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导学(精练):阶段检测4套 (共4份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导学(精练):阶段检测4套 (共4份打包)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导学(精练):阶段检测4套
      • 阶段检测(一).doc--点击预览
      • 阶段检测(三).doc--点击预览
      • 阶段检测(二).doc--点击预览
      • 阶段检测(四).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阶段检测(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解析: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故选 B 项。答案:B2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掌握一定数学知识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 BC D解析: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正确。A 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 BC D解析: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农耕文明的扩张是指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分化加剧,具备扩张潜能,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B、C、D 三项。A 项正确。答案:A4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是在这种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右图文物出土于()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解析:由题干图片中的“巴比伦”可联系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故选 B 项。答案:B5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的是()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解析: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所以公元前 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答案为 B 项。答案:B6它是从 9 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它”是()A村社 B庄园C乡镇 D社区解析:9 世纪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B 项正确。答案:B7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A君士坦丁堡 B罗马城C耶路撒冷 D 腓尼基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 A 项。答案:A8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 6 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 6 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 20 先令。材料说明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国王的利益C维护佃户的利益 D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解析:从材料中庄园法庭的处罚对象可以看出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A 项正确。答案:A92019聊城一中月考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A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解析:最初印度人创造了从 0 到 9 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漫画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据此可知它反映的主题是文明交流。故选 A 项。答案:A10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唐朝和欧洲。其中向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故选 B 项。答案:B11从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 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中世纪”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A大封建主 B国王C小封建主 D教会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封建教会,D 项正确。答案:D12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 ,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故选 C 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 300 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8 分)(2)材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12 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郑和下西洋的交往, “亚历山大将 300 领波斯铠甲作为祭品”的含义等方面概括。第(2)问应紧扣“平民政体”作答,并试举两例。答案:(1)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8 分)(2)“平民政体”(民主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12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下层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戴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材料二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8 世纪时,查理继位后,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教会因此变得富有,势力越来越大。800 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什么?(10 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0 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才会出现明令限制人们的服饰。第(2)问应结合材料中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答案:(1)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10 分)(2)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森严;基督教成为西欧的精神支柱。(10分)阶段检测(三)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六、七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下列观点最切合以上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征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解析:首先,该论述并不是肯定英国对印度征服的合理性。其次,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比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土耳其、波斯或俄国仍然是封建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故 B项正确。答案:B2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 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A商业资本的发达 B工业资本的发达C政治制度的先进 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解析:A 项指的是荷兰;英国与荷兰当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发达的工业资本是英国特有的,B 项正确。答案:B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各国掀起了反抗殖民主义的运动,下列按事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伊朗的立宪革命A BC D解析:埃及抗英斗争发生在 1882 年,马赫迪起义发生在 1881 年,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发生在 1894 年,伊朗的立宪革命发生在 1905年,因此顺序为,故 D 项正确。答案:D4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A朝鲜义兵运动 B中国义和团运动C1905 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D伊朗巴布教徒起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亚洲觉醒的全面理解。解答本题最好采用排除法,D 项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 项中国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A 项朝鲜义兵运动是朝鲜爱国官兵在人民支持下,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C 项 1905 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是民族资产阶级国大党领导的。故选 C 项。答案:C5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 ()飞机受重视,汽车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化工技术的发展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的改进政府加强对私人经济的干预A BC D解析:解答时必须从每个选项入手,以符合史实为判断标准。不属于对新技术的客观影响,而是对政府机构职能的影响,故排除带的选项。答案:A6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性质的是 ()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A BC D解析: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明确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会议,再分析所给选项哪些是分赃的条款即可。明显不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普法战争失败后,德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法国取得的, 凡尔赛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是公正的,所以也不是分赃的条款。包含的选项错误,正确的答案为 D 项。答案:D7十月革命前,列宁发表了重要演说,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演说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性文件,它是()A 共产党宣言 B 告俄国公民书C 和平法令 D 四月提纲解析:1917 年 4 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的演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 D 项。A 项是 1848 年发表的;B 项是十月革命中的文件;C 项是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因此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8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出现这一状况是由于苏联(俄)实施()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合作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解析: 根据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故 A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征收固定粮食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 “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所有制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工业领域,故 D 项错误。答案:A91918 年 7 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做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解析: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经济,故 A 项错误;“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表明苏饿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调整,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 B 项正确;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是在 1921 年,故 C 项错误;苏俄做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是在 1921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B10甘地认为, “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他还说:“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进行斗争B “非暴力抵抗”不是对敌人的屈服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D提倡用仁慈来换取敌人的妥协解析:结合所学,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的是争取革命的胜利。C 项在材料中没有显示,符合题意,故选 C 项。A、B、D三项皆属于甘地的主张。答案:C11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解析:提取信息: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是因为纳粹党通过正常的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从而确立了统治。故选 A 项。答案:A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 BC D解析: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的叙述不正确。故选 C 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二1927 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 1921 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 与此同时,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 1928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韩冰斯大林材料三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8 分)(3)20 世纪 30 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 “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10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其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及苏联的国防实力等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分析;第二小问,结合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成果分析。答案:(1)原因: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 分)(2)此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安全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8 分)(3)表现形式: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10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挠,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材料二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诟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精神品质。(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16 分)解析:第(1)问,根据“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挠,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 ”可以得出孙中山的品质:立场坚定;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第(2)问,相同点:主要从其指导思想、斗争方式、斗争精神、斗争过程中所体现的两面性等方面去分析总结。不同点:根据“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可知,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答案:(1)孙中山的品质:立场坚定;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4 分)(2)同:都提出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三民主义和非暴力主义);斗争过程中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9 分)异: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7 分)阶段检测(二)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四、五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解析:材料中考查的是世界一体化的开始阶段。我们知道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这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提供了保障,因此本题选择 D 项。答案:D2早在 1419 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等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材料表明,新航路成功开辟得益于()A政府的政策支持 B统治者注重培养人才C地理知识的丰富 D造船技术的日益高超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麦哲伦等航海家曾经在葡萄牙创办的地理研究院进行过学习,由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符合题意的是 B 项。题干中没有说到政府的政策,排除 A 项,C、D 两项表述片面。答案:B31500 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解析: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沿非洲海岸东去印度的是葡萄牙的探险船队,同时南美洲东南部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主要向西航行,其殖民扩张方向主要是美洲,英国、荷兰加入海外殖民行列晚于 1500 年,故排除A、C、D 三项。答案:B4 “公元 1500 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 1500 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解析: 根据材料中“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外殖民扩张,各地联系逐步加强,故 B 项正确。答案:B5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据此推知()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解析: 材料涉及欧洲、美洲和非洲,故 A 项错误;黑奴贸易解释不了美洲居民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 B 项错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体现不了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减少,故 D 项错误。答案:C6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种“因信称义”的观点,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 项正确,A、C、D 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7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 ,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B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C封建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改造封建社会,故而提出了“理性主义”和“法制”原则。B 项正确。答案:B8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 ,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这里所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 ()A君主专制 B责任制内阁C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制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临朝不理政” 。故选 D 项。答案:D9 “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 ”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A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B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C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D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国内政局动荡,资产阶级无力维持稳定的统治。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夺权顺应了当时的形势,故 C 项正确。拿破仑建立起独裁统治,但维护的并不是封建统治,A 项错误;B、D 两项与题干中的“独裁”无关。答案:C10下表是 18001880 年国际贸易金额情况表(单位:10 亿美元),分析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00184018601880金额1.42.47.214.7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新航路的开辟C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观察表格数据可知,18001880 年,国际贸易金额迅速上升,这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有关,故 A 项正确。答案:A11在 19 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 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决定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故选 C 项。答案:C1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对未来社会具有预见性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C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解析: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可知 B、D 两项错误。A 项与材料不符。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彻底性和不过时性说明了C 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战争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材料三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 30 种。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1)写出公元 1500 年前后以寻求香料和传播宗教等为动机的四位远洋航海家。(4 分)(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6 分)(3)明清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 分)解析: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时间限制, “公元 1500 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第(2)问,实际上是要回答植物的传播、交流和新航路开辟的关系。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中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蔬菜果树” “嗜好作物” “衣被原料”等归纳。答案:(1)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4 分)(2)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6 分)(3)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10 分)14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贯彻。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89 年,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 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因其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 J布卢姆曾说:1787 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6 分)(3)依据所学知识谈谈 1787 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在解决上述弊端的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8 分)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以材料情境的形式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应准确把握近代英美的政体;第(2)问可从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过程提炼;第(3)问是对美国联邦制的考查,注意中央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答案:(1)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6 分)(2)从限制王权到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6 分)(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8 分)阶段检测(四)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八、九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 世纪 30 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B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解析: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也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关贸总协定宗旨是使各缔约方通过谈判的方式削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题干所述现象得到较好解决主要得益于二战后关贸总协定所发挥的作用,故选 D 项。答案:D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 “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解析: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可知,这是英国政府推行福利政策的结果,故 A 项正确;财政困难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体现不出民众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故 C 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31953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指出,农业部门“大批农业专家和集体农庄工作人员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 。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A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扩大农业的自主权C 以增产为主要目的 D改变集体农庄道路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大批农业专家和集体农庄工作人员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可知,赫鲁晓夫反对政府对农业管得过严,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的体制,扩大农业的自主权,故 B 项正确。答案:B4有人把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称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A斯大林、赫鲁晓夫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解析:根据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两步跨越鸿沟”可知,该改革为赫鲁晓夫的工农业改革,根据材料“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可知,此改革指的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故选 D 项。20 世纪 50年代,斯大林模式已逐渐僵化,斯大林未实行改革,排除 A 项;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未动摇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不是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C 项错误。答案:D5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解析: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将宗教之间的对立给突出了,所以必然会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而印巴分治之后的史实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故选 B 项;由于不是将民族作为划分的标准,故 A、C 两项不符合史实;题干强调的是分治,而不是统一,故 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6如图是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图 ,图中可以反映出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各国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A BC D解析:必须注意结合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选择,尽管是亚洲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但在图中体现不出来。D 项正确。答案:D7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解析: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故选 D 项。答案:D8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D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苏之间因军事的均势而不可能发生全面热战,故 A 项错误;冷战始终是美苏对峙的主要形式,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苏对峙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下,但因其军事的均势而决定了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故 C 项正确;D 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9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改治力量的发展壮大解析: 两极格局与多极化相矛盾,排除 A 项;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多极化关系不大,排除 B 项;联合国实力的强弱不影响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排除 C 顶;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D 项正确。答案:D10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 ,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欧元的使用()A加强了民众对欧洲的认同感B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C表明欧元成为欧洲统一货币D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解析:欧元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加强了民众对欧洲的认同感,故 A 项正确;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故 B 项错误;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都使用欧元,故 C 项错误;欧洲统一市场早在 1993 年就开始运作,欧元正式流通是 2002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A11反映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同步导学(精练):阶段检测4套 (共4份打包).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