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检索刊物介绍1、类书 类书是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艺文类聚 唐高祖时编,100卷。该书从1400多种古籍中分类摘录,分岁时、政治、产业等48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内容丰富。 太平御览 1000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下诏命李昉等人编修,历时八年而成。初名太平总类,太宗令人日进三卷阅览。“此书千卷,
2、朕欲一年读遍”,故改题今名。又简称“御览”。是书分55门,各门之下又分若干类,有些类下又有子目,大小类目共计约5474类。御览征引古书1690余种。可见其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永乐大典 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诏令大臣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依洪武正韵将有关资料整编。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录有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字下将有关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
3、、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号令文章,随字所含之类收载。永乐大典篇幅浩繁,内容十分丰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现仅存七百余卷。古今图书集成 清康熙时陈梦雷等编。康熙四十五年书成,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复命蒋廷锡等重新增删润色。原书分六编,三十四志,修订后的该书改为三十二典,6109部仍旧,共一万卷。全书体例以六汇编为总纲(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各编下分典,计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别列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篇等细目。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出处。古今图书集成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称赞:“贯穿古今,汇
4、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类书的分类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可分为:义系形系音系义系类书 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 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 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