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电负性、电负性 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电负性电负性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
2、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电负性电负性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电负性电负性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力 。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作为相对标准。作为相对标准。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
3、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电负性电负性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力 。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作为相对标准。作为相对标准。越大越大3、电负性、电负性 原子的价电子原子的价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概念:不同元
4、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电负性电负性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力 。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 作为相对标准。作为相对标准。4.0越大越大结论:结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结论:结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结论:结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
5、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减小短周期中,短周期中,F的电负性最大,的电负性最大,Na的电负性最小的电负性最小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
6、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小于小于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
7、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小于小于大于大于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
8、、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小于小于大于大于1.8左右左右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
9、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小于小于大于大于1.8左右左右越小越小电负性应用电负性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A、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 1.
10、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类金属”(如锗、锑等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的电负性则在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B.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 ,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越活泼。越大越大小于小于大于大于1.8左右左右越小越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元素 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
11、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元 素的化合价为素的化合价为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学键的类型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元素 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
12、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元 素的化合价为素的化合价为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学键的类型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弱弱正值正值、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元素 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
13、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元 素的化合价为素的化合价为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学键的类型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弱弱正值正值强强负值负值、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元素 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
14、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元 素的化合价为素的化合价为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学键的类型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弱弱正值正值强强负值负值大于大于离子离子、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素,元素 的化合价为的化合价为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
15、的能力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元,元 素的化合价为素的化合价为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化学键的类型A.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B.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 1.7,它们之,它们之 间通常形成间通常形成 键。键。共价共价弱弱正值正值强强负值负值大于大于离子离子小于小于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
16、属性的关系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注:注:稀有气体为同周期中电离能最大。稀有气体为同周期中电离能最大。第一电离第一电离能:能:AA,AA。练习练习1.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B.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递增的趋
17、势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递增的趋势D.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练习练习1.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B.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递增的趋势D.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形成化合物时,电
18、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B练习练习2. 下列不属于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下列不属于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C.判断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学键类型 D.判断单质的熔沸点判断单质的熔沸点练习练习3. X和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的短周期元素,Xm+和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的原子半径比Y小小B.X和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电负性:X
19、Y D.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XY D.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XY D.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XB.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C. 电负性:电负性:D. 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练习练习1. 下列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下列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1s22s22p3 1s22s22p5则下列有关的比较中正确的是则下列有关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第一电离能:第一电离能:B.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C. 电负性:电负性:D. 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A练习练习2.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根据表中信
20、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短周期元素代号短周期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原子半径/nm0.1600.1430.0890.1040.066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2326,22A.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QC.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R2L2D. M与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练习练习2.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短周期元素代号短周期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原子半径/nm0.1600.1430.0890.1040.066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2326,22A.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QC.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R2L2D. M与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