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 第9课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世界贸易,也称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其对外贸易。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2.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茶叶、服装、钟表等)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了解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和意义。(一)(一)15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世纪前的世界贸易解读: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史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思考:(1)史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名称:新航路开辟。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二)(二)15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设问: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三)(四)(四)20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贸易世纪上半期的世界贸易时段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1913-19290.71929-1938-1.21938-19480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现象:世界市场受到冲击;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五)(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现象:二战后世界贸易突飞猛进问题1:上面图表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崛起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进程。冷战的结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也在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大 事 年 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78年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2:结合图表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 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归纳:初步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01020304050607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根据以上信息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经济大危机、二战使国际贸易发展受阻。二战后、体系化、制度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多极化、区域集团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趋势加快。1.条件: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2.中国茶文化的传传播:(1)路径:向东传往日本;通过陆路西传到中亚,并进一步传到俄罗斯和斯拉夫地区通过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传到世界各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2)表现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3)影响: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各国茶文化: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茶到俄国万里茶道万里茶香飘古道,一杯佳饮写传奇。茶道在弘扬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3.服饰变化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欧洲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前后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3.各国服饰饰的变变化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17世纪纪末,回到法国的传传教士传播中国服装。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纪的服装设计设计 之中。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维新后,作为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法国女装:20世纪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设计师设计 的女装有取名为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东东方(中国、日本)女装宽宽松的样样式,奠定了20世纪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调。中国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设计 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时体现现了一定的时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孔子”中国袍系列4.钟表技术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 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gi,古时候计时的日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5.进入20世纪纪:全球贸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传统 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电影、音乐乐、电视节电视节 目、动动漫、书书籍等各国文化产产品,也广销销世界各地。 1.16世纪,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此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丝绸之路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选A。注意时间“16世纪”,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课堂检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贸总协定成立的最大意义在于()A.有了一个协调各国贸易政策的国际组织B.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解析】选C。本题为最难型选择题。关贸总协定的确是一个协调各国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组织,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意义最为重大,排除A;B不是积极作用;D不符合史实,故选C。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茶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B.在法国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C.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D.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室”【解析】选B。中国茶传播到西欧后,在英国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B说法错误,故选B。4.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中山装 B.咖啡屋C.西式别墅D.火车、汽车【解析】选A。中山装是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中山装是西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故A正确;咖啡屋,西式别墅,火车、汽车都完全是西方引进的产物,故B、C、D错误。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2.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分析其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3.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4.了解蒙古西征对中国的影响。战场上的亚历山大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1)时间:公元前334年(2)概况: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 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上。 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3)影响: 破坏性亚历山大远征(战争)破坏性的表现(史实)(4)统治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亚历山大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希腊化1、帝国的建立,政局的逐渐稳定;2、统治者的推动;3、种族(民族)的融合落后种族常会主动接受先进种族的文化(文明),但落后种族文化的多元、丰富性,也会影响到先进种族的文化;4、文化中心的东移。探究:“希腊化时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希腊化时代”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概念:从亚历山大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世界”三个主要国家:马其顿王国、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 )区别:“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空间) (时间) 欧亚非 约300年 “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1)统治阶层: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生活在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希腊化世界的统治阶层特点:享有特权模仿希腊人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垄断高级职务,占有大量土地,享受税收优惠保持希腊人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上层人士殖民者希腊人马其顿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文化交流: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希腊化城市的兴建。B、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2)文化交流与成就帕加马遗址出土的宙斯祭坛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出土的科林斯式石柱头(2)文化交流与成就成就A、系统整理和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B、欧几里德总结已有成果编写出几何原本。C、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D、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E、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 出使蒙古记1、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蒙古西征的背景?(1)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2)自然条件恶劣(3)游牧民族的特性,雄才大略的领导人物(4)蒙古使臣被杀害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说说蒙古西征的过程、结果2.过程:西征时间成果第一次西征1218年后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阅读课本说说蒙古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2)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3)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由西向东迁徙的移民:大批移民自西向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4)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被后世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1.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 材料二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传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2.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加强了双方的直接交往。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3.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材料四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 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4.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或和平的、或暴力的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 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A A课堂检测2.亚历山大的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 D3.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展开会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也随之东传。这表明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是( )A.文化融合B.武力扩张C.商品交换D.海外移民B B4.“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说明希腊化时代产生的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影响B.中华文明的吸引C.西亚、埃及文化的先进D.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D D5.元朝时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蒙古族、汉族等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元朝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A.B.C.D.A A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造成的文化断裂;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评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特拉华、纽约、新罕布什尔、马里兰、新泽西、罗得岛、宾夕法尼亚、乔治亚。 17世纪早期1607年105名英国人来到詹姆斯敦,建立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海外定居点。该地实行民选的议会制度,并于1619年召开了第一次立法会议。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18世纪18世纪初不计算印第安人在内,殖民地居民共27万余人。16501774年北美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5%,1774年人均财富占有量和英国人均水平相差无几。 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一)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 材料: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 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北美当地的文化特点?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视工商业、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按等级依次排列为:欧洲白人为第一等级,占据政治、经济、教会的要职;殖民地土生白人为第二等级,占据那些名望和利益仅次于半岛人的职位,第三等级是混血种人,他们是异族通婚后出现的。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世界文明史(二)拉丁美洲文化 独立后,拉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种族隔阂、阶级差别、地理差异及运输通信闭塞,最终导致了拉美政治上的分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地方庇护主或军阀在西属美洲有“考迪罗”,在巴西有“陆军上校”。他们是一些军事独裁者,把持着地方政权。 “考迪罗”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是“首领”的意思,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大权在握,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此后,一些高级军官和地方首领通过政变或战争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现象在拉美政治生活中普遍出现。世界文明史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我是一位新的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峭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遗物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为什么说自己是新的普罗米修斯?他为后人带来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传播地区: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2、内容: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3、结果及影响(1)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2)拿破仑战争后,欧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苏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89页。俄国“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1)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2)过程:这些贵族青年军官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结结果及影响: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波兰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1)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2)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恩格斯德国状况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2、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3、维也纳会议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压制欧洲革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引起欧洲各国的反对。4、欧洲各国贵族、工人、学生和市民等积极参加革命,表现出极大地革命热情。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三、近代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内容、方式向被殖民地区输输出,改造甚至消灭灭后者的,淡化后者的意识识。对对被侵略民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努力保护护;民族文化呈现现出新的性。近代被侵略民族(中、印、埃)文化新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护传统 文化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习挽救国家独立印度教、教、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提出“”埃及君主立宪宪制教、民族的传统传统 生活方式三、近代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内容、方式向被殖民地区输输出民主、自由、人权权等价值观值观 、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识。对对被侵略民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护传统 文化;民族文化呈现现出新的多样样性。近代被侵略民族(中、印、埃)文化新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护传统 文化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习器物(技术术、教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挽救国家独立印度英语语、法律、政府体制、文官制度、意识识形态态印度教、伊斯兰兰教、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英国殖民统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埃及君主立宪宪制伊斯兰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传统 生活方式印度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7世纪上半期修建的巨大陵墓清真寺,堪称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美国文化:背景、特征及其表现、过程、影响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特征及其表现、影响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欧洲文化重构的背景、内容、影响?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背景、爆发、影响波兰1830年起义:爆发、目的、影响德国1848年革命:背景、爆发、影响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观目的、客观作用、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课后练习“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对文中“机会”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打破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B.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C.赢得国家独立,确立三权分立体制D.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课后练习课后练习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A、B两项都是围绕民族独立来说的,仅符合“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可排除;D项说的是美国内战,可排除;美国独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而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等,从而实践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即材料中所言“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故C项正确。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后,1787年10月31日独立报刊发杰伊的文章:“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还是分开,组成几个单独的联盟人民已经接受一种观念: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这一点,无人反驳。”杰伊的文章()A.鼓动北美人民争取独立B.主张完整保留各州主权C.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D.支持华盛顿领导的政府答案:C解析:从材料“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中可以看出,杰伊的文章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建立联邦政府,故C项正确,B项排除;1783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故A项排除;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故D项排除。第 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概况,理解其原因和影响。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概况,理解其特点和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2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一战中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3.表现:(1)中国:(2)印度支那:(3)印度:(4)在非洲:(5)在拉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在非洲,埃及爆发华夫脱运动;在拉美,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4.影响:(1)亚非拉地区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2)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参加者具有广泛性;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运动具有持续性;呈现不平衡性;影响更加深远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原因:(1)一战期间,列强驱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从事劳役,掠夺财富,激化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2)列强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4)一战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殖民统治;(5)一战客观上推动了自由民主、民族独立和民族自觉思想的传播;(6)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第二次世界大战既给人类文明带来极大的破坏,也为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创造了条件:(1)国际上: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确定了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1.背景(1)国际上: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确定了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联合国支持非殖民化。(2)殖民国:殖民主义衰落(3)殖民地:二战强化了民族民主意识。二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4)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表现: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1)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2)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3)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独立国家是如何将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独立国家是如何将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独立国家是如何将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独立国家是如何将当地民当地民当地民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得以复兴的?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得以复兴的?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得以复兴的?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得以复兴的?(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埃及)(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埃及)(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埃及)(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埃及)三、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多元并存的印度现代文化 1、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2、同时,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90年代,韩国已步入先进国家行列,它的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韩国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加坡韩国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高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回忆录卢克索神庙卢克索神庙清真寺清真寺金字塔金字塔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现代城市现代城市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二战期间的措施:民族意识的觉醒背景表现影响民族独立的高涨表现影响二战后背景:表现:意义: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特点:表现:课后练习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课后练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民主的进步运动,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项错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瓦解这一体系,故C项错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D项错误。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他们涉及的主题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反殖民主义斗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突出表现,故A项正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都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不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C项错误;墨西哥卡德纳斯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是反殖民主义斗争,故D项错误。【单元课程标准】【单元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通过万里长城、故官、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通过万里长城、故官、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意义。官学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 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私学(一)古代学校教育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官学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和教育管理机构私学白鹿洞书院: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齐国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2)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3)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评价特点:起源早;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评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2、古希腊学校教育: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二)近代大学(1)近代欧洲大学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进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拿破仑【法】大学区制洪堡【德】柏林大学创办者美国大学(世俗化、商业化)美国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平等性为美国大学的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分。就像美国人喜欢说的,只有天空才是边界(only sky is the limit)。平等是创新的土壤,有安全感的团队,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碰撞中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创新。美国大学(服务社会)耶鲁大学办学目的:“使青年能够胜任无论是社会机构还是教会机构的公共职务。”(2)近代中国大学北京大学:a.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的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