瓦片的岩石是( )A大理岩B花岗岩C页岩D玄武岩11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仍需要更换,原因可能为( )A雨水侵蚀性较强B原有石板易风化C石板抗腐蚀性差D新石板美观舒适 某山脉山体巨大,峰峦叠嶂,北坡短而陡峻,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坡则相对长而和缓。该山脉生长着丰富的马尾松林和油松林,其中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的植被类型,也是这一地区的典型植被;油松林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代表性针叶林类型,也是温性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下图示意该山脉马尾松林和油松林分界线处的气温和降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森林分界线处( )A气温自西向东递减B年降水量东西差异巨大C气温季节差异较小D年均温相对保持稳定13形成该山脉南北侧地势起伏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水作用B地壳运动C植被差异D土壤性质14该山脉( )A属于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C南北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D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区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由 C 向 A 由老变新B由 A 向 B 由老到新C由 A 向 C 向 B 由老到新D自 C 向 A 由老到新16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城图,右图为该区城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右图中 P 处的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位置,分别是( )A冲积扇-山区河流出山口B冲积扇-河流入海口C三角洲-河流入海口D三角洲-河流中下游18银川平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从自然地理解释其涵义,不符合的是( )A地形平坦,利于农耕B有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C河流冲积形成肥沃的土壤D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挂壁公路(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施工量B防止山体崩塌C降低施工难度D保障出行安全20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指(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 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 A 点到 B 点的特征是( )A颗粒逐渐变小B颗粒逐渐变大C颗粒大小不一D颗粒大小均匀22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23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 磨圆度是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某中学学生在野外实践活动中,从河床中随机捡取并测量了 4 组岩石,通过岩石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之比来确定岩石的磨圆度。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根据题干中计算磨圆度的方法,测得磨圆度数值最小的一组岩石最有可能取自图中哪一河段( )ABCD25该中学学生发现当地聚落并没有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是河谷( )土壤贫瘠平地面积小野生动植物多易发生山洪ABCD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4 大题,共大题,共 5050 分)分)26(12 分)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乙两类岩石同属于_;丙类岩石是_;丁类岩石是_。(2)乙类岩石经_作用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代表性岩石是_;乙类代表性岩石是_;各类岩石都可以通过_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说明丙类岩石转化成为丁类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27(12 分)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中、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过程。(2)说出图中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在野外考察时,识别该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28(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锡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用途广泛,马来西亚锡矿储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产量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因此被称为“世界锡都”。马来西亚锡矿品位高,锡制品享誉全球。中国每年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锡矿。马来西亚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后来逐渐聚集于山麓地带(如下图)。(1)说明马来西亚的锡矿加工企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原因。(2)分析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锡矿的原因。(3)描述马来西亚锡矿聚集于山麓地带的外力过程。(4)马来西亚锡矿产量长期保持世界领先,评价大量开发锡矿的影响。29(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学校:学校:_班班级:_考号:考号:_姓名:姓名: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上部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D地核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合为岩石圈D图中包括软流层3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答案】1B2D3B【解析】1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是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 正确,而不是地壳、下地幔,更不是地核,A、C、D 错误,所以选 B。2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A 错误;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 C 错误;地壳是由岩石 组成的而不是由岩石圈组成的,B 错误;图中的为上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D 正确。所以选 D3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的速度慢,纵波传播的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正确,A、C、D 错误,所以选 B。【点睛】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两个不连续的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4下列岩石中,属于 A 类岩石的是( )A石灰岩B玄武岩C石英岩D砾岩5下列选项中,属于 C 类岩石特征的是( )A具有片理构造B由流纹特征C常含有化石D质地坚硬6图中形成 A 类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变质作用B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D重熔再生【答案】4B5C6C【解析】4A 类岩石由岩浆转化而来,为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B 正确;石灰岩、砾岩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ACD 错误;故选 B。5C 类岩石由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C 正确;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A 错误;流纹特征一般是岩浆岩的特征,B 错误;质地坚硬是花岗岩的特征,D 错误;故选 C。6A 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因此形成 A 类岩石的地质作用为岩浆活动,C 正确;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 错误;外力作用最终形成沉积岩,B 错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D 错误;故选 C。【点睛】岩石圈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判读:1、巧用岩浆:岩浆岩只能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后形成。2、巧用箭头:比如“岩浆”这个方框是“一出三进”,“岩浆岩”是“一进三出”,“沉积岩”和“变质岩”能够相互转化。3、巧用辅助信息:带有“沉积物”信息的箭头只能指向“沉积岩”,另外“可能含有化石”“具有层理结构”都能够指示该岩石为“沉积岩”。 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5 日 19 时 46 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的龙目岛发生 7.0 级大地震,截至6 日,至少已有 142 人在地震中丧生,200 多人受伤。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龙目岛北部,震源深度约为 10 公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发生时,印尼首都雅加达(东七区)的区时是 5 日( )A17 时 46 分B18 时 46 分C19 时 46 分D20 时 46 分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内核C下地幔D外核9地震发生时,龙目岛上的居民( )A只感受到上下颠簸B只感受到左右摇晃C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D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答案】7B8A9C【解析】7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5 日 19 时 46 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的龙目岛发生 7.0 级大地震,印尼首都雅加达位于东七区,比北京时间晚 1 小时,雅加达(东七区)的区时是 5 日 18 时 46 分,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8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在软流层之上,软流层深度在 80400km 之间,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 10 公里,因此应该发生在岩石圈,A 正确。外核位于 2900km 之下,内核位于外核之下,BD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此次地震震源不会位于下地幔,C 错误。故选 A。9本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龙目岛)上,因此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都能到达该地,但是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当地人们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点睛】地震波传播介质:横波(S)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P)在固、液中传播; 地震波的速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 。地壳(033km)、(莫霍面)、地幔(上地幔:33900km;下地幔:9002900km)、(古登堡面)、地核(外核:29005150km;内核:51506370km)。 贵州布依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多数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该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用作房屋的墙体或瓦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用于制作石板房瓦片的岩石是( )A大理岩B花岗岩C页岩D玄武岩11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仍需要更换,原因可能为( )A雨水侵蚀性较强B原有石板易风化C石板抗腐蚀性差D新石板美观舒适【答案】10C11B【解析】10布依族盛产的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最后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此特性是页岩(沉积岩)的性状,C 正确。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岩石不具备上述特点。页岩属于沉积岩,层理明显,故选 C。11题干说该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所以因为雨水的侵蚀导致石板更换的可能性不大,A 错误。一般而言,石板抗腐蚀性强,C 选项错误。更换不是为了美观,D 选项不是主要原因,D 错误。页岩由于在太阳照射下,容易出现风化,导致变薄变松软,逐渐失去防雨的功能,因此需要更换,B 正确,故选B。【点睛】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某山脉山体巨大,峰峦叠嶂,北坡短而陡峻,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坡则相对长而和缓。该山脉生长着丰富的马尾松林和油松林,其中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的植被类型,也是这一地区的典型植被;油松林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代表性针叶林类型,也是温性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下图示意该山脉马尾松林和油松林分界线处的气温和降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森林分界线处( )A气温自西向东递减B年降水量东西差异巨大C气温季节差异较小D年均温相对保持稳定13形成该山脉南北侧地势起伏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水作用B地壳运动C植被差异D土壤性质14该山脉( )A属于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C南北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D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区【答案】12D13B14C【解析】1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森林分界线附近气温自西向东呈波动变化,整体上变化不大,A 错误。年降水量虽然有波动,但是变化不大,B 错误。1 月和 7 月的气温差异大,因此气温季节差异较大,C 错误。年均温变化较小,相对保持稳定,D 正确。故选 D。13该山体北坡短而陡峻,南坡和缓,最可能是因为北侧地壳抬升快,形成陡峭的山坡,B 正确。影响山脉地势起伏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内力作用,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A 错误。植被和土壤性质对地势起伏影响不大,C、D 错误。故选 B。14根据 1 月气温情况可知,该山脉的最冷月均温在 0左右,因此最可能为秦岭。秦岭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A 错误。秦岭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B 错误。秦岭北侧地区河流有结冰期,含沙量大;秦岭南侧地区河流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所以秦岭南北侧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C 正确。秦岭西段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而不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边缘,D 错误。故选 C。【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我国年降水量 800mm 等降水量线;2、一月 0等温线;3、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6、中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7、中国水稻和小麦种植区分界线等。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由 C 向 A 由老变新B由 A 向 B 由老到新C由 A 向 C 向 B 由老到新D自 C 向 A 由老到新16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15B16B【解析】15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长腰山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向斜构造中岩层中心新、两翼老,A 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构造,背斜构造中岩层中心老、两翼新。由 C 向 A 岩层中心经过向斜中心,因此岩层应先由老变新,后新变老,选项 A、D 错误;由 A 向 B 是由背斜中心向两翼的方向,应由老到新,选项 B 正确;由 A 到 C 中间经过向斜中心,因此岩层应先变新后变老,选项 C 错误。故选 B。16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长腰山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从地貌形态看是山岭,这是因在岩层变形过程中,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向斜山,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城图,右图为该区城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右图中 P 处的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位置,分别是( )A冲积扇-山区河流出山口B冲积扇-河流入海口C三角洲-河流入海口D三角洲-河流中下游18银川平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从自然地理解释其涵义,不符合的是( )A地形平坦,利于农耕B有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C河流冲积形成肥沃的土壤D光热充足,降水丰沛【答案】17A18D【解析】17从图中信息可知,P 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可以判断其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是河流从山上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在流出山口时,河道变宽,地势坡度减小,流速突然减慢,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故 A 正确,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的沉积地貌,但图示区域为河流出山口,故 BCD 错。18银川平原为黄河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有黄河水灌溉,位于贺兰山东侧,阻挡了西北冷空气的深入,且阻挡贺兰山西侧的沙漠入侵影响,夏季东亚盛行东南风,贺兰山东坡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但降水并不丰沛,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点睛】在山前,河流的的堆积地貌是冲积-洪积平原,其成因是由于河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忽然变得开阔起来,水流速度变慢,水中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洪积扇或者冲积扇,多个连接成为冲积-洪积平原。在河流的中游下游,河流的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其成因是,河流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体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继续接受堆积。之后河流改道,原来的河漫滩不再被淹没,形成平原。地势平坦宽广。河流下游入海口或者滨海地区形成三角洲平原,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流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挂壁公路(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施工量B防止山体崩塌C降低施工难度D保障出行安全20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指(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 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答案】19B20C【解析】19没有打穿所有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B 正确。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A 错。保留侧壁对施工难度并没有起到有效的降低作用,C 错。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多在挂壁公里外侧建设护栏等,D 错。故选 B。20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设后形成惊险、刺激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C 正确。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后形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故选 C。【点睛】挂壁公路是在峭壁(悬崖和高峻大山)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侧窗也能勾勒出隧洞的走向,我国挂壁公路主要位于南太行山地区及晋东南等地区。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 A 点到 B 点的特征是( )A颗粒逐渐变小B颗粒逐渐变大C颗粒大小不一D颗粒大小均匀22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23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答案】21A22A23B【解析】21根据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海拔,由 A 到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A 正确,B 错误;颗粒是逐渐由大到小的,所以 C、D 错误。故选A。22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滤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滤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 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 错误;河流流速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 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土壤颗粒不会变大,D 错误。故选 A。23溥沱河位于山前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 错误;洪涝频繁不是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 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 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 正确。故选 B。【点睛】河流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位置的流水沉积地貌,相对于冲积平原,地势较高,不容易受到洪水威胁,地表相对平坦,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而华北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加之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常受到春旱、夏涝、盐碱、风沙的影响。 磨圆度是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某中学学生在野外实践活动中,从河床中随机捡取并测量了 4 组岩石,通过岩石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之比来确定岩石的磨圆度。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根据题干中计算磨圆度的方法,测得磨圆度数值最小的一组岩石最有可能取自图中哪一河段( )ABCD25该中学学生发现当地聚落并没有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是河谷( )土壤贫瘠平地面积小野生动植物多易发生山洪ABCD【答案】24D25D【解析】24通过岩石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之比来确定岩石的磨圆度,即磨圆度数值越小,岩石被磨圆程度越高,也就是岩石比较圆滑,棱角较少,应该是在河流侵蚀搬运过程中,被磨蚀掉棱角形成的较圆的石块,越往河流下游磨圆度数值越小,岩石越圆,位于最下游,应该是测得磨圆度数值越小的一组岩石存在的位置,D 正确;均位于上中游,磨圆度数值应该大于,ABC 错误。所以选 D。25河谷有泥沙及营养物质沉积,土壤较肥沃,错误;图中河谷处等高线密集,平地面积小,正确;野生动植物的多少对聚落的分布影响不大,错误;山区河谷地带易发生山洪,正确,综上所述 D 正确,所以选 D。【点睛】河流中的岩石随河流侵蚀搬运,越往河流下游,岩石越圆。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4 大题,共大题,共 5050 分)分)26(12 分)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乙两类岩石同属于_;丙类岩石是_;丁类岩石是_。(2)乙类岩石经_作用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代表性岩石是_;乙类代表性岩石是_;各类岩石都可以通过_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说明丙类岩石转化成为丁类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答案】(1)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 变质作用 玄武岩 花岗岩 重熔再生 (3)丙类岩石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解析】本大题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1)从图中看,岩浆指向甲、乙,可判断出甲、乙两类岩石都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丙类岩石靠近岩浆,易受高温高压的作用,因此是变质岩;丁类岩石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2)读图可知,丙为变质岩,乙类岩石经变质作用转化为丙类变质岩。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代表性岩石为玄武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各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丙类岩石是变质岩,位于地壳深处,因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剥蚀,丙类岩石裸露于地表,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地势较低处堆积形成沉积物,然后经压实、固结,最后形成丁类岩石沉积岩。27(12 分)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中、两地河流地貌的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过程。(2)说出图中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在野外考察时,识别该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答案】(1)为河谷(峡谷);为三角洲。河谷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在流水侵蚀和搬运的作用下形成河谷。三角洲形成过程:河流携带泥沙,在河流人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在此沉积形成。(2)处为断层构造。判定依据: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发育有陡崖、沟谷等;可能有泉水出露。【解析】本大题以某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地貌和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由图可知为河流的发源地,位于山间谷地,形成河谷地貌,处位于入海口处,形成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河谷是因为河流流经山区时地壳抬升,河水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的同时搬运地表物质形成河谷;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坡度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海水对入海河水具有顶托作用,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2)据图可知处有明显的断层线,判断为断层。判定的依据是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有上升和下降的箭头,表示岩层有明显断裂和错位,断层带附近的地表还有很多的碎石、发育有陡崖、沟谷等。地下水会沿着断层线上涌,会有泉水出露地表。28(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锡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用途广泛,马来西亚锡矿储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产量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因此被称为“世界锡都”。马来西亚锡矿品位高,锡制品享誉全球。中国每年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锡矿。马来西亚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后来逐渐聚集于山麓地带(如下图)。(1)说明马来西亚的锡矿加工企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原因。(2)分析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锡矿的原因。(3)描述马来西亚锡矿聚集于山麓地带的外力过程。(4)马来西亚锡矿产量长期保持世界领先,评价大量开发锡矿的影响。【答案】(1)接近原料产地、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2)锡用途广泛;马来西亚锡矿品位高;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对锡矿的需求量大。(3)含锡矿石的岩体易风化、侵蚀剥落;在流水冲刷下搬运至下游;在山麓地带,因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含锡的矿石沉积成矿区。(4)有利影响:可赚取大量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利影响:锡矿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大量开发易导致资源枯竭;大量开采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解析】本大题以马来西亚锡矿开采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外力作用、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学科素养。(1)结合图例可看出,沿海地区距锡矿产区近,原料丰富;由材料可知,马来西亚锡矿制品主要用于出口,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从图中看,沿海地区城市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中国从马来西亚大量进口锡矿的原因可从中国需求量大和马来西亚锡矿丰富品质高两个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锡矿用途广泛,且我国经济发展快,工业对锡矿需求量大;马来西亚锡矿资源丰富且品质高,因此我国从马来西亚大量进口锡矿。(3)由材料可知,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聚集于山麓地带先是地壳隆起,然后覆盖于锡矿岩层之上的岩层被风化、侵蚀,含有锡矿的岩层出露于地表,经风化、侵蚀作用被剥落,在河流冲刷搬运作用下被带到山麓地带,由于坡度减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沉积形成矿区。(4)评价类试题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有利影响,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开发锡矿可赚取大量外汇,发展锡矿加工业也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锡矿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大量开发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破坏地表,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29(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解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以及冲积扇剖面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颗粒物特征以及城市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区域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整合分析调用的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为黄河冲积扇,所以其沉积物颗粒从洛阳北至商丘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当黄河水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多,沉积厚度越大,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少,沉积厚度越小。(3)河流冲积平原,靠近河流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扇平原靠近河道,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便于耕作,农产品丰富;冲积平原靠近河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水产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鲁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