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 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部编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的贲卦彖传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1、中
2、华文化形成时期的特点(1 1)多元起源)多元起源(2 2)中原核心)中原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中原华夏族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率先成为核心区域,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多元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1)背景:)背景:内迁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认同社会社会出现大变革出现大变革,礼,礼崩乐崩乐坏坏。(
3、2 2)表现)表现春秋:春秋:孔子孔子对西周的礼乐文明对西周的礼乐文明进行阐述进行阐述,形成儒家形成儒家文化的文化的思想核心。思想核心。战国: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局面出现,成为,成为后世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 3)影响)影响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2、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3、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1 1)背景)背景(2 2)表现:)表现: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
4、学的正统地位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3 3)影响)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秦汉成为中华文化的定型时期秦汉成为中华文化的定型时期4、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1 1)原因)原因(2 2)表现:)表现:(3 3)影响)影响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玄学盛行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玄学盛行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唐朝:唐朝: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宋代: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
5、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朱熹强调、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提倡“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人们的精神世界,但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5、明清时期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1 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
6、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制,倡导经世致用(2 2)康雍乾时期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愈演愈烈,思想钳制空前,想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成为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近代中华文化的华文化的潮流潮流(2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时,抨击封建思想,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价值目标。(3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以后,马克思
7、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在中国广泛中国广泛传播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6、近现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 1)政治政治: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与民族融合、科举制发展完善。、科举制发展完善。(2 2)经济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奠定物质基础。(3 3)思想: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统一的文化政策,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4 4)文化:)文化:中华中华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兼收并蓄(5 5
8、)教育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6 6)地理地理:位置相对隔绝,位置相对隔绝,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7 7)文字:汉字为维护政治统一和文明连续提供重要力量)文字:汉字为维护政治统一和文明连续提供重要力量思考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1.重视以人为本(伦理观)重视以人为本(伦理观) 代表: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代表: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2.2.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政治观)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政治观)孔子:统治
9、者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孔子:统治者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反对苛政; 管子:顺应民意;管子:顺应民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尚书泰誓上泰誓上樊迟问知。子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尽心章句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
10、,我生育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之。管子管子牧民牧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胞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胞饱而身毙。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卷吴兢贞观政要卷1 1君道君道3.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1 1)代表:)代表: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时期,老子提出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道”的概念,指出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11、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提出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存,不为桀亡”即即“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的思想。(2 2)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 ,摒弃了天命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 ,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体, ,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 ,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4.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
12、情怀(家国观)代表:代表:孔子、孟子、墨子孔子、孟子、墨子: :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传统文人士子的价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人士子的价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 5.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价值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价值观)表现:表现:周朝统治者主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贤者举而上
13、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以为官长”。孟子: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孔子孔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孟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长。墨子墨子6 6.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
14、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孟子:孟子:“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的气概; ;屈原: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7 7. .和而不同(处世观)和而不同(处世观)孔孟:人性美德,孔孟:人性美德,“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太史伯太史伯 【翻译翻译】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反之则不继。反之则不继。 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孔子 天时不如
15、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孟子1.特点(1)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3)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4)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连续性。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
16、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拓展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 1919年,民主主义者学“思想文化”。(4)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17、 摘自习近平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古代:从先秦到明清(图表)近代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性多样性多样性包容性包容性凝聚性凝聚性连续性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小结课堂检测1.冯天瑜教授在中华文化史中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A.从神本走向人本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C.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D.沉暮与开新2.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3.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艺界的青年人一度把传统文化中个人安身立命之所的“家庭”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刻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这反映出当时( )A.文艺界主导了新思想潮流B.追求新思想成为文艺青年的时尚C.个人主义已成为国民共识D.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