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从轻工业开始起步B科技知识指导发明C实现交通工具变革D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319 世纪中期,促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决
2、定性因素是A蒸汽动力的出现B内燃机的创制C电力的广泛使用D化学工业的兴起4恩格所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A浪漫主义文学B启蒙运动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5一份材料一份话,解读下列材料准确的得出结论的是时间:1827 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 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 点到 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数量:2 个,请表姐照顾。A工业化早期所有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
3、悲惨B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C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D工业化的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6德国在 19 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A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B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C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D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7作为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动机和核心产业,没有别的工业的重要性能与其相比,“由它开创的长期经济增长最终变成持续性的增长”。“发动机和核心产业”是指A毛纺织业B棉纺织
4、业C冶金业D交通业8“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的该观点强调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推动力C人们盲目追求过于廉价的商品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全世界9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棉纺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里的技术变革指A珍妮纺纱机发明B改良蒸汽机问世C电动机发明D内燃机发明10对如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
5、是工业革命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1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A交通运输的发展B国际贸易的扩展C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D殖民活动的开展13对于 19 世纪的英国,有人这样评价:“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
6、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环境污染十分严重B民众道德普遍沦丧C追逐利润制假贩假D科技革命是双刃剑1419 世纪初,英国诗人拜伦在长诗海盗中指出:凡是儒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那使衰弱的人厥的,我们反而感到感到在我们鼓胀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苏醒,它的精灵在翔。该长诗所述精神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价格革命”在英国出现B英国三角贸易较为频繁C英国成为“日不落国家D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5曾有人把工业革面前后的英国比作“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的“领头羊”作用主要表 现在A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颁布宪法B最早开辟新航路和进
7、行殖民扩张C最先掀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D开启议会民主政治和工业文明时代1618 世纪 70 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 1:2,19 世纪初上升为 2:3,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价格革命促使农民流入城市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移民政策吸引大量外来移民D农村人口迁往英属殖民地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17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
8、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现象?这场变革首先开始于哪一工业部门?(2)在这次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英国机械师是谁?(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人(诸侯及官员)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贫苦子弟,类皆康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其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副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涉及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发展趋势。简述这一发展趋势的积极作用。材料二“政治制度不是
9、用你喜欢不喜欢, 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街量, 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不用“好不好“去判断它,而是看它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对任何一种制度我们都应该用这样的标准来街量,这才是历史的客观态度。”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喷、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9关键环节考核。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的各个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国家的出路。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与中国探索国
10、家出路简表时间19 世纪 30、40 年代19世纪5080年代19 世纪 90 年代20 世纪初西方:19 世纪中期,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 (, 要求得到更多西方:19 世纪七十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背景的市场和原料命,在要求市场、原料的同时,要求()侵略事件名称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探索事件名称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应对边疆危机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成果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
11、力结构变化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1)请在序号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材料二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 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任选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参考答案参
12、考答案1C2B3A4A5C6D7B8B9A10C11A12C13D14D15D16B17 (1)工业革命;棉纺织业(2)瓦特(3)从政府、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海外市场、生产技术等方面去答题18 (1)制度: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趋势:选官的方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举;选官的依据由重血缘、门第到重才学;选官的范围逐渐扩大;选官制度日趋严密完善;选官逐渐公平公正。积极作用: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成读书风尚和重学风气;以考试为选官方式,相对公平公正;促进社会阶层流动。(2)示例:制度的选择要尊重合乎国情阐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制度选择的关键在于是
13、否合乎国情。在近代民主制度史上,英国由于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最终英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并且首先在世界开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美国由于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所以选择了民主共和制,最终也成为世界霸主。由此可见,政治制度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合乎国情,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19 (1) 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瓜分狂潮;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洋务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计划: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示例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裝割据革命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示例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独立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