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古文共49个字,以凝练的笔触,描述了王戎与小伙伴一起游玩时,发现道边李树多子,小伙伴争相采摘,王戎却一动不动,在旁人的询问下,他说出了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全文一共四句话。首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介绍了王戎的年龄以及事情的起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述了看到路旁李树结满果子,其他小朋友和王戎的不同反应,即“竞走取之”与“不动”。第三句写的是旁人和王戎的问答,王戎说出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第四句则是故事的结局,人们摘下李子尝了尝,发现正如王戎所说。这则历史故事短小精
2、悍,语言浅显,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机灵聪慧的神童形象。文中一群小儿与王戎形成强烈的反差,“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虽寥寥数语,但在读者脑海里,却勾勒除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对比中更显王戎之聪慧。文中还有一句语言描写,则是王戎回答路人的话,也是揭示道理的语言,这句话更为直接地突出王戎心思灵活、聪明伶俐的形象。教学重难点:理解古文内容,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注意顺序和详略。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理解词句,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戎的形象。3.借助注释,加以补充,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学准备:多媒
3、体、生字贴教学过程:一、链接旧知,引入古文1.看图猜故事(1)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叫?生答。确实是叫司马光。 )(2)曹冲称象(再看这个历史故事叫?生答。大家都猜对了。)2.引出课文,学习“戎”字,了解王戎(1)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聪明儿童,他的名字叫王戎。“戎”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师板书“戎”)(2)借助课文注释,了解王戎,了解“竹林七贤”。3.读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读得这么好,你有什么好办法?像这样长长的课题不太好读的,老师教你们一招我们可以在“谁”的后面稍作停顿。点名读。齐读。4.理解课题(1)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生:王
4、戎为什么不去摘道路边的李子?)先不着急回答,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至少读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现在,开始吧!2.练读课文(1) 读正确 那谁想第一个尝试着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正确了没有。(2) 读通顺下面老师要加大一点难度了。谁想第二个来读这篇课文?必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其他同学请认真听清楚,他有没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3) 理解“多子折枝”A. 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一起来看,它念?那你能借助插图猜猜什么是“多子折枝”吗?在这儿,“折”是取第几种解
5、释呢?B. 开火车读、齐读词语,把这个词语送进句子里去读一读。(4) 借助停顿线读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示句子)你们能借助停顿线读好这个长句子的停顿吗?老师教你们一个小妙招读小古文,要读得慢一点,看到停顿线,我们不要换气,拉长停顿线前面那个字的读音。师范读,点名读,齐读。(5) 借助停顿线读好全文A. 生练读。现在,你们能借助停顿线读好整篇小古文吗?B. 师领读。小古文不太好读的,老师带你们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C. 点名读。现在谁想试着借助停顿线读一读这篇小古文?D. 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3.理解课文内容(1) 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学
6、习“诸”字A.理解句子。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呀?(王戎)除了王戎还有谁?(他的伙伴/诸小儿)很(板书:诸小儿 王戎)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借助注释看看,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B.学习“诸”字。同学们,许多小朋友我们可以叫诸小儿,还可以叫做诸儿,那么,许多学生我们可以叫诸生,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叫诸事。在座的各位,我们可以叫诸位。所以“诸”在这儿是许多、很多的意思。谁能把你的理解送进这句话中读好这句话的停顿?(2) 理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学习“走”A.理解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看到道路旁边的树上结满
7、了李子,把树枝都给压弯了,诸小儿的反应是?(板书:竞走取之)王戎的反应是?(板书:不动)B.学习“走”字。“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我们在守株待兔当中就学到这个“走”的意思。(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说的就是?(示:龟与兔竞走。龟兔赛跑)说的就是?在不少成语中,这个“走”也是跑的意思。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来猜成语:天上飞翔的鸟儿,地上奔跑的走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飞禽走兽)再来猜一猜:像鸟儿一样飞得远远的,像野兽一样跑得远远的,比喻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个成语是(远走高飞)谁能借助你的理解读好这个句子呢?靠理解也能帮助我们读好停顿,读出小古文的味道来。(3)理解“人问之,答曰
8、: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A.路旁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诸小儿的反应是(竞走取之)。可王戎的反应是(不动)。你有什么想问王戎的吗?你觉得他会怎么回答你呢?B.(示句子)谁能借助插图,借助你的想象,这路过的人会问王戎什么?王戎他又会怎么回答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C.演一演。(师:汝为何不动?生: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我们除了可以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还可以借助想象来读懂小古文的意思。(4)理解“取之,信然。”故事的结果怎样呢?读一读这句话。谁能借助想象说一说故事的结果怎样?请你再说一遍,谁去摘李子了?怎么才能知道李子是苦的还是甜的呢?李子是苦的还是甜的?他们最后相信王戎说的话了吗?
9、把这四个问题串起来再说一遍。请你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话。短短的四个字,我们却读出这么丰富的内容,小古文真的是言简意丰啊!你看,除了可以借助插图、借助注释、借助想象来读懂小古文的意思,我们还可以用补充法来读懂小古文的意思。(5)学习代词“之”学完这篇小古文,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特别多。(“之”)现在大家看一看“之”所在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在不同的句子当中,这个“之”指代不同的人或物。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示: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司马光在这句中“之”指的是?因此,我们在下一次学习小古文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来读懂“之”的意思。三、讲故事 1.学生练说。下面你们能
10、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吗?2.学生讲故事。请你来说一说吧!四、读竖写课文,背诵课文1.读竖写课文。按照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不打标点的,而且是从上写到下,从右写到左,这样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你还会读吗?一起读。2.背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背吗?能背的同学我们站起来背一背,不能背的同学我们看着书读一读。五、总结道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面对道路旁边那棵结满李子的李子树,诸儿的表现是竞走取之,王戎的表现是不动,你看,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板书: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王戎他很聪明,体现在哪里呢?(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同学们,这样的王戎你们喜欢吗?那你知道这个小故事出自哪本书吗? 六、简介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到晋宋时名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真可谓“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啊!在这本书当中,就讲述了许多俊杰的故事。老师从中选取了一个聪慧儿童的故事杨氏之子,这还是我们五年级下册要学的小古文哦。下课以后呢,同学们可以借助今天我们学过的方法借助插图来读,借助注释来读,借助想象来读,用补充法尝试着读一读这个小故事。板书: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小儿 王戎 对 比竞走取之 不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