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和发展:(1)过程。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
2、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2)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3)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4)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时期表现晚清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3、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民国初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岀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
4、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1)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表现文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
5、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3)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传入欧洲影响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中华
6、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1.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佛、道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选A。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
7、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正确。2.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解析】选C。根据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等佛经译文的改动可知,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故C正确。【深化点拨】理学,以儒学为主导,继承孔孟正宗的治
8、国学说,又吸收了佛道两教关于宇宙、自然、人生命运学说,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3.(2020全国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解析】选C。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
9、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也产生并缓慢发展,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栏目的问题在各类问题中占比将近一半,正是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表明这类“诸国富强之术” 适应了兴办实业的时代需求,故选C;占比42.5% 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属于“西学”范畴,排除A;维新思想深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主流思潮”必须要得到官方认可,被大众接受,排除D。4.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民主与科学思想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以后,特别
10、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5.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B.造纸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印刷术D.火药和指南针【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指南针。只有D符合题意。所以选D。【补偿训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11、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解析】选D。把握关键信息“新兴资产阶级”“军事”“战胜本国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药,故选D;A、B、C与“军事”的信息不符,排除。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响。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B.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解析】选B。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从东方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影响西方,属于“中学西传”,不是“西学东渐”,
12、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学西传”已成为主流,排除C;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7.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材料二“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3、”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材料三“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审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
14、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解析】第(1)题,材料一认为“泰西诸国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材料二认为西方的传教士“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着眼于中西文明的交融。第(2)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指出“(西学)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知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材料二认为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第(3)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论证。答案:(1)不同:朱: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差异)。樊:着眼于中西文明的联系(交融)。(2)积极影响: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推动中国融入世界。(3)特点说明西学的传播渠道多新式学堂;西学书籍;外籍教师;留学生(先进知识分子)西学的内容更广泛科学技术;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西学传播影响深刻思想启蒙;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