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4622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第 1414 课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影响【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要点要点核核心心素素养养一、一、帝国主义与世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界大战的酝酿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

2、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史料史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二、二、第一次世界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三、三、一战后的国际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秩序【基础知识梳理】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

3、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各国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激化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霸权、殖民地)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20 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

4、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知识】【知识】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基本基本矛盾矛盾形形 成成 与与 表表 现现实实 质质地位地位或影响或影响英英德矛盾德矛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法法德矛盾德矛盾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欧洲大陆的主要

5、矛盾德德俄俄矛盾矛盾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俄俄奥矛盾奥矛盾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巴尔干地区欧洲“火药桶”【思考思考】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发展不平衡: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也体现在国际地位的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项目英英德德法法美美1870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 13 32 24 418701913 年工业增速(倍数)1.31.34.64.61.91.9

6、8.18.11913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 32 24 41 1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 14 42 25 520 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现象: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一战的根源?根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重新瓜分世界(霸权、殖民地)的争斗由此 ,我们推断一战的性质?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知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7、”,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 制定战争计划, 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 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知识拓展】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欧洲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大陆均势政策(即(即“光荣孤立光荣孤立”政策)政策)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这种政策的核心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

8、,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实质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主要原因:国家利益: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争夺和掌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国家实力:英国于 17 世纪较早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海上霸权;英国又是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21%,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客观条件:同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权是分不开的。英国是一个海岛

9、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德、俄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3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爆发导火线:1914 年 6 月 28 日,萨拉热窝事件各国态度: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奥匈: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德国支持,于 7 月 28 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德国于 8 月 1 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 月 3 日下午 6 时 1 刻才向法国宣战。俄国:7 月 30 日开始总动员。法国:8 月 1 日下午 4 时 3 刻,法国宣布实

10、行总动员。英国:从 8 月 4 日夜 11 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全面爆发。【历史事件】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黑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在 6 月 28 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刺客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一)大战进程大战进程主要战线第一阶段(1914 年)第二阶段(19151916 年)第三阶段(19171918 年)西线英法联军德军8 月德军进攻法国;9 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 德军失败

11、,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1916 年, 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 “绞肉机” 和 “地狱” ;1916 年,英德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917 年, 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 年退出战争南线奥军俄、塞战局演变(总体态势)德军失败, 标志其“速决战”破产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胶着状态; 德奥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纵观整个 1916 年, 战局再次有利于协约国方面, 特别是德军在凡尔登进攻的失败, 标志战略主动权已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4开始转移到

12、协约国一方。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方式战争方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阵地战【学习聚焦】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 他们抱看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知识拓展】德国:施利芬计划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 1905 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 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 34 个月结束战争。【知识补充】日本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1914 年 8 月 23 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10 月 6 日占济南车站,占领了胶济铁路全线。11 月 10 日,占领青岛

13、。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1915 年,提出“二十一条”。【知识补充】凡尔登战役1916 年 2 月 21 日,凡尔登战役爆发。一直延续到 12 月 19 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此次战役中,德、法两国投入 100 多个师兵力,双方军队死亡超过 25 万人,50 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知识补充】索姆河战役为了减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突破德军防线。1916 年

14、 6 月 24 日,索姆河战役爆发。至 11 月中结束,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超过 150 个师,双方伤亡共计 130 万人,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最大的一次消耗战,也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索姆河地狱”。联军只夺回了240 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达到突破敌军防线的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知识补充】日德兰海战1916 年 5 月 31 日,德国为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为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了日德兰海战(又称斯卡格拉克海战),它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国出动了约 150 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 100 艘军舰。战斗结果:英国损失 14 艘,

15、 德国损失 11 艘, 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 2 倍。 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没有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没有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此后,双方的活动更加小心,北海水域内的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思考】美国参战原因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目的: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影响:美国的参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政治上,美国一直以“和平主义”的面目出现。美国宣战使许多原来宣布中立的国家纷纷

16、加入协约国方面,扩大了协约国阵营,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双方量的对比。在军事方面,凡尔登战役之后,德国在战略上失去主动,但仍有相当兵力,美国参战使军事形势朝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转变。在财政物资方面,美国加大了对协约国的援助。【史料】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51917 年,中国用“以工以工代战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成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 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 3000 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

17、前” “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名词】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1.定义: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 1919 年和 19211922 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

18、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主要内容:凡尔赛体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华盛顿体系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影响:(实质):它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

19、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知识拓展】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的原因海军是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一战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开始衰落,美国崛起;美、英、日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美国为取得海军优势, 英国为保持昔日的优势提出限制海军军备。美国最终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是最大的受益者。【特别提醒】 从条约内容看不足:6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英法操纵3.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知识拓展】凡尔赛体系的特点该体系的基

20、本特点是仍以欧洲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尤其以英法为优势。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不牢固性、脆弱性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该体系具有反动性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4.4.凡尔赛

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评价的评价A 进步性进步性(1)是帝国主义国家按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矛盾(是以不公平的方式和在牺牲小国利益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2)对国际关系和欧美各国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系形成后,国际局势缓和,世界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成为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则出现了经济极度繁荣的十年)。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划定,这一状况至今保持

22、不变在以召开国际会议(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来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安排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常设国际机构方面,对于此前帝国主义的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都有重大影响B 局限性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帝国主义在许多安排上往往出于各自的私利,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

23、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7项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目的都是战胜国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性质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操纵国都受大国操纵,且操纵国中都有英国和美国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

24、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影响都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又埋下了新的隐患;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同点时间1919 年19211922 年性质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是战胜国之间相互的协调的会议,具有明显的争霸性质影响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的矛盾,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25、知识拓展】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的特征(1)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全、和平、民族自决的观念。(2)以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3)防止布尔什维主义是建立战后国际秩序考虑的因素之一。(4)是多种矛盾斗争的结果,同时又是产生新矛盾的开始。(5)由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建立。(6)欧洲仍处于世界中心地位,但已开始动摇。【思考探究】丘吉尔为什么称凡尔赛体系是“胜利者的蠢事”?点拨:因为凡尔赛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它不但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因此埋下了新的战争的种子。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加剧,这种

26、国际关系格局必然会被打破。(二)(二)国际联盟:国际联盟:1946 年 4 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1.地位: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2.性质: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4.原则:国联形成决议的 “全体全体一致一致”原则原则5.评价:积极:是英法控制下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目的是为维护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防止再发生世界大战;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经验教训,对 20 年代世界和平阶段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8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为宗旨;

27、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局限:“全体全体一致一致”原则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色彩, 它的建立使一战前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让位于英法共同主宰世界。三、三、一战的影响一战的影响1 .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变了世界格局(

28、1)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战败瓦解, 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3)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

29、主要交通工具。(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4.思想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和平主义)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和平主义思潮)。四、四、一战的启示一战的启示(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2)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3)要正确应用科技为人类造福(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等【思考】科技究竟应当如何合理利用才能造福而不是造祸?民众究竟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才是爱国而不是祸国?矛盾究竟应当如何解决才能带来和平而不是战争?【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斗与第一次世

30、界大战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斗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一:1870 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31.8%、23%、13.2%、10%;1913 年,四国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别为 14%、38%、16%、6%,美国由原来的第二位升至第一位; 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从 18911900 年,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1.6%、3.5%、4.8%、2.6%;19011914年,分别为 1.4%、4.8%、5.8%、3.3%,美、德、法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比英国要快。在对外贸易方面,1870 年英

31、、美、德、法四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22%、8%、13%、10%;1913 年分别为 15%、11%、13%、8%,英国虽仍保持第一位,但已被德国紧紧赶上。英、德两国在海外市场的竞争9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输给了德国商人。材料二:20 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俄国的 2 倍、法国的 3倍,德国的 11 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材料三:19 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32、。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 1897 年 12 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梯尔比茨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材料一至三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四: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 1914 年 6 月 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

33、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探究角度,设置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4 分)示例第一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4 分)答案略,可根据“学纲”提示自行整理。第二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并分析这一矛盾形成的原因及对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14 分)主要矛盾:英德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4 分)形成原因:英德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英德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之间不对称;20 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德国对外

34、政策变化。(每点 2分共 6 分,言之有理即可)影响:随着英德矛盾尖锐,英德寻求同盟者,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紧张,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 分)第三组:分材料设计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美德法四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4 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增长率和对外贸易方面,美国和德国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言之有理即可)10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发展的特征。(4 分)特征: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英德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竞争激烈。(4 分)阅读材料三,19 世纪末德国对外政

35、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8 分)政策:从“大陆政策”转变到“世界政策”(要求重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 分)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特别是英德)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世界领土被基本瓜分完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英德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言之有理即可)阅读材料四,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8 分)背景:“经济上的竞争”,如英德两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及其对海外市场的激烈争夺;“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如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

36、事冲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把俄、奥匈对巴尔干地区的染指,引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材料一:1918 年 1 月 8 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调整。XIV.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齐世荣主编世界通

37、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基本主张。(4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及动机。(6 分)基本主张:公开外交、航行自由、自由贸易、裁减军备、民族自决和建立国际联盟。(每点1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即可)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实力11的增长;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每点 2 分,任答 2 点言之有理即可)动机:凭借日益增强的实力,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2 分)材料二:1919 年 1 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

38、国未被允许参会。5 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 5 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 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6 分)诉求: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约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要求修改和约

39、(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每点 2 分,任答 3 点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4 分)影响: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法西斯(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每点 2 分,任答 2 点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三:(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该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 “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世界通史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40、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给中国造成的影响。(6 分)影响: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3 分)九国公约中,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使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3 分)材料四: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12丘吉尔著,吴万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材料四中这些评论正确吗?为什么?(6 分)列宁和丘

41、吉尔的分析正确。(1 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首先,它没有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愤怒和复仇情绪;其次,它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势必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5 分)【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各自的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德国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俄国俄国的

42、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国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限时训练限时训练】1.下表是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而成),该表反映了(C)1860 年1870 年1890 年1900 年英国112313法国2344德国4432美国3211A.工业排名取决于工业革命开展的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工业革命中帝国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D.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居于主导地位2.某双边军事

43、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材料表明(D)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B.法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主要矛盾C.法俄结成协约国具有正义性D.法俄针对德奥同盟结成协约国3.“一个半疯癫的 18 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A)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 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明了(C)A.战

44、争是新技术发明的催化剂B.发展化工技术利于实现持续发展C.社会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D.科技进步是进行战争的重要条件5.在历史课上,有位同学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走向失败是必然的”的观点。他的依据应该是(A)德奥同盟在经济上处于了劣势同盟国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大战中对德宣战国家不断增加同盟国殖民地少资源相对短缺A.B.C.D.6.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集团,对德宣战;1918 年 3 月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这两件大事(D)A.表明协约国阵营分化B.表明德国是大战主导国C.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D.使美国、俄国走向崛起7.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

45、盛顿会议,缔结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C)承认南斯拉夫等部分国家的独立使中国完全收回了山东主权是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奠定了战后长期和平的基础14A.B.C.D.8.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B)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C.“全体一致”D.“大国一致”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

46、三国同盟的是(C)ABCD10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 1914 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C)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1“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 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 战场被称为 绞肉机 屠场 地狱 。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A)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2“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 1916 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C)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

47、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3.茨威格在昨天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 “而最糟糕的是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这表明一战 (D)A.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B. 导致各国人员财产损失严重C. 造成一战后西欧的相对衰落D. 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1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14 分)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察觉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势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

48、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原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担心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15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 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 5 法郎,并先后有 2 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

49、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半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请回答: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理由。中国参战为何采用“劳工参战”的方式?(6 分)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4 分)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2 分)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8 分)

50、特点:全国性和人数多;主要从事战争勤务工作;报酬低;死亡率高;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任答 2 点 4 分)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赢得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任答 2 点 4 分)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一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的背景:(一)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和美日两国的崛起,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难以维持。美国想伺机问鼎世界霸权。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