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010 课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单元单元课标课标要求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辽宋辽宋夏金夏金多民族多民族政权的兵力与元朝的统一政权的兵力与元朝的统一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2、宋代的特点:3、元朝的地位:(单元引文)第十课第十课:辽夏辽夏金元的统治金元的统治一、辽一、辽与西夏:与西夏:1 1、辽:、辽:(1)建立:)建立:契丹族、916 年、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建立契丹国
2、,后改国号为辽(2 2)政治:)政治:南北面官制南北面官制: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藩汉分治;实行双轨制。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 2、西夏:、西夏:(1)建立:)建立:党项族、1038 年、元昊、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 2)政治:)政治:二二、金朝入主中原:、金朝入主中原:1 1、建立:、建立:女真族、1115 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 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 年金迁都燕京。2 2、制度:、制度:猛安谋克制度:3 3、盛衰:、盛衰:大定之治、衰落三、三、从从蒙古蒙古崛起到元朝
3、统一崛起到元朝统一:1 1、蒙古崛起:、蒙古崛起:(1)蒙古汗国:)蒙古汗国:1206 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2 2)不断拓展:)不断拓展:2 2、元朝:、元朝:(1)元朝建立:)元朝建立:1271 年、忽必烈(元世祖)、定都大都(北京)。(2 2)元朝统一:)元朝统一:1279 年击败南宋余部,完成同一。文天祥从容就义。(3 3)巩固统一:)巩固统一:交通:交通:驿道、驿站:驿道、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急递铺:急递铺:传递公文。地方管理地方管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内容内容:中央只设中书省(长官为宰相,相权加强),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
4、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 意义意义: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的宗教事务。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小结: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小结: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末、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 元:行省、路、府、州、县; 明:司、府、州、县; 清:省、府、州、县。四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元朝的民族关系:1 1、新民族的形成:、新民族的形成:蒙古族、回回族2 2、“四等人制
5、四等人制”:目的: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性质:性质: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内容:内容:3 3、民族交融的、民族交融的表现表现:蒙古族、回回族的形成;元朝灭亡后,大批居留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融合。【教材点拨教材点拨】1.阅读教材 P54“学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提示: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即:用辽朝固有的制度统治契丹,用汉人的制度统治汉人。)2.阅读教材 P57“思考点”: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 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提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巩固练
6、习巩固练习】1.元史卷二百二载:“元起朔方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官”的管辖权属于()A.宣政院B.腹里C.中书省D.御史台2.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3.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
7、.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三省六部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4.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5.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A.便于传达行政命
8、令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6.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C.三大机构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7.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B.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C.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D.行省制度促进
9、了民族交融8.在金朝,“猛安谋克”一词包括五个内容职官的代称;军队编制的两级单位;地方行政组织的两级单位;户制;世袭爵衔。据此可知猛安谋克的特点是()A.因俗而治B.寓兵于农C.仿宋而制D.完全汉化9.“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这里“二敌”分别是指()A.辽和西夏B.辽和金C.金和西夏D.辽和元10.少数民族建立本民族的政权后,其制度多模仿当时的汉族政权宋,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是()A.南面官制度B.猛安谋克
10、制度C.行省制度D.郡县制度二、材料题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材料二材料二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
11、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腹里是对元朝中书省管辖区域的称谓,由此排除 B 项。由教材知识可排除 C 项和 D 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故 A 项正确。2.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元代的选官制度,由此排除 A 项。行省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而不仅仅是在边疆地区实行,由此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财政问题,由此排除 D 项。从“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是分割官员权力,由此选 B 项。3.答案:A解析
12、:由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故 A 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赞赏,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在世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故 D 项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掌军民之务” “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可知宣慰司是行省下属分治军民的机构,故 A 项正确;中书省
13、的派出机构是行省,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宜慰司的管辖来看,可排除 C 项。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是行省,由此排除 D 项。5.答案:C解析: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传达行政命令,故 A 项错误;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 项错误;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不利于地方行政管理,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故选 C。D 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三大机构分工明确,其中御史台是为了监督“管行政的中书省”和“管军事的枢密院”,其目的是加强皇权,可见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就是皇帝实行专制统治
14、的工具,故 A 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政府机构的分工,没有体现三权的相互牵制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成为皇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由此排除 C 项。材料只是在表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涉及家的问题,由此排除 D项。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制度的建立,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项符合题意;A、B 项的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行省制度是中央管辖全国的政策,不是民族政策和措
15、施,起不到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由此排除 D 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猛安谋克是将军队编制和地方组织合二为一,故 B 项正确。因俗而治是针对统治内不同民族而采取的政策,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排除 A 项。猛安谋克是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和宋无关,和汉化也无关。由此排除 C 项和 D 项。选 B。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自契丹取燕蓟以北”可知是辽,由此排除 C 项。“拓跋自得灵夏以西”,这里的拓跋是党项的别称,由此可知是西夏,排除 B 项和 D 项。10.答案:A解析:南面官制度是契丹人用来管理汉人地区的制度,契丹人地区则由北面官负责,这是因俗而治。猛安谋克制度是管理少数民族的
16、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制度。郡县制度是秦朝时的制度。故 A 正确。11.答案:(1)表现:行省制建立。特点:二重性。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需要。(2)原则: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作用: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3)启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可知是行省制。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得出二重性。第三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建立行省制;据材料一“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可知是沿袭传统做法;据材料一“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可知是加强统治的需要。(2)第一小问原则,据材料二“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知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元朝地方制度,得出作用是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及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