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单元空气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空气覆盖在地球表面,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也是地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这种特殊的物质,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学生每时每刻生活在空气的包裹之中而不自知。一年级学生虽然朦胧地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是一种物质,尤其是空气的基本特征还缺少明确的认识。本单元的设计,从简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出发,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再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体会空气的重要性。本单元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初步建立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本单元在探究技能
2、的培养方面,继续强调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如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此外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证明。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
3、会与环境: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第一课,通过把空气装进塑料袋里以及把塑料袋里的空气放出来这一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的确有空气,同时了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二课是第一课的递进和补充,围绕“空瓶和孔隙中是否有空
4、气”这一话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就在我们的周围。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它找出来。从而为第三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课,首先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石头、泥土、水的方法,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地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通过观察与类比,描述空气的特点。(3)通过憋气活动,意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4)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乐于交流与分享。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1找空气12这里面有空气吗13空气是什么样的1总课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