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转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生产关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系与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前提下,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前提下,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必然性和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经济转轨的客观必然性和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经的优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经济奇迹的正确道路。济奇迹的正确道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2、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现在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总结社学的基础知识,现在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难度。度。 第九章第九章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与发展转轨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与前苏联、东欧计划经济体制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剧变前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节第三节 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中国经济体制改社会
3、主社会主义国家义国家前苏联、东欧出现向西方靠拢、合流趋势前苏联、东欧出现向西方靠拢、合流趋势中国等正探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之路中国等正探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之路一、计划经济体制一、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 “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实质上是社会资源的实质上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目前我们主要区分为计划经配置方式。目前我们主要区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无论实行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无论实行何种经济体制,都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何种经济体制,都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与实行何种社会制度展水平相适应,而与实行何种社会制度无关。但是这种认识,
4、却是经过人类社无关。但是这种认识,却是经过人类社会几十年的实践,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得会几十年的实践,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得到的。到的。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演变和发展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演变和发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 马克思认为: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集中将成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性的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劳动。自觉地从事劳动。” 恩格斯也指出:恩格斯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5、,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地组织所代替。计划的自觉地组织所代替。” 马克思恩格斯是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是运用科学科学抽象法抽象法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演化规律矛盾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所所得出的得出的科学科学结论结论。其。其前提前提是,是,这种这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在必须是在社会生社会生产力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的系再也无法容纳的高度发达高度发达的的基础基础上上建立
6、建立起的。起的。 191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一个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没有现成的成功经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创始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的理解,来创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理论的理解,来创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建立起来的而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初期,通过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初期,通过经济计划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一步一步地进行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十分步一步地进行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十分突
7、出的效果。为此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的效果。为此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缔造者列宁列宁进一步进一步强调强调了了计划计划对于社会主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义国家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列宁指出:列宁指出:“没有一个使千百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法设想。会主义就无法设想。”并认为在共产并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 “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8、。 ” ” 因此,在传统的观念中,计划或计划因此,在传统的观念中,计划或计划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甚至等同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甚至等同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以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以前实行的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第一,国家所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所有制居于主导地位。被称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处于从被称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处于从属地位。属地位。 第二,第二,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国家不仅在宏观上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决策,不仅在宏观上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决策,而且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
9、经营活动和而且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分配有绝对决定权,企业没有经营自主分配有绝对决定权,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成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权,成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 第三,第三,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成为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排斥市场调排斥市场调节的作用,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严格限制,节的作用,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严格限制,价格仅仅作为核算手段,而且严重僵化,价格仅仅作为核算手段,而且严重僵化,不能反映商品的稀缺性。不能反映商品的稀缺性。 第四,第四,分配过程带有平均主义色彩分配过程带有平均主义色彩。忽视物质利益原则,以致按劳分配原则忽视物质利益
10、原则,以致按劳分配原则几乎成为形式,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几乎成为形式,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 国家能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集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服务于服务于特定特定目标目标,因而在,因而在战争时期战争时期,战后战后恢复重建时期恢复重建时期,落后国家实行落后国家实行赶超战略的初期赶超战略的初期能较好地发挥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作用。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第一,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一,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央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中央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一是一是中央计划
11、当局掌握充分而完整的信息,中央计划当局掌握充分而完整的信息,二是二是信息的传输与处理非常迅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非常迅速,三是三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因各种利益关系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因各种利益关系出现失真与歪曲。现失真与歪曲。当前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当前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具备这些前提展水平还不具备这些前提。还。还必须依靠必须依靠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在计划的指导下,才有在计划的指导下,才有可能较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能较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排斥市场调节的中央计划排斥市场调节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经济决策权高度经济体制由于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很
12、难避免很难避免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决策中的主观主义,从而,从而造成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国民经,使国民经济济比例失调比例失调,一方面出现所谓,一方面出现所谓“短缺经济短缺经济”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又有一些产品大量积压产品大量积压。 第二,经效率低下。第二,经效率低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虽然称为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虽然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其实,它的企业,其实,它的产权并不明晰产权并不明晰。上面的指挥部上面的指挥部门门下下达行政命令,却不必对企业的经营后果负责;达行政命令,却不必对企业的经营后果负责;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只需按上级计划行事,也不必对企业的
13、只需按上级计划行事,也不必对企业的亏损负责;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考虑如何亏损负责;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考虑如何完成上级计完成上级计划指标划指标,而不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衡量企业经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营业绩的主要标准是增长率,而不是企业的利润是增长率,而不是企业的利润率;企业一旦建立,就率;企业一旦建立,就不必担心被淘汰不必担心被淘汰,职工也,职工也不必担心会失业不必担心会失业,即所谓,即所谓“两个铁饭碗两个铁饭碗”;企业;企业职工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并不挂钩,企业的所得与职工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并不挂钩,企业的所得与其经济效益也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职工吃企业的其经济效益也没
14、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大锅饭”。 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实行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实行粗放式的经营,通过高投入、粗放式的经营,通过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高增长;企业经高消耗来实现高增长;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缺乏技术创新的内营者和职工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持续的劳动积极性;在动力和持续的劳动积极性;企业普遍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企业普遍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经济效率低下。由此,经济效率低下。由此,沿着两沿着两个方向个方向,实现着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
15、经济体制改革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革的最根本区别最根本区别,是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前提下进行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经过。经过2020多年的探索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经济转轨之和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经济转轨之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的优势与市场经市场经济体制济体制的优势的优势有效结合有效结合,使各领域的建设成,使各领域的建设成果极为显著,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果极为显著,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
16、进程中,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中,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1.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 1 1)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在科技的进科技的进步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从客观上从客观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之之后,首先后,首先从理论创新从理论创新开始的。中国的体制改革也开始的。中国的体制改革也不例外。不例外。 2 2)文革所引起的)文革所引起的“十年动乱十年动乱”把计划经济体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充分暴露出来,从客观上要求我国的经制的弊病充分暴露出来,从客观上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在这种
17、情况下,中国改革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改革的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总设计师邓小平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从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从哲学上提出了哲学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的思想路线,进而对线,进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入探索,由此开始了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进行深入探索,由此开始了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 3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理论上分成把社会主义从理论上分成三个三个层面:层面:最深层次最深层次的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中间层次中间层次的的社会社会主义特征主义特征和和最表层次最表层次的
18、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这就把。这就把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层面体制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层面上科学地上科学地剥离剥离了出来,了出来,在在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的义也可以用的中性层面中性层面上上定位定位,把计划经济体制置,把计划经济体制置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改革的可以进行改革的层面层面,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既走上了由计划经济,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既走上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之路,又避免了前苏联、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之路,又避免了前苏联、东欧对社会主义根本
19、制度的抛弃,为今天中国得以东欧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抛弃,为今天中国得以把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效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当今中国的经济地结合起来,创造当今中国的经济奇迹奇迹奠定了奠定了理论理论基础。基础。2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1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期济体制的转轨期 19781978年年12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来和和实行改革开放实
20、行改革开放的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改革率先在。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农村展开,1984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始,改革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1992年前年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际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的。 199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关键的推动作用推动
21、作用。他提出:。他提出:计划多一点计划多一点还是还是市场多市场多一点一点,不是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有市场,计划计划和和市场市场都是都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提出了校发表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场经济”的概念。的概念。 (2 2)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设期面建设期 19
22、921992年年1010月,中共月,中共十四大十四大确立了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中国的指导地位,确定了中国经济体,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改革的目标目标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主要内容内容包包括:括:确立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建立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产权明晰、适应市场需要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建立全全国
23、统一开放的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实行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实行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建立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建立建立多层次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协调,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地向前发展。 1993 1993年年11 11月,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24、通过了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用。 19951995年年9 9月,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通过了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九五”计划和计划和2010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年远
25、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在明确在20102010年要形成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场经济体制。 19971997年年9 9月,中共月,中共十五大十五大强调强调“要加快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提出非公有制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更大的分配,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步伐。 20022002年年11 11月,中共月,中共十六大十六大确立了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的奋斗目标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提出2121世纪世纪头头2020年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关键阶段。要。要“让一切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最广泛、最充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次提出劳动、资本、技术首次提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参与分配的原则。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
27、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它是对党的十四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结和对新目标、新任务的展望。 制定制定“十一五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坚持抓好发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坚持以经济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设为中心,坚持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坚持以人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
28、式、提高发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5年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指出: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三、中国经济体
29、制改革的成就 经过经过2020多年的改革,多年的改革,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并日臻完善日臻完善,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基础作用显著增强,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宏观调控体系框架也初步形成。可以预也初步形成。可以预见,到见,到2010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比较完善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2020年,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走向成将走向成熟。熟。 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根本上改变改变了了传统僵化的经济传统僵化的经济体制体制,
30、使使中国的中国的社会主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着生机和活义制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力,使,使整个国家的面貌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从19781978到到20052005年的年的2727年来,年来,中国的经济以平均每年中国的经济以平均每年9.6%9.6%的速度增长的速度增长,去年其,去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22.2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之一。界上的经济强国之一。 快速的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良好的良好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加,加上上巨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使中,使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具最具活力活力、最具吸引力最具吸引力的的经济热土经济热土。著名经济学家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列斯蒂格列茨茨在在改革向何处去?改革向何处去?论十年转轨论十年转轨中指出的:中指出的:“在原有计划经济国家在原有计划经济国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转中,中国是唯一保持转轨与发展并行不悖的国轨与发展并行不悖的国家家”。作业题:P266P266思考题:思考题:1 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