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作业-(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原卷版+解析版).zip

相关 举报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解析版)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第 1 课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2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3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表明郡县制()A确保了皇权至上 B避免了地方割据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4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毋口请” ,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5清朝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道:“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这反映了()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 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 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6专制主义制度很容易使皇帝与丞相之间产生矛盾,从汉至明清,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 “外朝”格局B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设立宣政院、理藩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7北宋在唐代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基础上,分设路、州、县三级行政机构。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这一变化()A清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要求C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8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独掌政务决策权 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C理政人员素质低 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9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十四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王国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10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1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1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掾(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1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14元代规定,行省所收取的财赋七成上供中央,三成地方留用,行省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据此判断,元朝()A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C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D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15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16有学者认为:明朝皇帝个人的自由到最后已经是狭小到无以复加了。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万历的国本之争对比康熙随心所欲地换太子,可知万历做皇帝的难处。明末在各项制度上已经接近于早期欧洲的君主立宪,正如欧洲君主国家的储君们被选择出来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在这里学者主要强调()A欧洲普遍认同君主立宪制B明朝君主权力逐渐弱化C文官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D内阁逐步获得了决策权17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第第 1 课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朝,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 B 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 D 项正确。2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人口权、土地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与述职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故选 B 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A 项;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排除 C 项;周朝存在时间是前 1046 年前 256 年,统治是 791 年,排除 D 项。3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表明郡县制()A确保了皇权至上 B避免了地方割据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秦朝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原则,故 A 项错误;地方割据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故 B 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项正确;材料与官僚政治无关,排除 D 项。4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毋口请” ,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答案C5清朝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道:“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这反映了()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 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 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答案C解析侍中因与皇帝亲近而被皇帝重用,这并不是体制混乱,而是皇帝为了制约相权所为,故 A 项错误;侍中从给皇帝“掌虎子、捧唾壶”到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 B 项错误;侍中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无法像宰相一样制约皇帝,皇权得到加强,故 C 项正确;侍中是中央的官职,与地方无关,故 D 项错误。6专制主义制度很容易使皇帝与丞相之间产生矛盾,从汉至明清,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 “外朝”格局B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设立宣政院、理藩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答案D解析宣政院是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国家机构,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两者都与限制相权无关,故选 D 项。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 ,使以丞相为首“外朝”不能参与决策,限制了相权,排除 A 项;隋唐时期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彼此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排除 B 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别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和财权,排除 C 项。7北宋在唐代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基础上,分设路、州、县三级行政机构。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这一变化()A清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要求C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C解析由材料“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可知,宋朝通过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保持政局稳定,故选 C 项。地方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消除”表述错误,排除 A项;北宋并未实现大一统,排除 B 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8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独掌政务决策权 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C理政人员素质低 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答案B解析材料“有官而无吏” “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体现了军机处的机密和封闭性,故 B 项正确。9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十四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王国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A、B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级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增强,故 B 项正确。A 项“中枢权力”与“行政区划”这一主题不符,C、D 两项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亦与材料主旨无关,故均可排除。1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文化认同,故选 A 项。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 B 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 项;材料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排除 D 项。1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掾(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答案B解析材料“公府掾(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与皇帝独裁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必以书,毋口请” “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可知,国家公务注重文案书写,反映了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是对官吏职能的规定,与官吏拘泥行政规制和三公九卿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无关,排除 C、D 两项。1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说明,北宋时期通过对地方分权的方式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根据“而天下之势一矣”可知,这一措施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故 D 项正确。地方权力受到削弱,应对危机的能力有所减弱,排除 A 项;削弱地方权力,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强化君主权力,排除 B 项;对地方分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 C 项。14元代规定,行省所收取的财赋七成上供中央,三成地方留用,行省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据此判断,元朝()A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C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D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答案C解析行省要把收取的财赋多半上供中央,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等,反映出元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元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A 项错误;元朝“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说法绝对,B 项错误;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与“(行省财赋)三成地方留用”等不符,D 项错误。15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知其实行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 C 项正确。16有学者认为:明朝皇帝个人的自由到最后已经是狭小到无以复加了。甚至连立储君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自由。万历的国本之争对比康熙随心所欲地换太子,可知万历做皇帝的难处。明末在各项制度上已经接近于早期欧洲的君主立宪,正如欧洲君主国家的储君们被选择出来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在这里学者主要强调()A欧洲普遍认同君主立宪制B明朝君主权力逐渐弱化C文官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D内阁逐步获得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材料中的这种情况主要是文官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首先,明朝的官员敢于直谏皇帝,敢于用礼义道德约束皇帝,对皇帝形成了掣肘,所以他们能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权力。而皇帝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全国的政务,所以需要依赖内阁和六部大臣具体地执行行政权力,因此 C 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处于强化阶段,排除 B 项;内阁无决策权,排除 D 项。17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答案(1)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据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得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据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据材料一“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据材料一“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据材料二“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机构设置混乱。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作业-(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原卷版+解析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