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187922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PPTX 页数:301 大小:6.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1页
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1页
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1页
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1页
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20 世纪前的西方史学 一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 二中世纪的欧洲史学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 五19 世纪的西方史学 第二节 20 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 一倡导新史学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不断扩大 三历史学分支学科和跨学科史学方法 四关注现实和历史研究问题意识的加强 第三节 20 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 一法国年鉴学派 二历史人类学 三全球史 四环境史 五历史哲学 六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萌生和最初的发展时期, 它与后来的古罗马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即古典史学阶段。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希腊文“历史” ()

2、一词,原意是“通过对目击者的调查, 获得事实的真相”。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Homeric Epic)包括伊利亚特(the Iliad)和奥德赛(the Odyssey)两部分,基本上用伊奥尼亚方言写成,内容主要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战争。荷马史诗是用史诗形式记载希腊民族幼年阶段的史书。 伊利亚特分为24篇,约1.5万行诗句,描述特洛伊战争的经过,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名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叙述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 奥德赛约1.2万行诗句,同样分为24篇,描写希腊将领奥德修斯胜利后,归国途中的十年漂泊。叙事集中在最后一

3、年的几十天。两部史诗风格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评价称:伊利亚特是简单史诗兼英雄史诗,奥德赛是复杂史诗兼性格史诗。 希罗多德历史 这部巨著以希波战争为主题, 描述了从利底亚的克罗苏斯的统治时期(公元前560前548年), 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击败波斯人的入侵之前希腊与小亚细亚之间的关系。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用叙述体撰写的通史性著作。希罗多德重视探求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重视历史的警世作用,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在公元前430年完成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的先河。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是一场发生在以斯

4、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为首阿卡同盟两大城邦集团之间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修昔底德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自称战争一开始就有了记述这次希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战争的想法。 该书有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解释和理解历史发展、纪年方法不精确等瑕疵。但作者资料收集广泛,史料考订严谨,以求真的态度对待历史现象,探讨了政治、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特别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全书文字生动流畅,史料翔实,为后世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古代军事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家出身雅典贵族,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因安菲波利斯战役中驰

5、援不力,被驱逐出雅典。二十年后返回雅典,不久去世。 色诺芬希腊史、长征记 色诺芬是抱着续补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目的开始写作史学著作的。这部希腊史所叙的史事始于公元前411年,而且恰好从修昔底德断笔的句子开始衔接,止于公元前362年的曼提尼亚战役。 长征记是色诺芬最出色、流传最广泛的著作。全书共七卷,大体是根据色诺芬自己行军中所作的记录整理而成,记载公元前401前400年,希腊万人军从萨狄斯出发,去波斯助小居鲁士争夺王位,无结果,途径“两河流域”、亚美尼亚、小亚细亚返抵黑海沿岸特拉皮佐(Trapezos)的历程。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公元前354

6、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生于雅典,苏格拉底的弟子,反对希腊的民主制度,拥护斯巴达的贵族专制政体。 费边毕克托罗马史 第一位著名的罗马历史学家是费边毕克托(Fabius Pictor,约生于公元前 254 年)。他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其祖先中有多人曾当选为执政官, 世有清名。毕克托曾在罗马军队中供职,亲身参加过第二次布匿战争。他写 了一部罗马史,始自传说时期,止于公元前3世纪末年,对第二次布匿 战争的经过有精详的记载。波里比阿和李维都曾读过毕克托的著作,李维曾以崇敬的心情,称毕克 托 为 罗 马 “ 最 古 老 的 历 史 家 ” 。加图罗马史源论 罗马史源论(Origins)7卷,是第一

7、部用罗马民族语言写成的历史著作,前3卷追述了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邦的起源,第4、第5卷专记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第6、第7卷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至公元前149年间的历史事件。书中资料有不少是作者的亲身见闻,翔实生动,但原书早已散失,只有从他人的征引中略窥其貌。 加图(Cato the Elder,又 译 为 老 伽 图 , 公 元 前234前119),古罗马史学家,出身罗马显贵,曾任执政官和监察官。他是罗马贵族中保守派的典型代表,鼓吹“罗马至上”,竭力维护罗马传统,致力于抵制希腊文化的影响。 恺撒高卢战记、内战记 高卢战记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恺撒的代表作,记述他在高卢征战的经过以及他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

8、情况。全书共7卷,公元前58年至前52年基本上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但恺撒直至公元前50年才离开高卢,因此缺了两年的事迹,为了补起这一空缺,恺撒死后,他的幕僚、史学家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8卷。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置功过是非于客观的叙述中,全书除了卷2之59节、卷5之54节、卷6之11节三处采用第一人称外,其余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的。 恺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或称恺撒大帝,古罗马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演说家、作家、历史学家。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 ,一译萨鲁斯特 ),著有朱古达战争、喀提林阴谍、罗马史。朱古达战争史所记的是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用

9、兵努米底亚同其国王朱古特交战的史事。在萨鲁斯特看来,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长期的、血腥的、胜负难分和反复无常的战争”,而且是“第一次对贵族的横傲进行抵抗的战争”。 在这部著作中,撒路斯提乌斯详细描述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尤其关注作为地中海强国的罗马在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罗马社会道德的败坏是罗马共和国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因素。 书中三处使用了插叙这种叙述手段,这种写作形式普遍出现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作家的著作中。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公元前84前34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 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 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

10、59公元17)一生亲历了罗马共和向帝制的转变,领略过奥古斯都时代的繁荣,他为了挽救中后期的罗马,避免罗马共和国覆灭,用毕生的精力著述了罗马史巨著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即建城以来史,亦称罗马史,共142卷,记述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9年的史事。李维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他兼具历史学家的公正与良知和文学家的才华。 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古罗马历史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城(今帕多瓦)。 普鲁塔克(Plutarch) 希腊罗马名人传 希腊罗马名人传,亦称传记集,普鲁塔克的代表作,共5

11、0篇,深刻地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印记,完善了自色诺芬草创以来的传记体史书的体例,最终确立了西方史学中传记体史书的地位,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l20)是古代希腊、罗马最杰出的传记作家和道德学家。 阿庇安(Appian )罗马史 罗马史上始于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时期,包括罗马将近900年的历史。流传至今的罗马史有11卷是完整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西班牙战争史、布匿战争史、马其顿战争史、米特里达梯战争等以及内战史。 从体例上看,大体上是以国家或重大事件命篇名,每一次战争用一卷叙述始末,每一篇构成一个历史专论,可以说是

12、西方史学史上的纪事本末体。 阿庇安(Appian,约公元95165),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希腊人,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一生的实际和家世不详。早年在家乡官居要职,享有权势,后寓居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拥护者和鼓吹者,曾任皇帝哈德良时期金库检察官、埃及财政督察等职。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日耳曼尼亚志 、历史、编年史 日耳曼尼亚志是塔西佗另一著作阿古利可拉传的姊妹篇,也是现存的有关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最早的、最详细和最完备的文献。 恩格斯在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等著作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主要史料

13、之一。日耳曼尼亚志中对日耳曼人的起源和传播的描述,还成为后来“日耳曼起源说”和“罗马起源说”这一历史论争中的重要证据。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56120),古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波里比阿(Polybius)罗马史 亦称通史,由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开始,主要叙述了公元前220前146年间的历史,共40卷。详细论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罗马打败迦太基、征服地中海东部的原因,但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前5卷,叙述到公元前216年,其他则以片断或引用的形式存在

14、于李维及普鲁塔克的著作中。波里比阿在罗马史中提出了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深化了希腊史家倡导的垂训史观,主张“以史为鉴”。 波里比阿波里比阿(约公元前201前120),古希腊著名史学家,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作为当时人写当代史,视野开阔,史料准确,注重历史的因果关系和真实性,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体现了古希腊史学传统,成功地发展了修昔底德史学的基本精神。 神本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不是自发的历史过程,而是神定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也支配万物,包括国家、民族和个人。圣经具有绝对的权威,它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 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成为中世纪欧洲史学的理论基础。

15、这样,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一改古希腊、罗马史学致力于对历史真实的追求,而是对圣经和神学教义的诠释。卡西奥多罗(Cassiodorus)哥特史、文牒汇编 文牒汇编保存了不少研究哥特王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保罗(Paul the Deacon)伦巴德人史 主要内容为日耳曼部族中的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建立王国的历史。该书始于上古神话时期, 止于744年, 收集有不少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献资料。马可波罗游记 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

16、、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该书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 格雷戈里(Gregory of Tours)法兰克人传 第1卷始自“创世纪”,最后1卷终于公元591年,事愈近则记述愈详。从书中大部分内容跨越的时间来看,它可以被称作为格雷戈里时期的当代史。 20世纪美国的著名史学家JW汤普森在其史学名著历史著作史中对法兰克人史有过很高评价:“在图尔主教格雷戈里的著作中,中世纪史学迈入了大踏步前进的时期,树立了楷模,规定了形式,

17、唱出了尔后600年(公元600-1200年)间基本上占统治地位的主调”。 格雷戈里是法兰克王国第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历史学家,著有法兰克人史、奇迹集、教父列传等,被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艾因哈德(Einhard)查理大帝传 爱因哈德流传下来的著作有五种,其中以查理大帝传最有价值。这部著作写于他住在塞利根施塔特期间。加洛林时代的文风专以摹仿古典作家为能事,艾因哈德撰写查理大帝传也是以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凯撒传为蓝本的。这部传记虽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多溢美之词, 但仍不失为一部传世之作。查理大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和个人喜怒哀乐及隐私等,都跃然纸上。 艾因哈

18、德约在公元770年出生于法兰克国家东部美因河下游一个有地位的封建主家庭里,779年后被送进富尔达修道院受教育。由于艾因哈德学习出色,才智过人,在他刚过二十岁的时候被这个修道院的院长鲍古尔富斯推荐到查理的宫廷去供职。 比德(Beda Venerabilis )英国教会史 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教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Augustin)受命来不列颠布教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作者为搜集材料,煞费周章。他在书的前言中列举了许多教会人士从不列颠各地区,甚至远自罗马教廷为他提供资料。作者本人除利用前人著作之外,也尽力在本地区征集口头或文字材料。这就使得 大 量

19、珍 贵 史 料 凭 借 这 本 名 著 保 存 下 来 。比德(约673735),生于韦尔河(Wear)畔,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卓越历学史家。他毕生的著述成果,计三十六种(一说三十七种)。著述的大部分是对圣经的阐释,有些是对圣徒的记述,还有一些以天文、历法、音乐、哲学、语法、修辞、算术、医药等为内容的作品,则是供听课者学习的教材。 鄂图(Otto von Freising )编年史、皇帝腓特烈传 鄂图(约 11141158),弗赖辛的主教,中世纪德意志著名史学家,著有编年史和 皇帝腓特烈传,前者记述了圣经“创世纪” 到1146年的世界历史进程;后者主要记述了腓特烈皇帝的军事生涯。涅斯托尔(Nes

20、tor) 往年纪事 往年纪事是关于基辅罗斯的重要而著名的编年史,写于12世纪初。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作者是基辅城的佩切拉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该书运用传说、神话、英雄歌谣等民间口头创作的文学形式,上溯斯拉夫人的起源, 下至1110 年, 详细记载了留里克称王、奥列格建国、王公们的征伐和内讧、 争当基辅大公的经过、对外征战、王朝世系的更迭, 以及基督教都主教和大主教产生的过程, 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 保 存 了 大 量 有 价 值 的 历 史 文 献 资 料 。 往年纪事中关于基辅罗斯建国记述的影响持续数世纪而不衰,一直到18世纪始终被看作对史实的追述

21、或传说。但后来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成为东斯拉夫史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往年纪事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三种。第一种版本大约是1113年由涅斯托尔撰写的。第二种版本是由维杜比茨修道院院长西尔韦斯特尔()于1116年编写的,收在拉夫连季编年史中而流传下来。第三种版本是基辅佩切拉修道院大约于1118年修编的,收在伊帕季编年史中。一般认为第一种版本最接近原书。 加尔编年史 作者是鲍莱斯瓦夫三世宫廷一名本笃会修士,着重记述皮亚斯特王朝的历史。 德乌戈什(John Dlugpsz)波兰通史 德乌戈什力图在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下, 描述波兰的历史进程, 对波兰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斯马斯波希米亚编

22、年史 具体描述了1125年以前捷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达利米尔编年史 韵文体的编年史,记述从捷克始祖至十四世纪初的全部历史。人文主义史的基本理论特征 历史是人的主动活动的记录,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历史的主人是人,历史发展的中心是人,而不是上帝。 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欧洲史学出现了世俗化过程。圣经失去了中世纪时的绝对统治地位, 历史研究的重心不再是教会史或以教会活动为中心的编年史。布鲁尼(Leonardo Bruni)佛罗伦萨史 布鲁尼(13701444),1370年出生于阿雷佐(Arezzo),故也被称为利奥纳多阿雷提诺(Leonardo Aretino),曾任佛罗伦萨执政官 ,1444年谢世。布

23、鲁尼是西方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先驱之一。他对希腊和拉丁的古典文学作出极大贡献,促成了对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狄摩西尼、柏拉图及埃斯基涅斯(Aeschines)的翻译。他是“继古代(史家)楷模之后写出历史著作的第一位人文主义者”,首先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人文主义” 思想,开一代史学风气。布鲁尼与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里(Niccol Machiavelli )佛罗伦萨史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浪漫喜剧剧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他曾投身政治,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十人委员会秘书长,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华。在共和国遭到颠覆、君主制复辟的时候,他遭到逮捕后又被释放,在佛罗伦萨近郊的乡间过

24、着隐退的生活。 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他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523年朱理当选教皇,为克莱芒七世,重新起用马基雅维里,让他编写佛罗伦萨史(The History of Florence),他将新书献给教皇,被赏赐120金币。该书被后人认为是“人文主义史学的结晶”。马克思对其有高度评价, 认为这是“一部杰作”。佛罗伦萨史的主要内容,始于日耳曼人入侵,止于15 世纪末洛伦佐 美第奇病故。佛罗伦萨史通过人的活动

25、描述佛罗伦萨的历史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究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企图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佛罗伦萨史运用夹叙夹议的史学手法,通过议论提出了有产阶级和民众之间的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思想,首次试图探讨国家及政权的本质,而不是像之前一切归咎于神意。该书是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史学思想的优秀代表作,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宗教史观,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来描述和解释历史,集中体现了其史学“历史与政治一体”的特点,并最早涉及了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者认为其“已经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意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马基雅维里与佛罗伦萨史俾安多(Flavio Biondo )罗马衰亡以来

26、的千年史 俾安多(13881463),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精于古物鉴定,对欧洲考古学的兴起有奠基之功;同时熟悉史料的存在状况,并善于考证史料的真伪和辨别史料价值的高低。他毕生研究罗马史以及西欧各国兴起的历史,建树颇多,利用丰富的原始资料,见解独到。其代表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等。 学界普遍认为是他率先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 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共有31卷,所述史事始于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对罗马帝国疆域的大举进攻,广泛论述了从公元410年西哥特族人劫掠罗马城到1442年的欧洲和基督教国家的历史,并记载了这一时期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和意大利

27、人的尊严、荣誉重新勃起的历史。这部书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古物鉴定,精于史料鉴别和考证,按编年体裁撰写,并最早提出“中世纪”一词的最初概念,为人文主义史学界提供了新的世界史分期方法,是俾安多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近代史学一个里程碑”。 俾安多与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康敏斯(Philippe de Commines)回忆录 康敏斯不仅是学者,而且是地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15 世纪末,他曾奉命出使威尼斯和米兰,深受当时意大利文化的熏陶。他的代表作是 卷本回忆录, 强调国家统一, 注重分析历史进程的因果联系,是一部体现人文主义政治史观的杰作,对16世纪后的法国政治史研究产生了深

28、远的影响。 康敏斯(1447 1511 ),被誉为“第一个真正的近代作家” (the first truly modern writer)以及“自古典时代以来第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哲学思考的历史学家”。波丹(Jean Bodin)理解历史的方法 让波丹(Jean Bodin, 15301596),近代西方著名宪政专家,法国政治思想家,杰出的法理学家、历史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因他的主权(sovereignty)理论而被视为政治科学之父。从1566年起,他相继出版了史学易解(亦译理解历史的方法)和论政体六书两部著作,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 理解历

29、史的方法,是欧洲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理论著作,也使得他成为近代早期欧洲最杰出的史学思想家。在此书中,他探讨了历史的价值、历史的本质、历史著作的形式和类别、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以及如何把握历史的分期等诸多问题。他反复强调并阐述了历史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实用价值,强调了历史著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主张研究历史要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即先研究世界史、然后再研究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历史。 在我国,李大钊在古与今中介绍和赞赏波丹对于历史退步学说的批判,并在史学思想史中对波丹的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李大钊指出,波丹企图建立一种新的历史学说,以代替中世纪流行的观念,高明之处是于实用的倾向中含有科学价值

30、的追求,而且他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实际受益于他的法律研究,其历史观是对伊壁鸠鲁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政治史观点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就地理问题而言较之孟德斯鸠为显著;波丹举许多例子说明“七”、“九”、“十二”等一些神秘的数字决定了帝国的生存期,包含占星术的理论;波丹对历史过程的思考并没有将历史进步延伸到未来,不过又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类在地球上的境遇,避免了宿命主义。 李以批判的眼光揭示波丹史学观念的贡献与局限,认为“鲍丹的新历史观,在史学上的贡献,如此其大,我们不能抹煞他的伟大的功绩”。波丹与理解历史的方法托马斯 莫尔(Thomas More )理查三世传 理查三世传和维吉尔的英国史一起被视为英国最早的

31、人文主义历史著作。该书以罗伯特霍莫写作的编年史为依据,在写作中模仿罗马历史学家的形式,像修昔底德那样虚构了许多演说辞,并且有意避免将事件按年代罗列,而精心设计、组织,使整部著作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散文式的历史写作影响深远,缩短了与欧洲大陆人文主义史学的差距。该书也被文学史家认为对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有重要的影响。托马斯 莫尔与理查三世传培根(Francis Bacon )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 培根,英国启蒙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律师、法官和作家,他将归纳方法引入科学研究,从而开创了实验科学的时代,并最终献身于科学实验。他为历史学贡献了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并且在自己的散文中

32、,提出历史是人们学习政治、为人处事的最好教材这一影响深远的观点。不过可能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在历史写作中,并不仔细分辨史料的来源,甚至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创造出史料。 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对政治立法描写完整,但却忽略当时的人文主义发展,同时对经济等问题也总是从立法者的角度当做行政问题对待。作者还按自己的理解删改了部分资料,将在个人见解和其他材料以精确史实的外貌加入其中。虽然这些都是为了澄清和阐述问题而无意为之,但这部记述亨利七世的“短文”,却因文笔出众、分析透辟、见解精明、描绘卓越从而对后世论述这一主题的历史著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不过,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最终被兰克以后越来越强调历史的

33、客观性的批判历史学家们请出了信史的行列。 培根与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 佛拉西斯( Matthias Flacius Illyricus )马格德堡世纪史 以支持路德新教改革的历史学家弗拉西斯(1520-1575)为首的7位编者在马格德堡编写的基督教历史丛书,因编写地得名。首次出版于15591574年。共13卷,每卷记录百年历史,记事止于1298年,记述公元纪年以来13个世纪的历史。 作为基督教历史书,该丛书在历史的创造者、世界历史进程以及历史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不意外地保留了中世纪的观念,坚信上帝的作用。 但在宗教改革时期,编写历史也是新教用来与罗马教廷对抗的手段。因此该丛书堆砌大量历史资料,

34、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证明教皇是与基督对立的伪基督,天主教会是伪基督的帝国。但因其反对教会的态度,迎合了当时世俗王公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欢迎,出版后有很大影响。佛拉西斯与马格德堡世纪史手稿巴洛尼奥(Venerable Cesare Baronius)教会年代记 因为马格德堡世纪史的成功,教会在特伦特宗教会议(15421563)上决定编写新的教会史与之对抗。基督教历史学家、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红衣主教巴洛尼奥受命进行这项工作。经过巴洛尼奥十数年的刻苦钻研,教会年代记第一卷于1588年由梵蒂冈出版社出版,其余11卷也在1607年之前陆续出版。 该书编年止于1198年,严格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其编撰形式与马格

35、德堡世纪史相近,同样资料丰富。巴洛尼奥本人学识丰富,且有梵蒂冈图书馆的大量藏书作为后盾,以神学理论探讨为目的,针对马格德堡世纪的论点,他逐条进行证伪。这种写作方式在当时的读者看来比较枯燥,因而该书没有取得教廷期望的巨大影响力,但在历史学方法上这种证伪的方式值得高度评价。巴洛尼奥在教会年代记中首先使用“黑暗时代”这一术语描述公元500年到1000年的欧洲文明。 巴洛尼奥(15381607),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红衣主教、历史学家。弗兰克(Sebastian Franck) 弗兰克曾加入新教, 尽管很快又退出, 但仍不时受到迫害。他的史学著作世界志、德国史和编年史、年代记和历史典籍等, 强调历史进程

36、实际上就是向理性前进的过程; 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历史按照一定合理的顺序发展变化。 弗兰克(Sebastian Franck,14991543),16世纪德国的自由思想者、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激进的改革者。理性主义史学思潮的特点 强调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视经济、文化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研究的领域明显地扩大了;崇尚理性的力量,用理性的科学分析代替盲目的信仰,通过历史研究痛斥教会的荒谬、虚伪和凶残;在历史研究中则倡导批判主义精神,不囿旧说,勇于提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开始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历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 Ba

37、ron de Montesquieu )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1689 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论法的精神等。他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罗马的有关史料来阐发作者的政治主张,反对当时的专制暴政,为共和国制度提出历史与理论的辩护。他认为罗马史的关键所在,就是“罗马人由于本身遵守的原则征服了所有的民族;可是当他们的目的一旦实现的时候, 他们的共和国反而无法维持了。应当改变他们的统治制度, 而在这新政府中所应用的、和先前的原则相

38、矛盾的原则却把罗马的伟大搞垮了”。伏尔泰(Voltaire )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政论家,在实践上,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同时也被后人尊称为“启蒙主义史学大师”、“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路易十四时代出版于1751年。在本书的漫长写作期间,因逃避政府通缉,他于1734年逃往西雷,1737年逃往布鲁塞尔。到1751年本书脱稿时为止,著者在二十年间被放逐五次,被囚禁两次。这部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而且也涉及科学

39、、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伏尔泰谈到撰写此书的目的时说: “作者企图进行尝试,不为后代叙述某个个人的行动功业,而向他们描绘有史以来最开明的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这种观念对当时和后来的西方史学发展,特别是文化史的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而且也被公认为是近代文化史学的滥觞。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和朗松在评价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每一章都是一篇明晰畅达和才思充溢的杰作。他(伏尔泰)把许多材料缩写成短小精悍的故事,引人入胜。” 风俗论是路易十四时代的姊妹篇。伏尔泰认为,世界并不是为几个君主和效力于君主的人而存在,历史学家不应该为某些暴君 而把整个人类当成牺牲品。因

40、此,历史学家应更多地研究各民族的风俗和人类的精神。本书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 吉本(Edward Gibbon) 罗马帝国衰亡史 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于1781年,第四、第五、第六卷出版于1788年。该书主要内容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时间始于98年,到1453年止,有1300 余年;空间则遍及古代世界的亚洲、非洲和欧

41、洲三大洲。全书所表现出的广阔的历史视野、渊博的学识、古代与近代严密的历史连续性,以及大胆的历史批判精神等,都体现出欧洲启蒙运动的广泛影响。 另外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吉本非常重视占有原始资料。他从小就广泛地阅读和钻研过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原作,遍览罗马帝国自创建以来的各种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同时他悉心研究古代文物,搜集古代货币,考证古代铭刻,以弥补文字材料的不足。另外,他还非常重视利用前代史学家们尤其是17和18世纪的史学家们所搜集起来的原始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层次。吉本还对史料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所以他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后来许多历史

42、学家都引用这部书的材料。哥廷根学派 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的近代历史学派,因主要代表人物均任教于哥廷根大学而得名。在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前,哥廷根可以说是德国最有影响的历史研究场所。学派创始人加特勒(Johann Christian Gatterer,17291799年),1757开始担任哥廷根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开创了专题研究班(similar)的教学研究方法,代表作为世界史。 学派领袖施罗塞尔(August Ludwig von Schlozer,17351809),1769年开始主持历史讲座,强调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重视政治史之外的文化发展,代表作为世界通史。 后期代表

43、海伦(Arnold Hermann Ludwig Heeren,17601842),曾任哥廷根大学校长,代表作有古代主要国家的政治、交通和商业和欧洲国家制度及殖民地史。 该学派融合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史学思想,既具备伏尔泰的“世界主义”观念和文化史传统,也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是18世纪欧洲理性主义史学向19世纪浪漫主义史学转变的桥梁。在史学方法上,该学派重视原始史料的搜集辨析,反对抽象思维,倡导专题研究与分工合作,重视与史学有关的其他学科,如文字学、钱币学、纹章学、谱系学的研究,为19世纪以尼布尔和兰克为代表的批判史学奠定了基础。 施罗塞尔是哥廷根学派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 其代表作有世界通

44、史、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贸易史、俄国史等。他认为,世界史应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包括亚洲、非洲国家的历史,而不能用欧洲的历史取而代之。施罗塞尔对世界史的整体性认识, 赋予世界史以全新的含义, 因而被尊称为“世界史之父”。维科(Giambattista Vico) 新科学 维科是意大利哲学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被誉为 “意大利的黑格尔”。1668年出生于那不勒斯,1744年逝世。他毕生以追求最高智慧为生命之旨归。他首次提出荷马是否真有其人的假设,对历史哲学深有影响。在那不勒斯讲授修辞学期间,他公开发表演说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1709),阐明教育原则;其后的论意大利的古代智慧批驳了笛卡尔的

45、理性主义体系(笛卡尔的基本原则是“真理即事实”)。1734年,他被那不勒斯国王查尔斯三世任命为王室史官。 新科学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维科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人性论。新科学的目的是要探讨人类各民族的共同性原则、文化和规律,维科把这些原则分成关于思想的和关于语言的两部分要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有理性与经验的结合、哲学(总结真理)与语言学(提供事实根据)的结合。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神的时期、英雄时期和人的时期,它们对应的政体分别是氏族公社、贵族政体和君主独裁政体,对应的语言则分别是神的语言、象征语言和民众语言。 新科学既有科学实证,又充满着激情和幻想,但知识庞杂,考据繁琐,学理艰涩,19

46、世纪在欧洲的影响并不很显著。20世纪以后才重新成为西方学界的研究热门。维科的理论对孟德斯鸠、赫尔德、歌德、黑格尔、摩尔根、马克思等都有着相当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沿着其所开创的社会科学中历史学派的路线前进。维科不但开创了社会科学,也开创了近代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乃至文艺心理学。他的门徒克罗齐更将长期深远地影响史学理论。康德(Immanuel Kant)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 康德( 1724 1804) 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Knigsberg),并在那终其一生:读书、讲学,还有思考。1770年以前他关注宇宙的生成和天体的运动,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展示了辩证法的推理过程

47、。其后,号称三大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更将这种辩证思维发展到极致,构成了他“批判哲学”的体系。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康德的历史哲学名篇。写于1784年康德60岁时。他认为:“人类终极的目的乃是要达到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写出一部人类史,揭示人类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里曾经接近这个终极的目的或者是脱离这个终极的目的各到什么地步,以及要达到这个终极的目的还应当做什么事情。”在文章中,康德以一种“有计划的历史”来指“普遍史”,凡带有这种“目标”或有意识的“计划”的人类即具有“世界公民”的特质,“世界公民”与“普遍史”也都是一种最终的状态。该文

48、以逻辑展开的方式从九个命题叙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观,对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历史观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康德历史观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黑格尔政治著述的大部分均曾刻意谈论康德于这篇论文中曾指出的若干问题。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搜集了康德的数篇历史哲学论文,包括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孔多塞(Condorcet,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孔多塞(1743-1794),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启蒙运动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有法国大革命“擎炬人”之誉。他主张社会政治研究必须引用数理方法,并以此和维科并列,成为

49、18世纪建立有效的社会科学的努力中最有贡献的两个人。此外,他因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提出 “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观念,而成为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人之一。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继承并发展了理性主义史学的基本观点。孔多塞认为, 人类历史是受普遍规律支配的自然过程,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假如能有一门预见人类进步、能指导进步、促进进步的科学,那么人类所已经作出了的进步的历史就应该成为这门科学的主要基础”,历史是人类进步运动的结果, 而不是上帝创造的业绩。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 这句话意指西方史学在19世纪发展成为独立的成熟的学科。其标志为: 1.以德国的兰克史

50、学为最主要代表,西方史学在自身发展中理论与方法渐趋成熟,历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档案机构的建立与加强。 3.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 4. 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历史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学术刊物的创立。 5. 在大量史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规模。 6. 大学设立独立的历史系,建立培养历史专业博士生制度,历史学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兰克(Leopold von Ranke)德国19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代表人物,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客观地搜集与研读档案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