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21-2022 学年 第一学期 天河区四年级语文科目 期末试卷解析 2 一,积累运用 一、(共 10 小题,4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弯曲(q) 堤(t)岸 积蓄(x) B.宁(nng)可 愤(fn)怒 逊(xn)色 C.照相(xing) 倾(qng)斜 溺(n)水 D.避(b)雨 灌溉(ki) 旋(xun)风 【答案】C 【解析】评估学生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这是最常考也是最基础的题型,需要学生在平时对于字词读音多读多写,牢记于心。本题的 A 选项中“堤”字应该读 d,B 项中的“宁”应该读 nng,D 选项中的“溉”应该读
2、g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助威 训斥 横七坚八 人声顶沸 B. 重叠 慎重 手舞足蹈 呼风唤雨 C.求饶 等侍 随遇而安 凝惑不解 D.淹护 撤换 通情达礼 无可奈何 【答案】B 【解析】评估学生字形的掌握情况。这是最常考也是最基础的题型,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将字形特点和写法牢记于心。A 选项“横七坚八”正确书写为“横七竖八”, “人声顶沸” 正确书写为 “人声鼎沸” ; C 选项“等侍”正确书写为“等待”, “凝惑不解”正确书写为“疑惑不解”;D 选项“淹护”正确书写为“掩护”。 3 3.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
3、括号里。(3 分) 缘:A.因为 B.缘分 C.原因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2)从此以后,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 ) (3)中国代表团自丛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和冬奥结下了不解之缘。 ( ) 【答案】 (1)A (2)C (3)B 【解析】评估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意思的掌握情况。题目中的词语出自校内课本,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理解明白词语的多个意思。 4. 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这学期,我们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认识了( )的周恩来,从古希腊神话中认识了( )的普罗米修斯,从小说西游记中认识
4、了( )的孙悟空。 A.未卜先知 神机妙算 大义凛然 B.志存高远 神机妙算 大义凛然 C. 志存高远 不屈不挠 神通广大 D. 未卜先知 不屈不挠 神通广大 【答案】C 【解析】评估学生对课本文章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熟悉课本故事及其人物特点。 4 5.与句子“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表达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 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D.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答案】A 【解析】评估学生对句子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例句
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跟例句一致的应该是选项 A。B 项运用的是设问,C 项运用的是比喻,D 项运用的是反问。 6.班长要参加“诚信”主题的演讲,他可以引用的成语是( )。(2 分) A.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答案】D 【解析】评估学生对校内日积月累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 7.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8 分) jng pi xing hui (1)我们 ( )有大海一般( )的人。 j sh jng p l ji (2)运动员们( )已经( ) ,仍坚持在赛场上拼搏。 5 ru
6、h chng zhng q g (3)失败时,妈妈( )的目光给予我( )的信心。 【答案】 (1) 敬佩 胸怀 (2)即使 精疲力竭 (3)柔和 重整旗鼓 【解析】评估学生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这是最常考也是最基础的题型,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 8.按要求写句子。(5 分) (1)参加或观看接力比赛时,你的心情怎样?请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当时的心情。我写 “ ”的心情: (2)读下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病句。 手机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的生活用品。 【答案】 (1)激动 看着赛场上的选手
7、我的心快从喉咙里蹦出来,不断搓着双手,脚也不听使唤地跺着地面,突然,球进了!我像弹簧一样不由自主地窜了起来,大吼了一声:“好球!”。 6 (2)夕阳的光线柔和地在平静的江面上缓缓铺开,很快,整个江面一半是碧蓝色一半是淡红色 (3)“必不可少的“或者”必需的”删去其中一个 【解析】 评估学生对句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 题重点留意动作描写, 合理即可;(2)题要求在对诗句含义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描写; (3)题要求熟悉病句类型和修改的方法,这个句子存在表述重复的问题因此把表意重复的词语删除一个即可。 9.根据课本或提示,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一唐
8、王昌龄出塞 (2)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3) ,不肯过江东。 一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八月暖, , 。 (5)尚书 中提出的名句: 。 它告诉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去向他人请教。 【答案】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横看成岭侧成峰 (3)至今思项羽 (4)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解析】评估学生对校内日积月累和校内古诗、文本的掌握情况,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 7 10.读材料回答问题。(4 分)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近日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团队将其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它体色鲜黄,背面隆起,
9、头部和小盾片有明显刻点,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均有黑斑。该新物种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在昆虫家族中也较为罕见。 除最新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还有数百种昆虫种类,如:遇到猎物就会一口咬下去,释放“麻醉剂”的园蛛;体表湿润有黏液的鼻涕虫;体态优美、颜色鲜艳,类似小型蜻蜓的豆娘 (1)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海珠斯叶甲体色鲜黄,背面隆起,头部和鞘翅上均有黑斑。 B. 海珠斯萤叶甲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在昆虫家族中也较为罕见。 C.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昆虫有数百种类。 D. 材料介绍了海珠斯萤叶甲、园蛛、鼻涕虫、豆娘这 4 种昆虫。 (2)学校将组织同学
10、们观察昆虫。大队长向学校推荐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结 合材料,请帮大队长列举推荐的理由。(理由不少于两条)(2 分) 【答案】 (1)A (2)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有数百种昆虫种类,可以帮助我们在观察过程中更深入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8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今日发现了一个昆虫新种类,该物种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在昆虫家族中也较为罕见,值得前去了解。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小题 1 联系材料内容认真判断信息即可。小题 2 需要根据两个段落的内容要点结合要求列点做提取。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二、(共 6 小题,20 分) (一) 文段 1: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 个大 鸡
11、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 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 “大鸡蛋”裂开 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 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 “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 节选自课文盘古开天地 文段 2: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节选自三五历纪 批注: 9 11.文段 2 中“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与文段 1 中对应的内容是( )。(2 分) A. 很久很久以前,天
12、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B.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C.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 “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 D.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答案】D 【解析】评估学生古文理解能力。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中包含了“天”和“地”两个字所以句话应该是跟天地变化有关,关联到文段 1 可知应该对应的是选项 D 的内容。 12.用“ ”在文段 1 中画出让你感兴趣的地方,并在短文旁边方框中简单 写写你的批注。 (2 分) 【答案】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批注:把宇宙比
13、喻成一个鸡蛋,生动形象写出了世界还没清晰的轮廓,沉睡其中的盘古就像是鸡蛋里正在等待苏醒的生命。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批注的能力。批注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可以从赏析、联想等角度进行批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合理即可。 (二) 卖白果 总弄里边不知不觉笼上黄昏的暮色,一列电灯亮起来了。这时候,一个小贩慢慢地走进弄堂来,他向左右观看,顿一顿再向前走两三步。他探认主顾的习惯就是如此:主顾确是必须探认的,不然,挑着担子出来难道是闲耍么? 10 走到第四弄的口头, 他把担子歇下来了。 我们试看看他的担子。 后头有一个木桶,盖着盖子,看不见盛的是什么东西。前头却很有趣,装着个小小
14、的炉子,同我们烹茶用的差不多,上而承着一只小锅;瓣状的火焰从锅的旁边舔出来,烧得不很旺。在这暮色已浓的弄口,便构成个异样的情景。 他开了锅的盖子,用半边蚌壳在锅里拨动,同时不很协调地唱起来了: “新鲜热白果,要买就来数。 ”发音很高,又含有急促的意味。这一唱影响可不小,左弄右弄里的小孩子陆续奔出来了, 他们已经神往于锅里的小颗粒, 大人在后面喊着慢点儿跑的声音,对于他们只是微茫的喃喃了。 据以往的经验,听到叫卖白果的声音时,秋凉已经接替了酷暑;扇子虽不至于就此遗弃,总不是十二分时髦的了。因此,这叫卖声里似乎带着一阵凉意。 这声音又使我回想到故乡的卖白果的,比上海的卖白果的叫卖声有味得多了。故乡
15、的叫卖声差不多成为儿歌,我小时候曾经受教于大人,也摹仿着他们的声调唱: “烫手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一个铜钱买三颗,三个铜钱买十颗。要买就来数,不买就挑过。 ” 上海卖白果的叫卖声之所以不及我故乡的,声调不怎么好自然是主因,而弄堂中欠静寂, 没有给它衬托, 也有关系。 弄堂里的零零碎碎的杂声, 弄堂外马路上的汽车声,工厂里的机器声,搅和在一起,就无所谓静寂了。哪怕是神妙的音乐家,在这境界中演奏他生平的绝艺,也要打个很大的折扣,何况是不足道的卖白果的叫卖声呢。 节选自叶圣陶卖白果 ,有删改 1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选项,并填在相应的括号里。(6 分)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 ) 。(
16、2 分) A.黄昏,小孩子们在弄堂里玩耍。 11 B.黄昏,小孩子们在弄堂里等小贩。 C.黄昏,小贩在弄堂里烧炉子。 D.黄昏,小贩在弄堂里卖白果。 【答案】D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划定的范围-自然段可以锁定时间是黄昏,主要人物是小贩,主要事件是小贩在弄堂卖白果,因而选择 D。 (2)对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作者由上海卖白果的声音想起季节的更替。 B. 作者想念故乡卖白果的情景。 C.作者非常喜欢上海卖白果的叫卖声。 D.作者认为故乡卖白果的叫卖声更有味道。 【答案】C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划定的范围-自然段可以
17、直接排除并没有提到的选项 C 内容,作者并没有表达对上海卖白果叫卖声的喜欢。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句子“挑着担子出来难道是闲耍么?”的意思是小贩挑着担子出来是闲耍的。 B. “陆续”一词形容很多小孩同时从巷子里奔跑出来。 C. “从锅的旁边舔出来”中的“舔”字用得准确生动,文中体现了火烧得非常旺盛。 D. “神妙的音乐家”指音乐家的水平很高,演奏的音乐奇妙而变化莫测。 【答案】D 12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逐个排除说法不准确的选项,A项的意思跟原文作者的想表达的完全相反;B 选项对于“陆续”的解释错误, “陆续”有先后出场含义;C 选
18、项说的跟原文说的含义完全相反,因此错误。 1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 分) (1)作者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第 2 自然段先写担子的 ,再写担子 的 。作者认为担子的 很有趣。 (2)当读到第 3 自然段“左弄右里的小孩子陆续奔出来了”时,我从“奔”字体会到孩子们当时 的心情。 【答案】 (1) 后头 前头 前头 (2)急不可待买白果 【解析】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以及通过内容阅读做推断。题目(1)可以根据原文看出写担子时是从后到前,原文就点出了担子的前头比较有趣;题目(2)需要抓住动词“奔”来和文段的内容、生活实际来推测孩子的心情。 15.文中小贩卖白果让人印象深刻。结合生活经验,假如你
19、来当小贩,如卖花、卖书、卖玩具你会怎么做,怎么说?用几句话写下来。(3 分) 【答案】 我会把批发来的花一支支整理包装好然后各种颜色分类放好在两个担子里,两个担子都要放满,这样当我挑着担子时就会有种挑着满肩生机的感觉,随着花香我大声 13 吆喝: “买春天咯,来买春天咯! ”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评估学生联系生活、观察生活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展开描写,表述流畅准确即可。 16. 阅读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一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 解决。(3 分) 问题: 答案: 【答案】 问题: 为什么在繁华上海中白果的叫卖声会输给弄堂里的叫卖声呢? 回答:因为作
20、者怀念的不仅仅是白果的叫卖声,更怀念的是童年里的弄堂生活回忆。(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评估学生阅读批注的能力。批注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可以从赏析、联想等角度进行批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合理即可。 第三部分习作 三、(共 1 小题,40 分) 17.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在成长过程中,你可能战胜过困难、胆小、懒惰请选择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2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14 3.书写工整,350 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此次习作评估标题是半命题作文“我战胜了 ”,跟校内第八单元的记事文章“我的心儿怦怦跳”有一定的关联,学生可以借鉴该单元的习作方法做思考,同时按照题目关键词“战胜”做进一步的材料筛选。在进行文章创作时要把整个事当成一个点来把握,把“战胜”的过程写完整,重点要突出“战胜”前中后的心情变化,做好“战胜”后中心感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