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体系概览主题归纳整合一、中国历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1法律(1)古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宋元到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2)现代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实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共十五大报告
2、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被写入宪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发展阶段。2教化(1)古代先秦: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秦汉到隋唐: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宋元至明清: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2)现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和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主流精神文明口号。20世纪90年代后,爱国主义和
3、以德治国成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表明1954年宪法()A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B得到了全国人民一致拥护C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D是民众行使立法权的结果A根据材料中“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可知,1954年宪法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宪法的起草过程,不是结果;保障人民民主是宪法的内容,与宪法的起草过程无关;我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人
4、民不能直接实行立法权,排除B、C、D三项。二、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演变1法律(1)古罗马时期:从公元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到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形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日耳曼法”,英国形成普通法。(3)近代:英美等国家的法律构成“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在欧洲推广,形成“大陆法系”。2教化(1)宗教改革前:教会告劝人们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要求人们逆来顺受等。(2)宗教改革后: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2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这一规定()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带有习惯法的残余C保留了不合理的贵族特权D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A依据材料“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可知,十二铜表法限制贵族高利贷剥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A项正确。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