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第 5 课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1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内容及特征,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2了解上计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认识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3了解中国古代刺史等监察制度,认识古代监察制随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而日趋严密。相关知识链接(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2、3、4、5、7、11课)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1)西
2、周至春秋:推行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2秦汉的选官制度(1)秦朝: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2)汉朝察举制a.推行者:汉武帝。b.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c.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
3、要补充。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九品中正制开始:220 年,魏王曹丕推行。内容:在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4上计制(1)属性:秦汉官员的考核制度。(2)内容: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3)结果: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4、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5监察制(1)中央机构: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地方监察: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澄清吏治;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科举制(1)背景: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
5、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2)特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3)发展:两宋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考核制度(1)隋唐考核部门: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考核对象: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 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考核标准: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升降。(2)宋朝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3监察制度(1)隋唐中央机构: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监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6、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中央机构:承唐制设御史台,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地方监察: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元朝的选官制度(1)特点: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2)发展: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元朝在 1313 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2.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1)考试层级: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2)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3)选拔:乡
7、试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3严密的官员考核制度(1)考核类型: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2)考核内容: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3)清朝的考课制度, 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 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4元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1)元朝: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清时期中央机构:明朝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监察对象: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
8、事。特点: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名词解释 军功爵制军功爵制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及汉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为不问出身,按士兵立下的功劳赐予相应爵位及其他赏赐,如田宅等。归纳总结 世官制与察举制的不同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一制度主要在战国之前实行。察举制下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隋唐时期被科举制取代。知识拓展 秦汉监察体系建立的影响秦汉两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垂直的
9、监察体系。这个由御史大夫(后来是御史中丞)、监察御史(后来变为刺史)、督邮和县级廷掾(郡守和县令的属吏,一般代表太守和县令巡行督察)组成的监察体系,以及监察与定期巡视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澄清吏治、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作用。秦汉时期的监察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后期各朝代的巡视监察制度大都对其进行了改革与发展。归纳总结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正。主题一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
10、惰。礼记史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埋没者)哉!晋书段灼传史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1、(1)史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参考答案:血缘;门第;等级。(2)史料二与史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参考答案: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史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参考答案: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根据史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参考答案: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知识总结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1)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
12、碍社会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标准渐趋严密科学并形成制度,原则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3)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尤其是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主题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史料一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
13、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史料二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史料三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
14、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1)根据史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参考答案: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化。(2)根据史料二,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参考答案: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3)根据史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
15、史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参考答案: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和作用(1)演变秦朝开始形成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监郡御史等组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西汉时监察已经形成独立机构,充当皇帝耳目,监督官员和人民。隋唐以后这套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明确监察官员的权力和职责范围,设立“御史台”。(2)特点直接对中央负责,独立体系,对省察、考核、上报有极高的办事效率。渗透于考核,凭考试任职,凭能力升迁,相对人性化。以轻制重,不受权位干扰,合理稳定。为皇权服务,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对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腐等有一定作用。对于国家权力、政府权力、官僚权力有一定约束作用。有利于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