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水体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种主要类型。第六章 地表水流6.1 斜坡面流 斜坡面流是大气降水或融雪时期产生的一系列细水流沿斜坡运动而形成的。 斜坡面流能够带动部分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把所携带的松散物质堆积到坡脚处形成坡积物。 由于斜坡面流把坡顶的松散物质带到坡脚处堆积起来,其结果就是使斜坡的坡度逐渐减小。斜坡面流的侵蚀
2、和堆积原始地面堆积后地面坡积物被剥蚀部分6.2 暂时性河流的地质作用 斜坡面流汇聚到低洼处形成暂时性流水,这种较强的流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在地表形成冲沟。 冲沟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形成细谷。 冲沟不断扩大,向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发展,在冲沟的最上游经常形成地貌落差较大的顶部跌水,其向上游不断发展的过程成为向源侵蚀。冲沟的出口处也经常呈“悬挂”状。这是冲沟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强烈的下蚀作用为主。冲沟的形成和发展冲沟顶部跌水强烈的下蚀作用 冲沟下蚀作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到达在某一基准面之后便不能继续下蚀,这一基准面通常是冲沟排泄口处的河流或任一盆地的水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冲沟发展的第三阶段
3、是使谷底逐渐变缓,同时冲沟的岸坡逐渐塌落,形成天然稳定的坡度。 暂时性山间水流由三大部分组成 汇水流域 是上游汇集降水或融雪地区,一般呈漏斗状。 水流沟槽 是山间的暂时性河流,横切剖面呈“V”字形,沟槽表面极不平坦,坡度很大。 冲积锥 是暂时性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山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亦称洪积扇。暂时性山间水流的作用 暂时性山间水流示意图汇水流域水流沟槽冲积锥山前地区相互叠复的冲积扇 具有同心圆状的分带性 上带 成放射状的河床水系从锥顶向下,粒度逐渐变小。主要沉积物为砾石、卵石和砂。 中间带 主要沉积物为亚砂质、亚粘土质,可能会有多个小冲积扇。 外围带 可能有周期性的地表水泛滥,形成一些暂时性
4、的小型湖泊、沼泽或盐沼。冲积锥的特点6.3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能力与河流的径流量和流速有关。 河流的流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洪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别很大。长江洪水期的径流量可达70,000m3/s。 河流中水的运动主要为紊流运动,有时会以湍流或层流的形式运动。底蚀是指河流向河床深部不断下切的作用过程。河流在发育的早期阶段一般以底蚀作用为主,使河谷形成“V”形。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取决于河流所流入水域的水面。河流底蚀作用的结果是形成河流平衡剖面。河流平衡剖面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河流的侵蚀能力、搬运能力和岩石的抗冲刷能力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形成平衡剖面。当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发生变化时,河流将重新塑造适
5、应新的水动力条件下的平衡剖面。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平衡剖面的形成过程示意强烈下蚀的黄河上游龙羊峡美国科罗拉多州强烈下蚀的地貌 局部侵蚀基准面对河流平衡剖面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瀑布的形成需要河谷落差的存在。形成落差的原因有岩性的差异,断层的作用等。黄 河 壶 口 瀑 布黄 果 树 瀑 布维多利亚瀑布尼 亚 加 拉 瀑 布尼亚加拉瀑布不断后退示意图 河流的侧蚀作用是指河流不断地对河岸侵蚀,使河谷不断扩大、变宽的过程。 河流从形成之初就开始进行侧蚀作用,河流发育的晚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横向环流是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原因 河流搬运的主要形式: 沿河床拖曳的碎屑物 呈悬浮状的碎屑物 呈溶解状
6、态的运移物质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机械碰撞使碎屑物颗粒破碎并逐渐变小。 河流搬运能力和所搬运的物质及形式与河流的流速、流量、岩石成分、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河床中砾石的运动形式砾石在流水的作用下,运动中逐渐改变排列方式平面俯视剖面状态 河流发育初期,侵蚀具有明显的优势,局部地段有沉积物,但不稳定。 在河谷平衡剖面形成以后,河床不断地被拓宽,形成固定的沉积物。 河流下游的侵蚀作用最先达到平衡,且河流携带的碎屑物增多,因此以沉积为主。河流的沉积作用7.4.2 河床内的沉积作用随着河流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变化,平水期沉积下来的大量的河床内沉积物在洪水期被搬走。 心滩是河床
7、内的沉积地貌,在平水期高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 心滩主要在宽河段由双向环流作用或者主、支流的相互顶托而形成,外来障碍物也可形成心滩。河床内的沉积作用漫滩冲积物的形成和结构特点侧蚀作用在河流拐弯的凹岸侵蚀,同时河流的底部回水把碎屑物带到凸岸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沉积物的规模逐渐扩大,只有在洪水期才会被淹没,故称之为河漫滩。河漫滩沉积的二元结构:从下往上由粗变细的河床冲积物和洪水期的漫滩冲积层。河流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流的往复冲积层组成,河流相沉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河床相、漫滩相和旧河道相。6.4 河谷形态和冲积物的形成 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主要发育在山地或高原地区,形成很深的,具有陡坡的河谷。
8、 地貌特点是形成陡峭的纵坡、跌水、瀑布,还可形成湖泊。 狭窄型河谷,岩壁陡峭。河谷形态的发育阶段峡 谷 型 河 谷“V”型河谷具有漫滩的平底型河谷长 江 三 峡 的 峭 壁 河谷发育的晚期,侧蚀作用大大加强,河道在侧蚀的作用下,使河道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形成河曲(蛇曲)。 侧蚀的结果是使河道截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古河道。这种弯曲的古河道往往会变为湖泊,称为牛轭湖。 河流的侧蚀作用还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较左岸强烈,往往是右岸陡峭,左岸宽缓的地貌。6.5 河谷发育的趋势和循环性 河谷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趋势,即从强烈下蚀作用的第一阶段,向以侧蚀为主的宽缓河谷形态的第二阶段渐进式演化。
9、当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下降或者地壳抬升时,河谷的发育将会重复前面所述的演化过程。即河流演化的循环性。河流在下蚀作用过程中常在河谷两侧留下一些台阶状的地貌单元,这些地貌单元被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类型 河流阶地大多数情况下由古河漫滩构成,它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或侵蚀基准面发生变化有关。 河流在第一循环过程中形成了河漫滩,一旦发生地壳的抬升,或者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被破坏,河流便重新开始强烈下蚀,原有的河漫滩也就成了河流阶地。 多次的重复循环可以形成多级的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反映了河谷发育过程具有平稳和突变的双重性。 不同类型的河流阶地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侵蚀阶地堆积型阶地基座式阶地 三角洲
10、 河流到达稳定水体时在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形。 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丰富的沉积物来源;河口口门外浅滩;海洋作用力较弱。 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部分。三角洲平原由分流河道和河间地组成;入海处以外的地区称为三角洲前缘。河流的河口 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地貌上长短轴之比的临界值,假设a是与河流流向一致的纵轴长度,b为三角洲沉积物横向最大宽度,则每一河流a/b为一常数,视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和水动力条件而定。黄河的a/b大约为1.2。超过这一数值,河流将决堤改道,在新的地方沉积。河流每一次改道所形成的沉积物,称为三角洲朵体,每个三角洲都是由若干个朵体组成的密
11、西西比河三角洲 河流的河口区如果没有大量沉积物堆积,而是被海水所淹没,则称之为河口湾。 河口湾形成的条件是:河口处有开阔的海域;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少;海洋的作用力强,可以及时把沉积物带走。 河口湾处最重要的地质现象是发育最大混浊带,发生在淡水和咸水的接触带上,形成絮状沉淀。钱 塘 江 大 潮6.6 河系的发育与分水岭的迁移 任何一条河流都是由干流和支流组成的,河流的干流、支流和全部汇水流域构成了河系。河系之间被分水岭隔开。 分水岭可分为主分水岭和旁侧分水岭。无论是主分水岭还是旁侧分水岭,其形态和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分水岭的迁移A河流的侵蚀基准面较低,下蚀作用和向源侵蚀作用比B河流强烈,因此分水岭向B侧迁移由于河流向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分水岭将逐渐向侵蚀作用较弱的一侧迁移。由于河流的袭夺作用,从左向右流动的河流失去了上游的水流,右图aa1段成为弃河侵蚀作用较强的河流可能劈开分水岭,拦截其它河流上游的径流水,这种现象成为河流的袭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