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8 8 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1我国在公元前我国在公元前 536536 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诘奸除暴、惩贪黜邪惩贪黜邪。据此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各国加强立法工作各国加强立法工作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权利是统治的基
2、本观念【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中郑国、晋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故选 C;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强制性作用,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 ,论政宽猛论政宽猛,否定了否定了“刑不可知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不别亲疏,不
3、殊贵贱,一断于法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题干材料否定秘密法,通过将刑书铸在鼎器上,强调法治的作用,可知其属于法家思想,与“一断于法”思想一致,A 项正确;荀子的唯物论思想“天行有常”强调自然规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属于孔子的儒家思想, “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属于墨家思想,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3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
4、、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出身于“刀笔吏刀笔吏”(法律官吏(法律官吏) ,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反映古代律家群体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由材料“中
5、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可知,古代律家群体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都较高,故选 A 项;著书立说的律学家和经学家并不一定是政府官员,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由材料“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可知,律学和经学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而 C 项显然将二者混淆在了一块,故排除;律家群体除了律学家和经学家外,还有政治家和司法官员,这说明律家群体不仅重视法律研究,还重视司法实践,排除 D。4 通典通典记载记载: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凡盗贼军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凡杀其亲者,焚之焚之;杀王之亲者杀王之亲者,辜辜(磔磔)之之
6、”;“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维护权贵利益维护权贵利益重视宗法伦理重视宗法伦理注重公平正义注重公平正义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私有财产ABC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凡盗贼军,杀之无罪”,体现出,由“凡杀其亲者,焚之”,体现出;由“凡有爵者,不为奴”,体现出。而项“注重公平正义”,材料内容无从体现。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D。519891989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年
7、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其中有百姓“取其射狼取其射狼、家家原、舟、狐狸、殺口雉兔者毋罪原、舟、狐狸、殺口雉兔者毋罪”,“请取禁中豺狼者母罪请取禁中豺狼者母罪”之语。这反映秦律之语。这反映秦律A保护个人私有财保护个人私有财B司法操作的灵活性司法操作的灵活性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重罚偷猎偷盗行为重罚偷猎偷盗行为【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秦简的意思是百姓可以捕猎禁苑中的豺狼、雉、兔子等野兽,因为凶猛的野兽会伤害人和禁苑里蓄养的其他动物,而雉、兔子等小动物虽然不伤害人,却繁殖过快,所以不禁止百姓捕杀。这说明当时的秦人
8、已经有了原始的生态平衡观念,对保持动植物种群数量上的相对平衡有了一定认识,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保护私有财产和司法操作的灵活性特征,排除 AB;根据材料“取其豺狼”可知D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故选 C。6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诗 书书 礼礼 易易 春秋春秋 ,特别是特别是春秋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春秋决狱”。这说明。这说明A“五经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汉武帝推崇
9、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决狱”是指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五经,尤其是春秋中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 表明儒家的伦理和思想主张在当时已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B 项正确; “六经”是儒家经典,并未收录法律文献,A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不是依法治国,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是人文色彩。D 错误。7统治阶级提倡妇女守节,理学家程顾甚至宣扬统治阶级提倡妇女守节,理学家程顾甚至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据学者统计,南宋一本。但
10、据学者统计,南宋一本小小的夷坚志里面记载小小的夷坚志里面记载 61 例妇女改嫁的事件,三嫁者例妇女改嫁的事件,三嫁者 6 人,连皇帝的妃子都可以改嫁,如宋光宗人,连皇帝的妃子都可以改嫁,如宋光宗的一个贵妃就改嫁到民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的一个贵妃就改嫁到民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当时理学社会影响有限当时理学社会影响有限B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C程朱理学并不東缚人性程朱理学并不東缚人性D婚姻自由成为主流取向婚姻自由成为主流取向【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虽然理学在南宋时期是官方哲学,理学家程顾甚至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依然有很多妇女改嫁事件发生,这表明在当时理学的社会影
11、响力有限,故选择 A;新文化运动使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排除 B;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東缚人性,排除 C;婚姻自由在近代才开始成为主流取向,排除 D。8 秦律秦律规定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受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一规定,要受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 2020 天。据此天。据此可知可知, 秦律秦律A细密而又严苛细密而又严苛B注重保证发展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注重保证发
12、展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C重刑罚轻感化重刑罚轻感化D解决了兵员补充和农业发展的矛盾解决了兵员补充和农业发展的矛盾【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 20天”可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农时,保障农业的正常发展,故 B 正确;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A;材料并没有体现感化,排除 C;材料强调保障农时,并没有解决兵源的问题,排除 D。9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
13、出的历史解释是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通过材料中的“霸王道杂之”、“无教五刑”、“礼、法”可以看出统治者都强调两种手段礼与法,因此 D 项正确;其余的选项都只强调一种手段,故排除 ABC。10汉代有一案件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养之以为子。及乙长及乙长,有罪杀人有罪杀人,以状语甲以状语甲,甲藏乙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该
14、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A儒生干政儒生干政B儒家约束皇权儒家约束皇权C儒术独尊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儒学影响司法【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材料案例判决中,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之义,父为子隐是人之常情,并未违背人伦,因此释放了甲,说明儒学影响司法审判,D 正确;董仲舒对司法案例进行解读判决并不等于干政,排除 A;B 与题无关,排除;C 脱离材料主旨,排除。11汉高祖二年下令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举民年
15、五十以上,有修行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置为三老。”汉惠帝四年下诏汉惠帝四年下诏:“举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这说明,汉初统治者。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实行独尊儒术实行独尊儒术B注重基层教化注重基层教化C确立选官标准确立选官标准D推行重农抑商推行重农抑商【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教化本意为“上教而下化”。汉初统治者为更好的治理天下,通过置“三老”、奖励“孝弟(悌)力田(努力耕作)者”,来教育感化民众,用道德约束自身的行为。教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B 正确;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时期推行
16、的政策,排除 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道德教化,而非选官标准和重农抑商,故排除 C、D。12左表右表为中国战国时期左表右表为中国战国时期法经法经和古罗马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内容和结构的比较内容和结构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A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B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C 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D 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法经中“犯上作乱”“逾制”以及标题中的盗、贼、网、捕等称呼可知, 法经体现的是法律维护封建统
17、治,而十二铜表法强调更多的是权利,由此体现出两部法典的不同价值取向,A正确; 法经中并未体现出私法性质,排除 B;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排除 C; 法经当中并未列明处罚的力度,因此无法得出“处罚严厉”的结论,排除 C。13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处以与“诬告之诬告之罪罪”相等的相等的“反坐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规定“凡定差不公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巡按贤者不荐,不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
18、。”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根据题干的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唐代与清代通过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故 C 项正确。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无法完全体现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排除 A 项;BD 两项的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无关项,应排除。14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职制载
19、: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两年。”据此可知唐太宗据此可知唐太宗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中的“诸官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故 C 项正确;根据“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可知,对于配置官员过少也要受到惩罚,排
20、除 A;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规定,而不是用人标准,排除 B;材料信息与惩治贪官无关,排除 D。15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
21、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A、C、D 表述与上述特点不符。16唐律规定:唐律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 (指器物不平不直指器物不平不直) 、短狭(谓绢、布长宽不足)、短狭(谓绢、布长宽不足) 而而卖者,各杖六十。卖者,各杖六十。”“”“市及州县官司知情,各与同罪,不觉者,减二等。市及州县官司知情,各与同罪,不觉者,减二
22、等。”这说明这说明A唐代商品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唐代商品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B唐代依法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唐代依法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C唐朝政府重视对商业秩序的维护唐朝政府重视对商业秩序的维护D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所述是对有粗制滥造、尺寸不足等问题的商品进入市场的严格限制,这是法律规定的对市场监管的内容之一,有利于保障进入市场的商品的质量,维护商业秩序,C 项正确; 材料所述有利于保障进入市场的商品的质量,但体现不出当时商品的质量达到的水平,A 项错误;材料所述不是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而是对商品进入市场提出质量要求,B 项错误;
23、材料所述不是针对官营手工业的,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的结论,D 项错误。1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因时所需,皇帝谕旨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均可定为条例,三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因时所需”、
24、“三到五年修例一次”这些信息可以得出,清代的司法实践带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调整,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司法的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出其没有法律体系的支撑,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司法程序,故排除 C 项;根据“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可以看出并不是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故排除 D 项。故选 B。18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朱熹围绕日常生活而作家礼 ,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包括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五部分,礼仪规范详尽细致。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典范。这说明当时该礼仪很快被士庶接纳并广泛施行,成为宋元以后家庭礼仪的
25、典范。这说明当时A理学重规范轻自律理学重规范轻自律B理学重礼轻法理学重礼轻法C礼制繁琐严苛礼制繁琐严苛D礼制趋向世俗化礼制趋向世俗化【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由“士庶接纳”可以推断出礼下庶人,士庶皆用一套礼制程序,体现的是礼制的世俗化趋向,故选 D;理学注重格物致知,强调的是自律,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但并非轻法,排除 B;材料未言及礼制具体的程序,排除 C 项。19明清时期的乡约与宋朝相比,发生的重要变化是明清时期的乡约与宋朝相比,发生的重要变化是A失去了教化作用失去了教化作用B以民间组织为主以民间组织为主C逐渐与法律合流逐渐与法律合流D没有了约束力没有了约束力【答案】【答案】C【
26、解析【解析】明清时期的乡约并没有失去了教化作用,故 A 排除;明清时期的乡约以政府组织为主,故 B 排除;明清时期的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故 C 正确;明清时期的乡约有约束力,故 D 排除。20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朝以元朝法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明朝以元朝法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B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C 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D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法典重视例,故 B 项正确; 大明律是以唐律为蓝本的,故 A 项错误;开创律例合编体例的是问刑条例
27、,C 项错误;D 项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21从汉武帝开始从汉武帝开始,汉代统治者均把兴学作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汉代统治者均把兴学作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 汉书汉书 后汉书后汉书列入列入循吏传循吏传中中的官员几乎都在地方办学方面作出了突出政绩。汉代统治者此举意在的官员几乎都在地方办学方面作出了突出政绩。汉代统治者此举意在A扩大地方官吏的来源扩大地方官吏的来源B宣扬儒学的教化功能宣扬儒学的教化功能C推动教育发展平民化推动教育发展平民化D完善官员的考核机制完善官员的考核机制【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在独尊儒学的背景下,汉代统治者大力兴办地方教育,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28、儒家学说,其目的是通过宣扬儒家思想中的伦理教化等价值观来维护统治,B 正确;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看中品德而非文化水平,排除 A;汉代统治者重视地方教育,但是其主观目的并不是推动教育发展平民化,排除 C;重视地方教育和官员考核无关,排除 D。22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一定
29、制约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伦理道德受到挑战【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玄宗想法外开恩,但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了当时的皇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故选择 A;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贵族政治走向衰落,排除 B;宰相姚崇坚持执法也不能说明大臣专权现象严重,排除 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与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D。23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 ,法律上出现了法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即八种人即八种人( (亲亲、故故、功功、贵等贵等) )犯罪犯罪, ,只要不是危害只要不是危害皇
30、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旨在皇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旨在A削弱世家大族势力削弱世家大族势力B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缓和社会阶级矛盾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维护统治阶级特权维护统治阶级特权【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八议制度”规定“亲、故、功、贵”等人犯罪可减免刑罚,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 正确;材料并不特指世家大族,排除 A;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会激化社会矛盾,排除 B;材料与儒学无关,排除 C。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宋代一些地
31、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内容包含含“重农桑以足衣食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训子弟以禁非为”等。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据杨开
32、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2)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解析】【解析】【详解】(1) 依据材料“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可得出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 据“明
33、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可得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据“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可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2)根据“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依据“重农桑以足衣食”可归纳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根据”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可归纳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唐高宗永徽二年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长孙无忌命长孙无忌、李绩等撰李绩等撰永徽律永徽律 ,与此前汉与此前汉、晋以来法律合刊晋以来法律合刊,计分计分 1
34、12 2篇,共篇,共 3030 卷,史称唐律律疏卷,史称唐律律疏 。并郑重说明:。并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广思慎罚故也。”宋太祖建隆四年,经朝廷同意,由窦仪等人主持收集了唐开元到宋建隆年间的敕、令宋太祖建隆四年,经朝廷同意,由窦仪等人主持收集了唐开元到宋建隆年间的敕、令、格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式中的刑事规范,共共 1212 篇篇、502502 条条,刊印颁行刊印颁行,史称史称宋刑统宋刑统 。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但在制度上更加规范度上更加规范。如规定死者没有子嗣的如规定
35、死者没有子嗣的,其遗产由女儿其遗产由女儿、近亲依次继承近亲依次继承,不得出卖部曲不得出卖部曲(家仆家仆) 、奴婢等奴婢等,为了避宋翼祖赵敬之讳改为了避宋翼祖赵敬之讳改“大不敬大不敬”为为“大不恭大不恭”等。等。摘编自徐世虹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摘编自徐世虹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1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二:材料二:19021902 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谕令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谕令“按照所陈各节按
36、照所陈各节”,“修改删并修改删并”,但但“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不可率行变革,庶以维天理民彝不蔽庶以维天理民彝不蔽。”在这次修订法律工作中在这次修订法律工作中,沈家本等秉承沈家本等秉承“洋为中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规定禁止刑讯规定禁止刑讯、删减死罪条目删减死罪条目,改革行改革行刑旧制刑旧制、禁革买卖人口禁革买卖人口、删除奴婢旧制删除奴婢旧制、统一满汉刑律统一满汉刑律、变通秋审制度变通秋审制度,还制定了还制定了商律商律 、 刑事民事诉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讼法草案、 法院编制法法院编制法 、 违警律违警律 、 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 、 国籍法国籍法 、 大
37、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 大清民律大清民律草案草案 、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 大清现行刑律大清现行刑律等新律等新律。以上十个新律虽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法文化以上十个新律虽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法文化,如如引入西方的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引入西方的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 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台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台, 其中大部分只是颁布而未及实施即告废止其中大部分只是颁布而未及实施即告废止。清末修宪与沈家本清末修宪与沈家本(2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中西结合中西结合”的表现,并对清末修律进行简评。的表现,并对清末修律进行
38、简评。【答案【答案】 (1)特点:重视法律传承与发展(创新) ;内容详实,条目清楚,系统化、规范化;慎用刑罚,重视以情理治国;进一步强化以儒入法;重视私有财产保护;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精神。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础;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世家大族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表现:主持人: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人员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指导思想:秉承“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内容:废除部分陈旧法律,保留封建纲常伦理;引进西方法律文化,如重视民法(私法) 、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简评:背景、目的:面对清末统治危机,清政
39、府在法学领城的自救运动;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但又因其保留纲常伦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和政治动荡,未真正实施。 (进步性,局限性一点,两点【解析】【解析】(1)特点:根据“唐高宗永徽二年,命长孙无忌、李绩等撰永徽律”“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得出重视法律传承与发展(创新) ;根据“收集了唐开元到宋建隆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其律文大多是唐律的翻版,但在制度上更加规范”得出内容详实,条目清楚,系统化、规范化;根据“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得出慎用刑罚,重视以情理治国;根据“规定死者没有子嗣的,其遗产由女儿、近亲依次继承”得出重视私有财产保护;根据“不得出卖部曲(家仆) 、奴婢等”得出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精神;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汉代以后法律进一步强化以儒入法。原因:可从国家统一、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一定的基础,儒学复兴,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2)表现:根据材料信息,可从主持人、指导思想、内容等方面总结。简评:从背景、目的上看,清末修律是面对清末统治危机,清政府在法学领城的自救运动;从作用上看,从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分析其积极影响,但又存在局限性,因其保留纲常伦理,近代化色彩大打折扣,并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和政治动荡,未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