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401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第 2121 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单元单元课标课标要求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然是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和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传播: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导火线:)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2)概况:)概况:两个阶段各自的时间、中心、主力、口号、方式、结果、初步胜利的表现及决定性因素。(3)

2、意义:)意义:性质、特点 马义、中共 转折点 里程碑 (课本 120 页)(4)五四精神:)五四精神:课本课本 121 页学思之窗页学思之窗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开始: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2)中心: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3)概况 课本 121 页二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前 2 个)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中共一大、标志:中共一大(1)时、地、代表 (2)内容 纲领、名称 目标(不符合国情) 领导机构3、意义

3、:、意义:开天辟地中国革命、人民、命运焕然一新(课本 122 页三、)4、中共二大中共二大:(1)时、地 (2)内容 最低纲领最高纲领(3)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国共合作:(1)背景背景:中共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广州)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2)标志:)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内容、意义。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方式:政治基础。方式:党内合作。2、国民革命(

4、、国民革命(1924.11927.7):):(1)背景:)背景: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2)目标:)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3)概况:)概况:1925 年1926 年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4)失败失败:原因原因:统一展现内部争夺领导权斗争加剧; 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观:中共年幼,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标志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武汉分共。(5)教训:)教训: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必须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2【教材点拨教材点拨】1.阅读 P122“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思考:什么是“红船精神”?提示:

5、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阅读教材 P122“学思之窗”:这个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提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阅读教材 P124“史料阅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决定?提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4.阅读教材 P124 图片“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指出北伐的三个主要敌人,说明北伐战争有什么影响?提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单选

6、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2.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

7、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

8、.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6.殷海光认为,1840 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 “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 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A.

9、发昌机器厂创办B.京师大学堂建立C.中国共产党成立D.新文化运动7.1929 年 5 月 4 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8.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 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 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 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3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9.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

10、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 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10.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材料题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

11、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 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编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2、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 “救时的良方”的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材料一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二材料二1924 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

13、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材料三材料三1924-1927 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

14、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4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共合作的主张,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 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提出的时间与材料提到的国共合作的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抗日民

15、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由此排除 A项。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由此排除 B项。这场争论有利于人民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达成共识,由此排除 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合作促进了国民

16、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故 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 B、C两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 D项正确。4.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 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 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故 C、D两项错

17、误。5.答案:A解析:由“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需求相符合,故 A 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 B 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由材料中“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 D 项错误。6

18、.答案:C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组织的反应”即通过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 A、B 两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的反应”的特征,故 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属于“观念的反应”,排除 D 项。7.答案:A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属于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眼中的“过火”的思想。故 A项正确。8

19、.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信息,时间是“1923 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即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 项。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排除 A 项;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已经提出了,无法体现“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排除 C 项;1923 年时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 D 项。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反映了放弃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

20、权的放弃,故 C 项正确。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没有正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故 B 项错误。苏联给中共的指示影响了中共对形势的判断,导致中共最终放弃了在革命中争取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一味妥协退让,故 D 项错误。10.答案:D解析: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 D 项。11.答案:(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外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十月革命爆发。内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共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12.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2.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