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38541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8.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国家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治国家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治理方式、方法的总和。比如:权理方式、方法的总和。比如:权力分配,人事管理,法律、民族力分配,人事管理,法律、民族关系、财关系、财 政都属于国家制度政都属于国家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关注的能之一。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社会治理职能的发重点。社会治理职能的发挥需要挥需要国家制度国家制度的建设。的建设。认识: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以某种特定的权力分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以某种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来实现社

2、会治理的。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国家制度与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本模块从国家制度和社会本模块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治理入手理入手,通过与此相关的六个专,通过与此相关的六个专题题,揭示,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时序编排 专题呈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

3、理5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各国通过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各国通过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治理。体制来实现社会治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长期演进的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长期演进的结果。结果。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高中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高中统编教材选择

4、性必修1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6 第第1课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线索演变。西周大盂鼎重点:重点:难点:难点:先秦历史发展进程距今约2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夏 商 西周 战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春秋1 1、夏朝、夏朝建立:前2070年,禹建

5、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制度创新:启继禹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 2、商朝:、商朝:内外服体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王畿四周。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左传左传“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史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是为小康。礼记礼记礼运礼运材料反映了夏商时期政治制度材料反映了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的哪些特点?家天下;家天下;具有神秘色彩;具有神秘色彩;

6、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3 3、西周、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a、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b、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c、诸侯权利: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世袭土地和权利、较大的独立性。d、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e、贵族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文化范围。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屏蔽周室。 顾炎武顾炎武 “鲁、齐诸国

7、皆伸展东移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之国)。” ” 钱钱 穆穆(2)西周的政治体制宗法制1.1.含义:含义: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2.2.目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3.内容:内容: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8、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u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u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国与家结合;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国与家结合;u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u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上述材料及图片体现出西周宗法制的何种特点?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2)西周的政治体制宗法制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自武王至幽王,

9、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班固白虎通义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家家 是是小小 国国 , 国国 是大是大 家家 。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政治关系的融洽,是一

10、种借助血缘人是一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的政治模式。探 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对当时有哪些影响?u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世卿世禄”的特权的特权)u有利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有利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u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u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影响深远。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影响深远。思考: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l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

11、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互为表里的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l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l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14(三)西周(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3.礼乐制礼

12、乐制权力认同(天下归心)权力认同(天下归心)材材料一:料一: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材材料二料二:周礼春官小胥中有对乐队的规定: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材料三:材料三:(季孙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宗法制家国一体家国一体 礼乐制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 思考 西周实行礼乐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部族色彩、世卿世禄,

13、贵族政治)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分封制下,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色彩,家国同构(一体),等级制度鲜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国语周语上周语上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之。 左传左传襄公十四年襄公十四年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夏朝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春秋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郡县制官僚制君主权力不

14、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君主权力加强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1 1)原因:)原因:经济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的变动: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统一趋势出现。思想的繁荣各种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法家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2 2)表现:)表现: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核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天下之事无小

15、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1 1)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朕”,命称命称“制制”,令称,令称“诏诏”,印称,印称“玺玺”等。等。(2 2)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

16、法律事务等大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等大权,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3 3)皇位世袭:皇位世袭:赢政自称赢政自称“始皇帝始皇帝”,死后传位给子孙。,死后传位给子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 演变历程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独裁; (主要矛盾:皇权(主要矛盾:皇权vsvs相权)相权) “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主要

17、矛盾:中央vsvs地方)地方)秦秦 朝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从汉到元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明 清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概念概念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妙妙之身,兴兵诛暴乱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18、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思思 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考:以上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示意图家国一体,家国同治家国一体,家国同治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国家大事皇帝与公卿廷议,由皇帝最终裁决。丞相: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太尉:执掌军事。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

19、官。九卿:九卿:分掌各类政务。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主要内容: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秦统一后设36邪,后又不断调整增减。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丞、尉。(2)影响: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书同文字”木方 此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等方面的用语。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七律七律读读封建论封建论呈郭老呈郭老 毛泽东毛泽东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

20、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议一议】你如何理解标红的两句诗?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秦朝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但具有开创性。秦朝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的转变,这一套制度延续2000多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先秦政治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小组讨论中国古所学,小组讨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发

21、生怎样的变化?前后发生怎样的变化?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夏商:世袭制和内外服制度;王受限;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和礼乐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地方制度:郡县制度 文书行政先秦: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国君权力有制约作用,在国事上,国君征求国民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影响朝政。秦朝: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一切军政事务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材料一 先秦时期,君民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民主关系。最高统治者允许庶民议政,允许庶民对国君的过错进行批评。庶人发表政见,形式民主权力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统治者召集万民开会,向群众咨询军国大事。二是庶人直接与国君当面对话。三是国人通

22、过舆论影响朝政。材料二 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但是,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府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2)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3)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4)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利受到削弱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28(三)隋唐:(三)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皇帝三 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n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魏晋南北朝

23、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形成三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 部n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确立了了三省六部三省六部。n 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参议得失失”、“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之类,之类,其名非一,皆宰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相职也。宋欧阳修宋欧阳修新唐书新唐书卷四六卷四六职官职官志志起草诏令起草诏令封驳审

24、议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负责执行政事堂(议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三省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下省“佐天子,执大政”,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旅行宰相的职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特点:机构重叠机构重叠特点:丞相权重丞相权重皇 帝三司枢密院财政中书门下(政事堂)三司使御前会议台谏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御史中丞知谏院行政军政监察二府三司特点:机构重叠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

25、缺,则总省事,佐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天子,理万机”。 元史元史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省乎?” ” 元史元史高鸣传高鸣传元朝实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元朝实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元:一省制元:一省制丞相权重丞相权重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32(五)元朝:(五)元朝: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中书省(行政)(行政)御史台御史台(监察)(监察)枢密院枢密院(军事)(军事)左丞相右丞相平章

26、政事相权相权反弹反弹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33(六)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六)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相。自秦始设置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 贤相,但也多有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专权乱政乱政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务,事皆朝廷总之事皆朝廷总之。 明太祖明太祖皇明祖训皇明祖训 洪武洪武十

27、五年十五年设置殿阁学士设置殿阁学士大学士大学士皆正五品官,使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预机务。皆正五品官,使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预机务。 明成祖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则特简解缙、胡广、朱棣即位以后,则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称杨荣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为内阁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自此始始。 明清简史明清简史 明朝内阁地位演变示意图明朝内阁地位演变示意图 明明朝中朝中枢机构示意图枢机构示意图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34(七)清朝:设军机处(七)清朝:设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

28、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跪受笔录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上传下达 直接秉承皇帝旨意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军机处如何行使职能?军机处如何行使职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秦:三公九卿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西汉:(汉武帝)“中外朝中外朝”制制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的行政中枢隋唐:三省

29、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清:(雍正)军机处)军机处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 君主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变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35思考思考1 1:结合教材所学探究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结合教材所学探究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基本策略和和趋势。趋势。君臣礼仪变化中国古代(秦汉)坐而论道(唐宋)站议时政(明清)跪受笔录皇帝调控中枢策略分散权力分散权力转移权力转移权力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元例外)。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

30、强(元例外)。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36思考思考1 1:汉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点0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0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相权的限制压缩。0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

31、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中央机构。0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帝王将相:帝王将相: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秦至明清的中央行政37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外朝外朝丞相丞相内朝内朝尚书省尚书省- -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院三司三司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一省制废丞相废丞相重用亲信削弱相权相权一分为三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扩大相权消失君权君权相权相权六部军机处军机处顶峰阶段阶段调整、演

32、变情况调整、演变情况趋势趋势两汉两汉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北宋北宋元朝元朝明朝明朝清朝清朝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朝和外朝。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 ,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形成二府三司。设中书省替代三省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权,位高权重。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内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内阁。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

33、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请指出下列图片反映的请指出下列图片反映的各是什么制度?并按照各是什么制度?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时间顺序排列?郡县制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秦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隋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

34、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唐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路、州(府)、县三级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宋行省制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元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明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清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4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特点:特点: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35、。县始终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县始终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变化最大、最频繁。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变化最大、最频繁。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 2】梳理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并概括其特点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44思考: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思考: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朝代朝代地方治理措施地方治理措施效

36、果效果唐宋元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阶阶 段段 朝代朝代 地方制度(措施)地方制度(措施) 对中央集权影响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形成 秦秦 郡县制郡县制 加加 强强 巩巩 固固 汉初汉初 郡国并行郡国并行 削削 弱弱 武帝武帝 推恩令推恩令 加加 强强 完善完善 唐唐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削 弱弱 加加

37、 强强 宋宋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加强;但三冗、冗、 积贫积弱积贫积弱 新新 发发 展展 元元行省制行省制, ,宣慰司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加强,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省制开端 明明 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 加加 强强 清清 督抚制度督抚制度 加加 强强趋势:趋势:中央权中央权力不断力不断加加强强; ;地方权地方权力不断力不断削弱削弱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45深化认识:深化认识:中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性中央集权是推动地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方行行政层级变

38、化的主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因;01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到破坏,对地方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控制也随之减弱。分权是地方行政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机构构改革的基本方改革的基本方法;法;02 宋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沿袭变革是

39、历代地方方行行政层级变迁的主政层级变迁的主线;线;03 中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迁的一条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主变革为辅。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主变革为辅。下稳上动是地方行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政层层级结构变化的特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征。04 纵纵观中国观中国20002000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秦至明清的地方治理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

40、东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世袭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内外服制内外服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郡县制郡县制中朝中朝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郡、县二级制制 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节度使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行省制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军机处(雍正)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省、府、县三级制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