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7572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11 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考古发掘证实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

2、交往源远流长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通过材料中屯田、官署遗址群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 D 项正确;材料显示在新疆地区发现西汉屯田及官署遗址群,结合所学可知,屯田是汉朝加强边疆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故 C 项错误。2“清乐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河西地区的清

3、乐与“羌胡之声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

4、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体现的是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给音乐发展带去了活力,B 正确;AC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3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江南开发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南北统一【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汉族人食用少数民族的食物,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可以用来研究民族交融,B 正确;胡人主要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排除 A;政权并立在画像砖中无法体现,排除 C;画像石更多的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情况,与南北统一

5、无关,排除 D。4唐太宗登上皇位后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B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D提出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示存异方之教”【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B 正确;A 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吐蕃主动要求和唐朝通

6、婚,排除 C;D 是宗教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5北宋庆历四年(北宋庆历四年(10441044 年年) ,宋与西夏,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1057 年年) ,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

7、一促进了边境贸易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 正确;材料中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非对外贸易,B 排除;北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D 排除。故选 C。6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A典客典客B鸿胪寺鸿胪寺C宣政院宣政院D理藩院理藩院【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C 正确;典客是在秦朝

8、时期设置的,A 排除;鸿胪寺是唐朝时期设置的,B 排除;理藩院是清朝时期的设置的,D 排除。故选 C。7 明会典记载: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番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番僧有阐教王、阐化西番,古吐番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番僧有阐教王、阐化王王、辅教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俱赐银印,令比岁或间岁朝贡令比岁或间岁朝贡。 ”这反映的是明朝这反映的是明朝A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的进京朝贡模式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的进京朝贡模式B对奴儿干都司所采取的定期巡视规制对奴儿干都司所采取的

9、定期巡视规制C对乌思藏恢复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对乌思藏恢复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D对蒙古基层首领定制了进京朝贡模式对蒙古基层首领定制了进京朝贡模式【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是明廷封授给西藏地区僧俗首领的称号,“令比岁或间岁朝贡”指进京朝贡模式,A 正确;“乌思藏”是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称呼,奴儿干都司是在东北地区,排除 B;“恢复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材料未体现, ,排除 C;题干内容是关于西藏的,而非蒙古,排除 D。816911691 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年,康熙与蒙古各

10、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这反映了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行使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权,这反映了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得到加

11、强,故选择 A;根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 B项;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失,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无法体现特殊地位,排除 D 项。9假设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假设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内容涉及内容涉及“中央册封达赖中央册封达赖、班禅班禅”“”“平定大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臣与伊犁将军”。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A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B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C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D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

12、献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材料信息“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说明的是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因此讨论会的主题是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故 D 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故 A 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清朝的史实,故 B 错误;材料和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无关,故 C 错误。10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和康熙帝相同的做法有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和康熙帝相同的做法有曾经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曾经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辖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辖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给予少数民族

13、一定的自治权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ABC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曾经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少数民族,如唐太宗征突厥,康熙征准噶尔,故正确;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辖,只符合唐太宗,故错误;唐太宗和康熙帝也注意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故正确;两者都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如唐太宗创立了新的羁縻府州制度,康熙册封达赖喇嘛,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 D。11从辽从辽. .宋宋. .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

14、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民族隔阂在增大【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宋夏议和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故 C 正确;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因此民族间相互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故 A 错误;政权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故 B 错误;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故 D 错误。故选 C。12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经过汉代以后史籍和文学的塑造,在族统、政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

15、经过汉代以后史籍和文学的塑造,在族统、政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唯一提纲挚领唯一提纲挚领、率先垂范之伟大人物形象率先垂范之伟大人物形象,以后无论以后无论“王王”、“臣臣”,皆自认为皆自认为“黄帝子孙黄帝子孙”。据此可知据此可知,黄帝形象的形成黄帝形象的形成A说明血缘为宗法制度的核心说明血缘为宗法制度的核心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出现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出现C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黄帝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经过汉代的塑造,不仅成为伟大人物,而且此后“王”、“臣”,皆自认为“黄

16、帝子孙”。黄帝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纽带,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C 正确;黄帝时期尚未确立宗法制,而汉代时期宗法制早已瓦解,排除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排除 B;对皇帝的崇拜蕴含的是文化属性,不属于宗教范畴,排除 D。13根据中国古代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A民族之间扬长补短,共同发展民族之间扬长补短,共同发展B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交流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交流C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D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答案

17、】【答案】A【解析【解析】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是指民族之间的共性逐渐增多。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民族间实现 恶劣扬长补短,故选 A;民族之间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和文化交流,还包括杂居、共处、互通婚姻等,BD 概括不全面,排除;C 项只是民族融合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没有正确体现民族融合的内涵,排除 C。14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五铢铢”,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这

18、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通过材料可知西域政权在钱币铸造方面与汉中原政权的钱币相似,体现了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故 C 项正确;龟兹国不是吐蕃,故 A 项错误;龟兹国不属于外国,B 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故 D 项错误。15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

19、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人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人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A物种交流之路物种交流之路B商贸流通之路商贸流通之路C文明交流之路文明交流之路D政治交往之路政治交往之路【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从材料“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可以得出,海上

20、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之路,C 项正确;A、B 两项说法片面,排除;D 项材料不涉及,排除。故选 C。16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C行省行省D宣政院宣政院【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宋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朝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属于海外

21、贸易,所以,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市舶司,故选 A 项;BCD 不符合史实,排除。17明太祖曾明太祖曾“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货物,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货物,故严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看,治以罪。故严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看,治以罪。” 据此可知,明朝当时实施的对外据此可知,明朝当时实施的对外A海禁政策海禁政策B自由贸易自由贸易C重农抑商重农抑商D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货物,故严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看,治以罪”体

22、现的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故 A 正确;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不符合史实,故 BD 错误;重农抑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错误。18从从 14141414 年到年到 14381438 年,被称之为传说中的瑞兽年,被称之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麒麟”的长颈鹿七次以纳贡的名义进献给明朝皇帝,的长颈鹿七次以纳贡的名义进献给明朝皇帝,其中两次是通过其中两次是通过“市市”即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将其列入即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将其列入“朝贡之物朝贡之物”,皇帝们仍是厚加赏赐,文武,皇帝们仍是厚加赏赐,文武百官也纷纷稍首称贺。这反映了明朝统治者百官也纷纷稍首称贺。这反映了明朝统治者A希望通过朝贡贸易扩大对外交流希

23、望通过朝贡贸易扩大对外交流B向远夷国家宣扬国威耀威于域外向远夷国家宣扬国威耀威于域外C借此强调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借此强调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D需要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需要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虽然明知长颈鹿是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让将其当做朝贡之物,而皇帝也厚加赏赐,说明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周边政权的认同,以强调明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故选 C;朝贡贸易更多的是带有政治色彩,并不是为了扩大对外交流,排除 A;长颈鹿是朝贡到明朝,而非宣扬国威于域外,排除 B;长颈鹿是作为“祥瑞”进攻的,不是为了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排除 D。19如图是郑和航海路线

24、图如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由“郑和下西洋”的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

25、,A 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没有到达欧美,排除 B;郑和远航是宣扬国威的和平外交活动,排除 C、D。19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他研究的主题是东南东南:1684 年年,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隶属福建省。西南西南:1727 年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办事大臣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办事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君主专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侵略与反抗侵略与反抗D交融与同化交融与同化【答案】【答

26、案】B【解析】【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设置台湾府”“派遣驻藏办事大臣”均是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君主专制;清政府与边疆地区不是侵略与反抗的关系;材料未体现清政府对边疆的同化,故 ACD 三项错误。20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海禁”。下列各项中,。下列各项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的是能反映这一政策的是A“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B“五品以上,不得入市五

27、品以上,不得入市”C“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D“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海禁是明朝中后期以后政府推行的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是指严格限制中外的交往,是海禁政策的反映,故选择 A;“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体现了农业和商业的关系,排除 C;“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是发展手工业的体现,排除 D。21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逐步不再以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逐步不再以“齐人齐人”“”“燕人

28、燕人”“”“楚人楚人”相区别,而是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某郡某县”人,大家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汉人”。这表明汉代。这表明汉代A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B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央集权制度C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D国家分裂根源消除国家分裂根源消除【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体现了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 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国疆域基本定型无关,排除BC;D 项中“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22在对广东揭阳

29、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镊、砺石及残在对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镊、砺石及残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据此可推断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据此可推断A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B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C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D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广东揭阳在两汉时期主要居民是越人,但出土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故墓主

30、人很有可能是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D 项正确;题目中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未涉及农耕情况,且没有与其他地域的农耕情况进行比较,故不能得出“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的结论,A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汉王朝对揭阳实施有效管理的信息,B 项错误;庄园经济以佃佣为主,仅凭出土的生活、生产器物等难以断定其为庄园经济,C 项错误。故选择 D,排除 ABC。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3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31、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214 年年) ,“发诸尝逋(发诸尝逋(bu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赘婿、贾人以適遣戍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

32、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赐单于。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材料二材料二(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后汉书后汉书五行志五行志孝文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魏书魏书高祖纪高祖纪(1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2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

33、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答案】 (1)方式: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2)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双向交融过程。影响:缩小了民族之间的差异,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解析【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发诸尝逋(bu)亡人以適遣戍置四十四县 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可知,秦汉时期统治者通过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及和亲等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灵帝好胡服、胡

34、帐、胡床、胡饭京都贵戚竟为之孝文帝.雅好读书五经之义”可见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双向交融特点;二问结合所学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及传承中华文化进行回答。2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

35、、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造就万邦来朝、 八方来仪的盛世八方来仪的盛世, 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 经济的功利要求经济的功利要求。 中国近代中国近代 (184018401919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 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而是晚清政府所

36、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根据李敏试论中

37、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 19491949 年、年、19721972 年和年和 19921992 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 ,到到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

38、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从请从 1949 年年、 1972 年和年和 1992 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

39、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答案【答案】 (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2)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选答二:20 世纪的 60、7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

40、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不称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外交,通过一路一带,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解析【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可知,朝贡外交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根据材料“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可知,朝贡外交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评析:根据材料“尽

41、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可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交转型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外交转型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外交转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交转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2)可以选择任一时期作答,以选答 1949 年外交高潮为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

42、主和平外交方针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外交高潮。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提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局”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

43、存在的民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族单位,经过接触经过接触、混杂混杂、联结和融合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答案】【答案】示例: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战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

44、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容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解析】【解析】示例:根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可以总

45、结材料观点: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论证: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民族融合较为明显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大一统时期,从少数民族吸收汉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角度论证。具体而言,春秋时期,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战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容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