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文 化 生 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思想政治2023内 容 索 引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素能 精准突破研专项 前沿命题课程标准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强基础强基础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民族文化重要标志演进多样性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征。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个性普遍规律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繁荣的必然要求。基本特征重要动力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4.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即使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一定认同,但正确的态度是必须尊重(1)态度:既要认同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
3、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本民族旁栏边角旁栏边角1.阅读教材P30相关链接的内容,查阅我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2.阅读教材P32引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名言,阐释其中的主要观点。提示 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查阅和了解。提示 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揭示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易错易混易错易混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
4、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混淆。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3.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析 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解析 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文化的多样化与文化的多元化是一回事。()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解析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
5、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来说,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解析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答题要语答题要语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4.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二、文化交流与传播二、文化交流与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观念、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人口迁徙、及其
6、他途径。3.文化传播的媒介(1)含义: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2)形态:传媒大体出现了、文字、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信息情感商业贸易教育口语印刷4.大众传媒(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2)优点:依托现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手段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广播网络信息技术传递沟通共享5.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要求文
7、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更不意味着在交流中趋同,化多样为单一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的使者。中华文化外域文化优秀文化中华文化旁栏边角旁栏边角1.阅读教材P34所引述的培根的名言,阐述其强调的主要思想。2.阅读教材P36第一段,从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四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中选择一个典故给同学作解释。提示 文化传播能够增强知识的价值,文化传播十分重要。提示 例如,驿寄梅花,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意思是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易错易混易错易混1.
8、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2.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3.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和途径。()解析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解析 现代传媒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解析 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解析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解析 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答题要语答题要语1.文化传
9、播的重要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2.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素能增素能 精准突破精准突破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核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新教材动向部编版新教材必修四,用整整一课的较长篇幅阐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个重要问题。详细论述“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等关键问题。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言,新教材保留了文化多样性的成因、重要性,以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教育部2020年修订的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强调: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核
10、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新高考趋势自主命题卷和全国卷对本考点均有考查,试题难度中等。考查的重点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等。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查较多。我国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我国主张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应交流互鉴。这些主张和观点会成为高考试题命题的具体情境,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关键能力,以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1.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典例突破典例1.(2020全国卷)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
11、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A. 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B解析 “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明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符合题意;
12、“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表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符合题意;判断文化先进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并且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而不是规定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错误。故选B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1.(2020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
13、”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 B.C. 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在“国际茶日”,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感受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入选;在线上活动,共享茶文化的韵味,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排除;“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组成
14、部分,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排除。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2017全国卷)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A解析 国外记者和作家宣传中国的革命文化,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正确;80多年来长征精神影响至今,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历久弥
15、新,正确;文化内涵是对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排除;大众传媒只能扩大革命文化的影响范围,不能决定其有没有价值,排除。答案为A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归纳总结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项目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
16、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错误倾向割裂文化的个性与共性:一是只看到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看不到普遍规律;二是只看到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却抹杀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注意事项不能认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典例突破典例2.(2019全国卷)2019年
17、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点错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
18、的重要途径是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材料中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796件(套)文物返还中国,体现了尊重各民族文化,各国应共同努力保护文化遗产,符合题意。故选A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3.(2017全国卷)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
19、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B.C. 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红色文化对两国意义重大,但不可能成为“主导”因素,也不可能“规定”各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夸大了红色文化的作用;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也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正确。故选C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4.(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
20、,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
21、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归纳总结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
22、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反对 民族虚无
23、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二文化交流与传播核心考点二文化交流与传播新教材动向部编版新教材必修四,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作了详尽阐释,指出“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肯定“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但新教材未系列化呈现文化交流的途径,同时也未说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把着眼点放在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价值认同上。教育部2020年修订的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指出: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新高考趋势自主命题卷和全国卷对本考点均有考查,试题难度中等。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当前,人们面临一系
24、列重大挑战,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尤其重要。我国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求文化和文明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因此,文化交流与传播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我国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主张的政治认同,将在今后的考试中显示更加重要的地位。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角度角度.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典例突破典例.(2020全国卷)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25、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A. B. 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C解析 本题以中法文化交流为背景,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推动中法文化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正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不是丰富文化多样性,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排除;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是强调随着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拓展,不是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的目的,排除。故选C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考题点
26、睛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对应训练1.(2020天津卷)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我国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武术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27、,有利于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项符合题意;“引领世界体育发展”的说法错误,A项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C两项不符合题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2020江苏卷)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28、是文化传播,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说明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商业贸易,排除;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故选D项。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2018海南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
29、运共同体()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A.B.C.D.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D解析 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弱化;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要求,错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4.(2018江苏卷)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
30、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 本题要求说明异国小镇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首先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回答;然后联系材料,说明商业贸易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最后说明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31、归纳总结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项目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地位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项目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意义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加速了文化的
32、交流与传播、融合与创新侧重点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联系文化传播以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2.加强文化的交流 必要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意义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
33、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措施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途径:拓宽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借鉴: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4、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前提: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本民族文化,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反对:守旧主义与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研专项研专项 前沿命题前沿命题非选择题对文化传播的考查非选择题对文化传播的考查题型导考 题型考查内容意义说明类非选择题 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对文化传播的意义典例突破(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
35、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运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
36、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解题流程 信息指引审设问定方向析材料定知识关键信息:高铁全产业链输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关键信息:培训当地铁路员工扩大人员往来和交流关键信息:中国铁路沟通民心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突破指引勤提醒勿失分失分原因1:泛泛使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堆砌教材理论失分原因2:不会归纳材料和信息提取,原文摘抄材料失分原因3:未真正领会高考题重在分析的道理,分析不充分组答案用术语素养指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本题以中国铁路“走出去”推动文化的传播设置试题情境,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等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结束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