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995667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秦至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朝代中央行政制度运行机制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家国同构);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九卿: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廷议制度:重大事务公卿廷议,皇帝裁断;文书制度:加强对官员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保障政令传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汉汉承秦制;中外朝制中朝:皇帝为首的决策机构外朝:三公九卿组成的执行机构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隋

2、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机构称政事堂;(评价: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宋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管军事,宣政院管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票拟权;(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咨询顾问机构)清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跪受笔录,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相权逐步削弱直至废除,君权逐步加强并

3、达到顶峰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朝代地方行政制度秦郡县制(战国已有,秦全国推广;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影响: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汉汉初:郡国并行、推恩令; 东汉:州、郡、县(州由监察区变为一级行政机构)魏晋南北朝州、郡、县隋州、县唐道、州、县(道由监察机构变为一级行政实体);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宋路、州(府)、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元行省制,省、路、府、州、县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巡抚、巡按制;省、府、县清省、府、县;巡抚、

4、总督制;3、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1)山川形便:以自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但容易产生割据;(2)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疆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区域内经济文化交流受限;(3)两大原则在历代都有运用,整体来讲,从秦到唐,犬牙交错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宋代以后,犬牙交错更为普遍;4、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规律特点:(1)地方行政区划层级逐渐增多,三级制最为普遍;(2)数量由少到多,辖区由大到小;(3)高级行政区划变化较多,县级最为稳定;(4)高级行政区由虚入实,大多由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5)继承性与创新性:既沿袭前代制度,又不断改进、创新;

5、5、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原因:(1)国家社会稳定的需要;(2)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3)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逐渐增加;(4)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疆域的扩大;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1、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1) 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公民中抽签产生,准备决议草案,参与日常管理;陪审法庭-司法机关;官员-选举产生,一年一任,接受监督;(2) 形成与发展:梭伦改革-奠定民主制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民主制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3) 民主制特点:直接民主、抽签

6、选举、轮番而治、权力制约、公民意识、人民主权(4) 评价:积极:激发了公民参政热情,推动了雅典经济、政治、文化繁荣;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局限: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参政,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民主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性质的落后性: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封君封臣制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封君与封臣形成附庸契约关系;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只对直接领主负责。2、中古西欧政治特点:中古西欧社会特征前期后期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政治分裂,王权软弱,教权高于

7、王权王权逐步加强,英法等国走向集权,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盛行封建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赢得一定的自治权(10-11C)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兴办大学,文艺复兴(14-17C)推动思想解放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制)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国家元首国王(世袭制,统而不治)总统(人民选举,对宪法负责)总统(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皇

8、帝(世袭制,掌握实权)政体特点(1)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财政权,议会分为上院(议员为贵族)和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3)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集体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1)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是权力中心,由人民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内阁对总统负责);国会掌握立法权(设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

9、者之间彼此制衡(1) 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2) 议会掌握立法权,是权力中心,内阁对参议院负责(3)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结果(1)皇帝掌握行政权、军权,是权力中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2)议会分为联邦议会(上院)和帝国议会(下院),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3)民主是虚,专制是实,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残余内阁所有国家内阁都对权力中心负责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分期:(1) 民国时期(1912-1949):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北洋政府(1912.3-1928):袁世凯统治

10、时期(1912.3-1916);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开端与发展(1919-1924);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井冈山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9月1945年8月);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3)新中国成立以来分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今2、中华人民

11、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82)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中国古代改革作用及影响:政治: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c.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e.有利于整顿吏治经济a.有利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c.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思想: a.有利于儒家文化传播; b.有利于社会和谐;C.对后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奠定基础.

12、2、近代中国时代背景:政治:西方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根据时间还可写,如洋务运动的推动、维新变法的开展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1895 一战)、救亡图存;思想:西方思想的传入;其它:有识之士的推动和探索、政府政策的影响。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朝代制度依据夏商周世卿世禄制血缘秦军功爵制军功西汉察举制、征辟制德才、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隋唐至清(1905)科举制才学、考试成绩2、 中国选官制度的趋势特征: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13、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3、 科举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形成重学风气;(2)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3)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评价:特点:组织独立、自成系统;重奖重罚;以轻制重、位卑权重;监察机构的权利来自皇权;建立时间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评价:有利于规范官员执政,防止贪污腐败,有利于吏治清明;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 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

14、滥,降低了行政效率;(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3)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4)启蒙思想的影响;(5)中国科举制的影响;(6)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2、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1)阶层广泛、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政治中立、忠于职守、纪律严明;(3)严格考核、职务常任、论绩晋升3、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积极: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为世界各国文官制提供了借鉴;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文

15、官人数急剧膨胀,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文官层次多,易推诿扯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效率。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近代以来选官制度变革:1905年废除科举制,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913年初,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法,建立了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 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学习西方,顺应时代潮流;培养经济等实用人才;不彻底,具有封建残余。3、 我国当前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实现分类管理;有利于加强廉

16、政建设;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活力;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 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唐朝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宋朝将理学实现渗透族规、家训之中,并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2、 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2)重刑轻民,皇权至上;(3)法定特权,诸法合体;(4)家庭本位,伦理法制;(5)司法隶属于行政。3、 古代乡约教化的积极意义:(1)有利于稳定社会

17、秩序,加强社会的基层治理;(2)有利于发展生产;(3)有利于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 罗马法的特点: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证据和司法程序;公平正义、内容广泛,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法官地位突出;涵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不承认判例效力;立法和司法分工;涵盖法国、德国、日本等。3、 近代西方法律制定的基本特征:坚持权利制衡、三权分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4、 新教伦理与教化的作用: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

18、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仍坚持基本教义,束缚人们行为;对不同意见者进行迫害。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 中国法治建设:195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革时期,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首次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 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初期,艰苦奋斗劳模涌现;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创文三大系列活动;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以德治国;2006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9、:(1)以和平交往为主;(2)由开放走向封闭;(3)由陆路转为海路;(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2、 朝贡体系特点:(1)政府垄断控制;(2)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4)以儒家价值为基础;(5)以和平交往为主。3、 朝贡体系影响:(1)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中外和平交往;(2)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3)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4、 丝绸之路的意义:(1)促进经济贸易发展;(2)促进文化思想交流;(3)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4)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5)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6)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

20、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 近代国家法产生的背景:(1)民族国家的产生;(2)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3)战争频发,人们渴望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关系;(4)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奠定了理论基础;(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先例。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维也纳体系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非战公约废弃战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未能制止二战发生。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1、 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时间:1947内蒙古自治区;195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3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1

21、0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3)有利于民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50年代外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60年代外交:196

22、1年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国家兴起的反霸反殖运动,中国支持但未参加;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4)70年代外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5)80年代外交(全方位外交)(不结盟政策):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巩固发展周边外交关系(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改善的原因:美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外交失败;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深陷

23、越南战争的泥潭;西欧、日本的冲击;中国方面: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牵制对付苏联;推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 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规律:(1)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2)由形制混乱到形制统一;(3)铸币权收归中央;(4)由金属货币到纸币;(5)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金本位制(1816-1929);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今);3、 明白银货币化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2)赋役折银

24、征收,赋税改革的推动;(3)纸币具有弊端,白银更具优势;(4)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4、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作用:积极:有利于结束币制混乱局面,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有利于稳定金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加强了金融垄断,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的货币金融,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1)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3)关税自主权取得一定进展;(4)仍没有完全掌握关税自主权,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

25、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过渡,直至取消人头税;(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4)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5)人身依附关系松弛。3、 中国古代赋税改革的影响:(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 户籍制度:功能:征发民力;征发赋役;统计人丁;控制人民;特点:(1)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2)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3)户籍与土地、赋税制度逐渐分离;(4)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原因:中央集权强化;统治者改革;农民

26、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影响;2、 社会救济: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相结合;(3)机构完善并具有法律保障措施;(4)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原因:(1)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发;(2)保证人口繁衍和生产活动,维护封建统治;(3)践行儒家仁政思想;3、 古代中国基层管理制度的特点:(1)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2)受宗法关系的影响,族规家法成为非正式控制手段;(3)利用连坐与保甲法的高压手段维护治安;(4)乡民、村民组成的治安力量起到补充官方治安的作用;4、现代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展示中国

27、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 (3)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性;(4)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 (5)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 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1)自主权逐渐扩大;(2)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具有渐进性;(3)对内民主治理,对外独立自主;(4)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2、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积极:(1)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消极:(1)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益成熟的原因:(1)借鉴西方、苏联有益经验;(2)改革开发的推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4)党和政府的重视推动;(5)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