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zip

相关 举报
  • 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原卷版)(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docx--点击预览
    • 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解析版)(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学校:学校:_班班级:_考号:考号:_姓名:姓名: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北坡在海拔 2500 米处出现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B北坡是阴坡,温度低C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D地势高,气温低2与北坡相比,南坡山地草原带分布的海拔较高,主要原因是南坡( )A为迎风坡,降水多B是向阳坡,热量丰富C土质疏松,肥力高D地势平缓,坡度较小3与南坡相比,北坡雪线较低,主要原因是北坡( )降水较多坡度较陡风力较大气温较低ABCD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4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热量增加 B沿 X 方向降水增加 C沿 Y 方向热量增加 D沿 Y 方向降水增加5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见下图)。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低,热量充足,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B纬度低,海拔高,山地垂直高差大C海拔高,温差较大,山地内部环境较稳定D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人类活动干扰少7分析图中区域物种丰富度和海拔高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县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低,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势起伏对南方、北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较小C南坡、北坡物种丰富度差异主要是由海拔高度差异和降水差异造成的D图中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小于 20(个)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 40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D石灰岩小山,土壤碱性强9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 月B35 月C68 月D911 月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文1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 8001500 米。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 1000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影响最小的的因素是( )A盛行风B暖流C下垫面D纬度13猴面包树在岛上的主要分布区是( )A东部B西部C全岛D山顶14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A物种丰富B食物丰富C长期孤立D气候适宜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河流入海口横剖面海拔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河流剖面图的变化反映出( )A航道通航能力增强B河口沙洲面积增大C洪水灾害损失减小D湿地面积逐年扩大16导致图示河口地区海拔变化的行为最可能是( )A扩大上游地区的植被面积B上游地区扩大耕地面积C在上游大量建设水库D下游河道大量采挖河沙17与 1947 年相比,该河口在 1966 年( )A左岸侧蚀减弱B右岸流速更快C左岸沉积减弱D右岸流量减少 冰岛雷克雅未克(6409N,2158W)驶向甲、乙港口的海上运输线曾是“二战”期间同盟国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线。下图示意该补给线的部分航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甲、乙港口气温存在差异,甲港口 1 月平均气温高于乙港口,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19由乙港口通往南部某重要城市的铁路长 1000 多千米,该铁路沿线地区( )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春季易遭受沙尘暴侵袭ABCD 太平洋中部有一独立的椭圆形岛屿(如下图所示),岛上石灰岩广布,最高海拔 61m。岛上降水丰富,却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也是咸水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按成因分,该岛为( )A大陆岛B火山岛C珊瑚岛D冲积岛21下列对该岛“没有河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地表石灰岩广布,下渗较严重C岛屿面积狭小,不利于储水D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易流失22布阿达湖成为咸水湖的必要条件有( )降水丰富蒸发旺盛无出湖径流有海水倒灌ABCD 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我国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种群梭梭林,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图”(下图)。此完成下面小题。23梭梭林分布的不同坡位,幼苗密度差异最大的是( )A坡顶B背风坡C丘间地D迎风坡24梭梭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下列成因中不属于梭梭林影响的是( )A截留降水,输送水肥B茎粗叶密,储存水肥C遮蔽阳光,减少蒸发D根系发达,保持水土25在沙丘不同坡位,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差异较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风力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4 大题,共大题,共 5050 分)分)26(12 分)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 A 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B 自然带的名称是_。(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纬度地区表现最典型。(3)C 自然带内荒漠广布,影响其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有_。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勒泰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接壤,有“中国最美雪乡”之称,盛产有色金属、黄金和海蓝、碧玺等名贵宝石。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该地区已被纳入新疆丝绸之路北通道建设和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拥有 4 个国家类陆路口岸。如图 1。材料二:阿勒泰地区牧民摸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的草场进行“四季转场”迁徙游牧,当地牧民形象的说:“夏天上山,羊赶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赶着羊跑”,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图 2 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1)判断阿尔泰山脉南坡的雪线高度,东段比西段_,说明判断理由_。(2)说出图中额尔齐斯河的河流水文特征。(3)阐述转场放牧中“夏天上山,羊赶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赶着羊跑”蕴含的地理原理。28(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位于青海省怀头他拉草原上,一北一南,一小一大,靠一条小河紧紧相连,被誉为“情人湖”。巴音河的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注入可鲁克湖。两湖虽然相距很近,而且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但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可鲁克湖像一个安静而温柔的少女,湖水澄澈,湖面平静,湖边杂草丛生,湟鱼和条鳅等鱼类众多,候鸟成群;而托素湖像一个豪迈健壮的小伙子,湖面辽阔深远,湖边寸草不生,周边茫茫戈壁,西风卷着波涛不停拍打着湖岸。图甲示意两湖地理环境。图乙示意湖泊的变迁过程。(1)描述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过程。(2)说明可鲁克湖与托素湖生物景观明显不同的原因。(3)有专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情人湖”可能不再“牵手”,请你为该专家的看法提供依据。29(1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海位于东非大裂谷上,在距今约 4000 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海底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到了距今约 300 万年时,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发生缓慢的海底扩张,东西两侧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陆也在缓慢分离,形成的红海也成为了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为红海所在的区域图。(1)距今约 4000 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形成封闭的浅海,但后面海水又慢慢地干涸,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距今约 300 万年后,红海再一次形成,到现在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请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3)目前红海仍在继续分离,其扩张速率为每年 1.01.5 厘米,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么两千多万年后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学校:学校:_班班级:_考号:考号:_姓名:姓名: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北坡在海拔 2500 米处出现针叶林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B北坡是阴坡,温度低C受太平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D地势高,气温低2与北坡相比,南坡山地草原带分布的海拔较高,主要原因是南坡( )A为迎风坡,降水多B是向阳坡,热量丰富C土质疏松,肥力高D地势平缓,坡度较小3与南坡相比,北坡雪线较低,主要原因是北坡( )降水较多坡度较陡风力较大气温较低ABCD【答案】1A2B3D【解析】1所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北坡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盆地西部是半封闭的,有缺口,有从大西洋来的水汽,在北坡形成迎风坡,地形雨,降水较多,在海拔 2500 米处出现针叶林,A 正确;天山地处新疆内陆,降水少,自然地带是荒原草原,北坡出现林带和温度低关系不大,BD 错误;受大西洋水汽影响大,C 错误。故选 A。2南坡山地草原带分布的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南坡是阳坡,热量丰富,B 正确;天山北坡为迎风坡,A错误;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与土质、地势坡度无关,CD 错误。故选 B。3与南坡相比,北坡雪线较低,主要是因为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积雪量大;北坡纬度较高,且是阴坡,气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因此正确;从图示可知,北坡坡度较缓,且坡度陡处,雪线较高,不符合题意,错误;雪线高低与风力关系不大,错误。综上所述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睛】雪线高低规律总结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2、温度:低纬度,温度高,雪线高;高纬度,温度低,雪线低。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夏季,温度高,雪线高;冬季,温度低,雪线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3、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4、当降规律 1 和 2 矛盾时,规律 1 优先。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4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热量增加 B沿 X 方向降水增加 C沿 Y 方向热量增加 D沿 Y 方向降水增加5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答案】4D5A【解析】4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 X 方向的变化为,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草原、荒漠-(亚寒带)针叶林,表明热量减少;沿 Y 方向的变化为热带/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常绿林/针叶林,表明降水增加。所以沿 X 方向热量减少,沿 Y 方向降水增加,所以 D 正确,排除 A、B、C。故选D。5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 Y 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 A,排除 D、C、D。还可以分析:X 轴的最左侧热量最高,所以为热带,沿 Y 方向降水增加,为草原植被,所以甲为热带草原;同理,可以分析出乙为温带森林植被,即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 A。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见下图)。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6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低,热量充足,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B纬度低,海拔高,山地垂直高差大C海拔高,温差较大,山地内部环境较稳定D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人类活动干扰少7分析图中区域物种丰富度和海拔高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县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低,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势起伏对南方、北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较小C南坡、北坡物种丰富度差异主要是由海拔高度差异和降水差异造成的D图中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小于 20(个)【答案】6B7B【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区域内的其它地区,神农架地区纬度较低,则热量较为丰富;由于神农架地区海拔较高,其山地垂直分异较明显,是其物种丰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B 项正确;迎风坡降水丰富不是主要原因,A 项错误;海拔高,温差大,山体内部环境差异大,C 项错误;神农架的海陆位置不明显,其周边也有城镇分布,生物物种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物种丰富度较低,D 项错误。故选B。7图中房县所在地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物种干扰较多,故物种丰富度较低,A 项错误;图中北方的伏牛山段北南方的大巴山段地势起伏大,但物种丰富度差异较小,故地势的起伏对南方、北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较小,B 项正确;图中大巴山段南坡海拔比北坡高,但物种丰富度差异较小,故海拔高度并不是造成南坡和北坡的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C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最高的神农架地区物种丰富度个数大于 20 个,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物种丰富的原因:1、纬度低,水热组合条件好;2、生存空间大;3、环境差异大;4、人类活动干扰少;5、设立自然保护区;6、天敌少。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 40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D石灰岩小山,土壤碱性强9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 月B35 月C68 月D911 月【答案】8C9B【解析】8该岛屿是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应该不是森林破坏,A 错误;小山海拔低,热量条件不差,B 错误;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粘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只能长草,C 正确;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树木很多,D 错误。故选 C。9据材料“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可知,褐色“巧克力”出现在当地热季,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是 6-9 月,10-次年 5 月是旱季;在雨季前的旱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是最热季,因此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影响植被生长有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等,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都较好,小山海拔也不高,长不出树,应该是土层薄,不利于根系发育,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热带季风气候,最热的时候并不是 7 月,而是雨季前的一个月,学生很容易弄错,降水期间云层厚,会削弱太阳辐射。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文1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10B11A【解析】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是指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花期也随着推迟,所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为地形,故 B 正确,和气候关系不大,也不是土壤和水文的差异造成的,故 ACD 错。故选 B。11“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中,当一个要素变化的时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是整体性规律,故 A 正确,显然不是地域分异规律,也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无关,都是体现差异性,故 BCD 错。故选 A。【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个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 8001500 米。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 1000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影响最小的的因素是( )A盛行风B暖流C下垫面D纬度13猴面包树在岛上的主要分布区是( )A东部B西部C全岛D山顶14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A物种丰富B食物丰富C长期孤立D气候适宜【答案】12D13B14C【解析】1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且是热带雨林带,故降雨较多。而西侧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吹的是离岸风,且是热带草原带,故降水较少。所以影响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因素有盛行风、暖流、下垫面,A、B、C 不合题意。而两侧纬度相差不大,影响最小,D 符合题意。故选 D。13猴面包树属于热带草原的植物,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带,西侧为热带草原带,所以 B 选项正确。排除 A、C、D 选项。故选 B。14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很早就和大陆分离,地理环境单一,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为天敌,使得其进化速度慢,C 正确。排除 A、B、D 选项。故选 C。【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河流入海口横剖面海拔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河流剖面图的变化反映出( )A航道通航能力增强B河口沙洲面积增大C洪水灾害损失减小D湿地面积逐年扩大16导致图示河口地区海拔变化的行为最可能是( )A扩大上游地区的植被面积B上游地区扩大耕地面积C在上游大量建设水库D下游河道大量采挖河沙17与 1947 年相比,该河口在 1966 年( )A左岸侧蚀减弱B右岸流速更快C左岸沉积减弱D右岸流量减少【答案】15B16B17B【解析】15河床指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通过读图发现,该河道水深很浅,不具备通航能力;图示反映出泥沙沉积加剧,因而河口沙洲面积增大;由于泥沙淤积加剧,且该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洪水灾害损失增大;泥沙淤积引起该地区水域面积减小,因而湿地面积减小。故选 B。16读图可知,河口地区河床在不断抬高,说明泥沙淤积加重。扩大植被面积可减少水土流失,泥沙量减少;修建水库拦蓄泥沙,不会导致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加重;下游河道挖河沙不能导致河口区泥沙淤积加重;上游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是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加重。故 B 正确,A、C、D错误17据图示信息可知:1966 年河床左岸比以前抬升了,说明左侧河床沉积加强;右岸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加深,使右岸河水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故 B 正确,A、C、D 错误。【点睛】河床指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我国东部某河流入海口处河床应是 0 米以下的部分,与 1947年相比,河床不断抬升,说明淤积作用不断加强。 冰岛雷克雅未克(6409N,2158W)驶向甲、乙港口的海上运输线曾是“二战”期间同盟国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线。下图示意该补给线的部分航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甲、乙港口气温存在差异,甲港口 1 月平均气温高于乙港口,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19由乙港口通往南部某重要城市的铁路长 1000 多千米,该铁路沿线地区( )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春季易遭受沙尘暴侵袭ABCD【答案】18B19B【解析】18甲地的纬度比乙地的纬度较高,但是由于海域广阔,更易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乙地位于较为封闭的海域,受暖流影响较少,故甲地气温比乙地气温较高,B 正确,A 错误;甲乙两港口地形差异较小,C 错误;两港口所处纬度高,没有季风影响,D 错误;故选 B。19读图分析可知,乙港口位于 50N-65N 之间,由该港口向南主要经过的国家为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正确,经过区域大多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正确;自西向东,降水由多到少,气候从湿润到干旱,但是没有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错误;区域纬度高,铁路沿线森林茂密,且初春还有冻土,一般不可能遭受沙尘暴侵袭,错误;综上,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太平洋中部有一独立的椭圆形岛屿(如下图所示),岛上石灰岩广布,最高海拔 61m。岛上降水丰富,却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也是咸水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按成因分,该岛为( )A大陆岛B火山岛C珊瑚岛D冲积岛21下列对该岛“没有河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地表石灰岩广布,下渗较严重C岛屿面积狭小,不利于储水D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水易流失22布阿达湖成为咸水湖的必要条件有( )降水丰富蒸发旺盛无出湖径流有海水倒灌ABCD【答案】20C21D22B【解析】20根据材料信息“太平洋中部有一独立的椭圆形岛屿”可知该岛面积小,独立于大洋中,不可能是大陆岛和冲积岛,AD 错误;“岛上石灰岩广布,最高海拔 61m。岛上降水丰富,却没有河流”,岛屿地势地平,且发育石灰岩,因此只能是珊瑚岛。不可能是火山岛,C 正确,B 错误。故选 C。21读图可知,该岛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石灰岩广布,下渗严重,岛屿面积小,不利于储水,所以即使降水多,也没有形成河流,ABC 不符合题意;该岛最高海拔为 61 米,说明地势起伏小。D 符合题意。故选 D。22“降水丰富和有海水倒灌”不是咸水湖形成的必要条件。蒸发旺盛,无出湖径流,盐分在湖中积累,是形成咸水湖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咸水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2)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的盐分与水量的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咸水湖。 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我国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种群梭梭林,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图”(下图)。此完成下面小题。23梭梭林分布的不同坡位,幼苗密度差异最大的是( )A坡顶B背风坡C丘间地D迎风坡24梭梭林下“肥岛效应”、“湿岛效应”显著。下列成因中不属于梭梭林影响的是( )A截留降水,输送水肥B茎粗叶密,储存水肥C遮蔽阳光,减少蒸发D根系发达,保持水土25在沙丘不同坡位,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差异较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风力【答案】23B24B25D【解析】23读图可知,梭梭林分布的不同坡位差异大小不一,幼苗密度差异最小的是在坡顶,最大的是在背风坡。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24梭梭树种植在干旱地区,所以茎叶稀疏用来减少水汽的蒸腾,B 说法错误,故 B 符合题意。降雨后大气沉降物被树干径流淋洗,带至梭梭林树干根部附近,使得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A 说法正确。 梭梭林下受到梭梭林的遮蔽,光照减少,蒸发减少,C 说法正确。 梭梭林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木类植被,根系发达,能够保持水土,D 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B。25由图可看出,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在背风坡最大,在坡顶最小,原因是背风坡风力小,坡顶风速快,风力大,与光照、热量、降水关系不大,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睛】植被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地形: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土壤: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4 4 大题,共大题,共 5050 分)分)26(12 分)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 A 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B 自然带的名称是_。(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纬度地区表现最典型。(3)C 自然带内荒漠广布,影响其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有_。【答案】(1)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带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中 (3)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柱等(任写一个即可)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1)图中 A 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位于内陆,降水减少,为温带草原带。(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越来越小,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图中 C 自然带内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典型的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和风蚀城堡等。【点睛】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分异基础是热量,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分异基础是水分,中纬度地区最典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分异基础是水热状况;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勒泰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接壤,有“中国最美雪乡”之称,盛产有色金属、黄金和海蓝、碧玺等名贵宝石。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该地区已被纳入新疆丝绸之路北通道建设和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拥有 4 个国家类陆路口岸。如图 1。材料二:阿勒泰地区牧民摸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的草场进行“四季转场”迁徙游牧,当地牧民形象的说:“夏天上山,羊赶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赶着羊跑”,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牧民在山麓地带定居放牧,图 2 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1)判断阿尔泰山脉南坡的雪线高度,东段比西段_,说明判断理由_。(2)说出图中额尔齐斯河的河流水文特征。(3)阐述转场放牧中“夏天上山,羊赶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赶着羊跑”蕴含的地理原理。【答案】(1) 高 东段比西段的纬度低,气温高;向东受西风影响减弱,降水减小。 (2)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或有春夏两汛期);有结冰期(或有凌汛现象)。(3)夏天,随海拔升高,冰雪消融时间逐渐推迟,牧草丰盛区逐渐上移,即“羊赶着雪跑”。冬天,高山夏牧场积雪,春秋牧场的降温幅度随着海拔降低而变小,避免低温冻害,逐渐下移到冬牧场,即“雪赶着羊跑”。【解析】本大题以阿勒泰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1)由图可知阿尔泰山东段纬度较西段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雪线海拔较高;该山脉受到携带大量水汽的西风带影响,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因东部受西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雪线海拔较高,综上所述,阿尔泰山脉南坡雪线高度东段比西段高。(2)由图可知,额尔齐斯河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虽受西风带影响,但流量依旧较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因其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降水,故其流量季节变化大。(3)夏季,随气温持续回升,冰雪向海拔较高的区域退却,在冰雪融水和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地面逐渐生长起茂盛的牧草,牧民驱赶羊群向牧草丰富区域移动,即“羊赶着雪跑”;随秋季气温下降,冰雪面积变大,向下蔓延,受气温和牧草的影响,牧民驱赶羊群向气温较高的山下移动,最终回到冬季牧场,即“雪赶着羊跑”。28(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位于青海省怀头他拉草原上,一北一南,一小一大,靠一条小河紧紧相连,被誉为“情人湖”。巴音河的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注入可鲁克湖。两湖虽然相距很近,而且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但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可鲁克湖像一个安静而温柔的少女,湖水澄澈,湖面平静,湖边杂草丛生,湟鱼和条鳅等鱼类众多,候鸟成群;而托素湖像一个豪迈健壮的小伙子,湖面辽阔深远,湖边寸草不生,周边茫茫戈壁,西风卷着波涛不停拍打着湖岸。图甲示意两湖地理环境。图乙示意湖泊的变迁过程。(1)描述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过程。(2)说明可鲁克湖与托素湖生物景观明显不同的原因。(3)有专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情人湖”可能不再“牵手”,请你为该专家的看法提供依据。【答案】(1)阶段至阶段: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至阶段: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中部抬升,莲湖最终被一分为二。(2)可鲁克湖生物多的原因:河流汇入,入湖营养物质多,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岸边水浅,杂草丛生,淤泥肥沃);有河流流入,也有河流流出,为淡水湖,利于生物繁殖。托素湖生物贫乏的原因:湖水盐度高,为咸水湖:营养物质补给少。(3)(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可鲁克湖水量减小;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两湖之间地势继续升高,可鲁克湖湖水将无法通过河流与托素湖连接。【解析】本题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为材料,主要涉及地貌形成过程、湖泊水体补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结合右图中湖泊发展阶段可知,莲湖形成之后,初期岩浆沿湖底裂隙侵入地壳上部,并没有影响莲湖,后来岩浆喷发加剧湖底地壳上升,最终岩浆冲破地壳喷出地表,导致湖盆高度上升,直至高出地表,将莲湖一分为二。(2)从图中等值线可看出,克鲁克湖沿岸等值线稀疏,地势较浅,光合作用强;“湖边杂草丛生”,说明鱼类饵料丰富;有河流注入湖泊,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利于鱼类大量繁殖;该湖区既有河流流入,又有河流流出,为淡水湖,河流盐度较低,适合鱼类繁殖。托素湖周围河流注入少,营养物质较少;无河流流出,为咸水湖,湖泊盐度较高,营养物质补给少,不适合鱼类生存。(3)从可鲁克湖水量减少和两湖间地势升高等方面分析两湖断开的依据。一方面内力作用,底部岩浆继续喷出,可能导致地势继续抬升,两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泊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流域内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用水量增加,湖泊水量减少,导致两湖距离增大。最终导致鲁克湖湖水将无法通过河流与托素湖连接。29(1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海位于东非大裂谷上,在距今约 4000 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海底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到了距今约 300 万年时,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发生缓慢的海底扩张,东西两侧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陆也在缓慢分离,形成的红海也成为了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为红海所在的区域图。(1)距今约 4000 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形成封闭的浅海,但后面海水又慢慢地干涸,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距今约 300 万年后,红海再一次形成,到现在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请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3)目前红海仍在继续分离,其扩张速率为每年 1.01.5 厘米,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么两千多万年后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答案】(1)封闭的浅海,水量较少;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水域的蒸发面积加大;熔岩上涌导致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加之该地纬度低,常年受副高、信风控制,气温高,蒸发大,所以后面海水又慢慢干涸。(2)地处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蒸发旺,降水少,盐度高;四周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基本上没有大江大河注入;海域封闭,南部仅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外界的淡海水难以进入。(3)阿拉伯半岛不断向亚洲压挤,两千万年后波斯湾可能变成湖泊甚至消失,阿拉伯半岛紧靠亚欧大陆,不再是半岛。【解析】本大题以红海所在的区域图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理论、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材料“地壳张裂形成封闭的浅海”可知,由于是浅海,因此海域水量较少;在板块生长边界处,大陆的裂谷形成,由于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被加热,海水底部水温高,因此海水蒸发剧烈;从该地的纬度看,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海水慢慢干涸消失。(2)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下沉气流,红海及附近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蒸发旺盛,且周围基本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因此盐度高;红海海洋封闭,只有北部的苏伊士运河和南部的曼德海峡与外界体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鲁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