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821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大吴谢宇弑母案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州市法院依法宣布:被告人吴谢宇以弑母罪、诈骗罪以及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家人已经谅解为啥还判死刑?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第第8 8课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3目目 录录CONTENT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三、三、宋元明清

2、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4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一)(一)夏夏商西周时商西周时期期:夏朝夏朝商朝商朝西周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左 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为核心的,同时提出,同时提出“敬天保民敬天保民 的思想的思想 材料二: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说明当时只有习惯法 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3、,决 嫌 疑 , 别 同 异 , 明 是 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德治思想的渊源法治思想的渊源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5(二)春秋战国(二)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德法之争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61.1.背背景景:(1 1)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2 2)思想来源:)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3 3)历史渊源:)历史渊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宗族和姻戚的情谊经过了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

4、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戳穿,它的窟窿愈多,则威严愈减。光靠亲族的情谊和君臣的名分去维持的组织必不能长久。何况姬周帝国之外本来就有不受这两种链索拘束的势力。 张荫麟中国史纲子产作刑书子产前前536536年,年,郑国的子产郑国的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制定了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法治叔向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德治思考: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子产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引发了辩论,这是引发了辩论,这是。(二)春秋战国

5、(二)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德法之争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2.2.过程:过程:(1 1)第一次德法之争)第一次德法之争7代表人物代表人物1人性人性2治国治国3儒家与法家之争 儒家法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1人性人性2治国治国3孔子 孟子商鞅、韩非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以法为师、以吏为师(二)春秋战国(二)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德法之争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2.2.过程:过程:(2 2)第二次德法之争)第二次德法之争89(二)春秋战国(二)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德法之争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3.3.结果:结

6、果:孟子与梁惠王商鞅与秦孝公叟不远千里而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王何必曰利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亦有仁义而已矣。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三代,而君曰:“久久远,吾不能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彊(强)国之故吾以彊(强)国之术说君。术说君。子何以中吾君?吾君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之欢甚也。结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结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10(二)春秋战国(二)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德法之争一、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德法之争德法之争3.3.结果:结果:结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结

7、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儒家法家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有积极意义有积极意义 符合时代需要符合时代需要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1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秦汉朝廷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

8、令都具有法律效力。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简材料一:或与人斗,缚而尽拔其须眉,论何也?当完城旦。士伍甲斗,拔剑伐,斩人发结,何论?当完为城旦。 云梦睡虎地秦简 材料二:贼杀人、斗而杀人,弃市。其过失及戏而杀人,赎死;伤人,除。谋贼杀、伤人,未杀,黥为城旦舂。贼杀人,及与谋者,皆弃市。未杀,黥为城旦舂。江陵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一)秦汉(一)秦汉时期时期:引礼入法引礼入法12思思考:汉律承袭秦律,考:汉律承袭秦律,汉律的基本精神与秦汉律的基本精神与秦律是否一贯律是否一贯?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一)秦汉(一)秦汉时期时期:引礼入法引

9、礼入法13材料: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思考:思考:根据材根据材料,料,指出董仲舒判案的依据。这表明汉代法律实践有指出董仲舒判案的依据。这表明汉代法律实践有何特点?何特点?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引经决狱”。“原心定罪”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二)(二)魏晋

10、魏晋时期时期:律令儒化律令儒化(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1.1.原因:原因:(2)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材料一: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治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材料二: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11、。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2.特点:特点: 以经注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是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14(1 1)过)过程:程:隋朝制定开皇律;隋朝制定开皇律;唐朝:唐朝:(2 2)影)影响: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3 3)特)特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

12、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唐律疏议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三)隋唐(三)隋唐时期时期:礼法结合:礼法结合1.1.法律:法律:编纂唐律疏议编纂唐律疏议15(1 1)标)标志性法典:志性法典:732年,颁布大唐开元礼。(2 2)内)内容: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3 3)特)特点:点: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材料一: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

13、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新唐书柳公绰传 大唐开元礼颜氏家训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三)隋唐(三)隋唐时期时期:礼法结合:礼法结合2.2.提倡礼制:提倡礼制:3.3.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16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简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简表朝代朝代法律教化成果法律教化成果统治手段统治手段礼法关系礼法关系秦代秦代秦律严刑峻法礼法对立西汉西汉

14、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德主刑辅,霸王道杂之,礼法融合魏魏晋晋南南北朝北朝设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化唐代唐代唐律疏议 大唐开元礼以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礼法结合成型小结: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二、二、秦汉隋唐秦汉隋唐:法礼相融法礼相融17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8三、三、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法律法律教化教化宋朝宋朝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的法律:_天圣令,多以_为蓝本。(1)_逐步控制教育与科举;(2)_投身_,以_教化乡里;(3)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幼童的行为规范。元朝元朝放弃唐宋法律,实践援引唐律明朝明朝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_”,曾

15、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_的体例。乡约改为宣讲_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_;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清朝 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_。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_“圣谕十六条”和_圣谕广训。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_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_合流。宋刑统宋刑统唐律唐律大明律大明律律例合编律例合编例例大清律令大清律令思考思考1 1: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程朱理学儒学士人基层教化乡约明太祖朱元璋强制力康熙帝雍正帝法律政府思考思考2 2:那些力量推动儒学向基层渗透?:那些力

16、量推动儒学向基层渗透?政府和儒学士人的良性互动三、三、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19 凡同约者: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吕氏乡约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六谕”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思考思考:结合结合材料分析,从材料分析,从宋朝到清朝宋朝到清朝, , 乡约形

17、式和内容有何变化乡约形式和内容有何变化? ?三、三、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明清:改为宣讲皇帝圣谕,强调顺从,与法律合流,具有约束力,成为教明清:改为宣讲皇帝圣谕,强调顺从,与法律合流,具有约束力,成为教化工具。化工具。宋朝:由儒学士人发起,注重德和礼,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强调宋朝:由儒学士人发起,注重德和礼,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强调互勉。互勉。20三、三、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21高考真题:2018年全国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

18、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三、三、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约律分合约律分合22高考真题:2018年全国一

19、卷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4141(2525分)分)(1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变

20、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圣谕”的内容;(的内容;(3 3分)乡约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 3分)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 2分)有利于发展生产;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 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 2分)分)(2 2)内忧外患;()内忧外患;(3 3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 3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 3分)分)

21、(3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每项(每项2 2分,答出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4 4分)分)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22、: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所谓“往昔律书体裁虽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思考思考:结合结合材料分析,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材料分析,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 1)法有等级、法外特权(以维护专制皇权为核心);)法有等级、法外特权(以维护专制皇权

23、为核心);(2 2)以刑为主,诸法合一;)以刑为主,诸法合一;(3 3)德主刑辅,以礼入法;)德主刑辅,以礼入法;(4 4)司法从属于行政。)司法从属于行政。23时期时期法治法治教化教化礼法关系礼法关系夏朝禹刑礼不下庶人刑礼分野商朝汤刑西周九刑敬天保民、礼制春秋战国铸刑书(成文法)、法家法治儒家德治礼法对立秦秦律、严刑峻法焚书坑儒汉沿袭秦律、九章律尊崇儒术、以经注律德主刑辅礼法合一魏晋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纳礼入律唐刑罚为用、唐律疏议德礼为本、大唐开元礼宋宋刑统、天圣令吕氏乡约、家礼约律分立明大明律、律例合编明太祖六谕约律合流清大清律例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4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5谢谢谢聆听!谢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