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4 课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2概述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如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3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的成就。相关知识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2、5、6、9、13、16、17、18、19、20、22、26、27、28、29 课,(下)第 23 课)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
2、变动之中。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2)变法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内容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两晋南北朝时期(1)背景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 439 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
3、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作用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1)背景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
4、推行了一年多。(2)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目的:富国强兵。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影响: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4明朝(1)背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张居正改革(神宗时期)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鸦片战争后
5、,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他们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避免亡国命运。(2)时间:1898 年 6 月至 9 月。(3)内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5)失败原因: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6)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
6、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清末新政(1)目的: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开始时间:1901 年初。(3)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3.中华民国时期(1)改革: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失败: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
7、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1)改革: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2)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探索:1956 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2)挫折: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3)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改革开放以
8、来(1)转折: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方向时间内容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经过长期的努力,国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
9、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3)成就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农村改革从实行家庭
10、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企业改革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所有制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他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11、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 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 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作用: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0 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思考探究 1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体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请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
12、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思考探究 2 什么是三长制?它的推行有何作用?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思考探究 3 结合必修教材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1)
13、主:改革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变法用人不当;指导思想偏重开辟财源。(2)客: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部分变法措施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思考探究 4 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维新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策略上均不成熟。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造成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路径,未能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主张,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也没有严密的组织;缺乏实际的政治操作能力,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举措失当,也很少做分化、瓦解敌对阵营的工作,使得特权和利益遭到触犯的守旧势力迅速团结起来抵制变法。知识拓展 结合必修内容,从客观原因、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
14、基础、政治基础、知识分子群体等方面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者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知识拓展 评价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
15、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负担依然沉重。知识拓展 40 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第四,必须坚持走中
16、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第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第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归纳总结 改革的分类及原因(1)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清末新政等;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
17、法、孝文帝改革等。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社会的改革(管仲改革)、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改革开放)。(2)改革的原因总的来讲,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如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财政收入困难,国贫兵弱、民族危机严重等。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主题一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一秦国之
18、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摘自淮南子要略史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史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 109 年间, 秦军同六国共作战 65次。秦军战绩全胜互有胜负败北58 次3 次4 次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1)史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2)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作用:加强了对人
19、民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知识总结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以及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4)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是
20、战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主题二全面认识维新变法史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史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史料三9 月初, 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 许应揆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1)根据上述史料, 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史料原文)破格提拔和重用维新人士;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宣传变法诏令;严厉打击阻挠变法
21、的封建官僚;对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遭受打击者予以保护、提升和激励。(2)史料二中光绪帝命令各省“将 6 月 11 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3)史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维新人士来推行变法,力量有限;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使得变法诏令的贯彻受到阻挠和破坏。知识总结百日维新的特点及评价(1)百日维新的特点从方式上看:变法采用西方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
22、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这些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2)对百日维新的评价进步性a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c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局限性a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b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没有深入群众,未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