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158033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1.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1)概况。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2)主要成就。表现哲学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

2、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雕塑和建筑艺术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史学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2.古罗马文化:(1)法侓。成就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评价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

3、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3)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5)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二、中古西欧文化1.背景:(1)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

4、,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2.特点:(1)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 竞争共存。(2)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3.影响:(1)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2)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3)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1)帝国由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2)主要表现。概况宗教东正教的形成: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

5、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两派天主教和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法律査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文化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3)特点: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俄罗斯文化:特点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与宗教密切联系表现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进入基督教文化圈。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6、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1.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佛、道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

7、选A。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佛、道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正确。2.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解析】选C。根据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等佛经译文的改动可知,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借助儒学实现本土化,故C正确。【深化点拨】理学,以儒学

8、为主导,继承孔孟正宗的治国学说,又吸收了佛道两教关于宇宙、自然、人生命运学说,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3.(2020全国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解析】选C。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中

9、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也产生并缓慢发展,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栏目的问题在各类问题中占比将近一半,正是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表明这类“诸国富强之术” 适应了兴办实业的时代需求,故选C;占比42.5% 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属于“西学”范畴,排除A;维新思想深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主流思潮”必须要得到官方认可,被大众接受,排除D。4.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民主与科学思想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C.问题与主义之争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选D。根据所学

10、知识,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5.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B.造纸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印刷术D.火药和指南针【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指南针。只有D符合题意。所以选D。【补偿训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

11、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解析】选D。把握关键信息“新兴资产阶级”“军事”“战胜本国封建势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药,故选D;A、B、C与“军事”的信息不符,排除。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响。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B.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解析】选B。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从东方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影响西方,属于“中学西

12、传”,不是“西学东渐”,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学西传”已成为主流,排除C;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7.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材料二“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

13、,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材料三“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审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

14、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解析】第(1)题,材料一认为“泰西诸国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材料二认为西方的传教士“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着眼于中西文明的交融。第(2)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指出“(西学)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可知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材料二认为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第(3)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论证。答案:(1)不同:朱:着眼于中西文明的比较(差异)。樊:着眼于中西文明的联系(交融)。(2)积极影响:西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推动中国融入世界。(3)特点说明西学的传播渠道多新式学堂;西学书籍;外籍教师;留学生(先进知识分子)西学的内容更广泛科学技术;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西学传播影响深刻思想启蒙;观念更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近代化-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