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言n针灸学的意义、范围和特点n针灸的作用n针灸学发展简史一、针灸学的意义、范围和特点(一)针灸学的意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二)针灸学的范围(内容) 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和疾病防治。 n经络针灸学的基础和核心 n腧穴针灸临床疾病的诊查点、治疗点 n刺灸法针灸具体使用方法,学习的关键n疾病防治针灸学重点 (三)针灸学的特点 n操作简便 n适应症广 n疗效明显 n安全经济 二、针灸的作用中 医1. 调整阴阳2. 扶正祛邪3. 疏通经络现代医学1.对偏盛偏衰的脏腑具有调理作用2.对感染和外伤性疾病表现为促防卫免疫作用
2、3.对各种痛症表现为镇痛作用三、针灸学发展简史n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n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n针灸学术发展时期 n针灸学术衰退时期 n针灸在国外发展概况 三、针灸学发展简史(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n原始社会(远古4000年以前)针法的起源p 针灸起源于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新石器时代)p 砭石早期医疗工具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n原始社会(远古4000年以前)灸法的起源p 灸法起源于我国北方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气候 素问宜法方异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也。” p 主要施灸材料艾绒(一)
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n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针灸早期经验的积累 p 发明了冶金术,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九针p 公元前六世纪,名医医缓、医和 p 中医基础理论萌芽(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n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针灸早期经验的积累 p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n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公元21年)针灸基础理论形成 黄帝内经p 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p 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防治原则,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 p 是现存最早、内容最
4、丰富、最系统的医学巨著p灵枢针经标志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n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公元21年)针灸基础理论形成 黄帝八十一难经p 补充了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p 提出了八会穴p 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首创子母补泻法p 提出双手进针法p 提出针法结合四时(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n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公元21年)针灸基础理论形成 p明堂孔穴治要腧穴的专著p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针“三阳五会”治疗尸厥(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公元25年公元581年)针灸理论又一次总结,确立黄帝、明堂的地位 ,针灸继续发展。针灸甲乙经魏
5、晋时代 皇甫谧 (公元256260年)p 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编撰而成p 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以及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p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公元25年公元581年)p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针药并用p 外科名医华佗,创立了“华佗夹脊穴”。取穴少而精,注重针感的传导,著有枕中灸刺经一书,惜已散佚。 p 三国时期的曹翕擅长灸法,著曹氏灸经和十二经明堂偃人图,可惜失传。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公元25年公元581年)p肘后备急方葛洪,收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最早记载了隔物灸。p 脉
6、经王叔和,丰富了针灸医学的理论宝库。p 名医秦承祖、陶弘景等,都对针法、灸法有所研究。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隋、唐(公元581907年)针灸成为专门学科 针灸已成为一门专科,针灸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有针灸医学专业。其中有“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滑、涩,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隋、唐(公元581907年)针灸成为专门学科 p 孙思邈 n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0652年)、千金翼方(公元680682年) n绘制了明堂三人图,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n创用了
7、阿是穴和指寸法p王焘外台秘要、崔知悌骨蒸病灸方推动了灸法发展。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针灸大发展、形成各流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惟一,于公元1026年撰成。公元1027年,他还设计了2具铜人模型, 是最早的针灸模型。(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针灸大发展、形成各流派 p针灸资生经王执中,于公元1220年撰成,搜集了民间散在的临床经验,并重视灸术和压痛点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p金代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取穴法。p马丹阳、窦汉卿都在临床腧穴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五
8、代、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针灸大发展、形成各流派 p十四经发挥滑伯仁 元代 ,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 。p少数民族对针灸学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如蒙古族翰林学士忽泰必列曾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明代(公元13681644年)针灸发展到高潮1. 广泛收集整理前代文献针灸大成杨继洲(公元1601年) p 经络重视经络于诊断、治疗等方面意义p 手法提出了下手八法、针刺十四法等p 配穴吸取古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循经取穴、十二井穴、交经取穴等配穴方法,并总结了某些疾病的经验配穴p 继内经、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
9、n明代(公元13681644年)针灸发展到高潮2. 研究针刺手法p 形成了二十多种复式手法徐凤针灸大全p 围绕手法问题展开学术争鸣汪机针灸问对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n明代(公元13681644年)针灸发展到高潮3. 出现了艾卷灸法p朱权寿域神方最早记载了艾条灸法p在单纯的艾条灸法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药物配方,形成了“太乙神针”、“雷火神针”4. 形成了经外奇穴 (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n清代(公元16441840年)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 p 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p 李学川撰针灸逢源,完整列出了361个经穴(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n近代(18401949年)针灸在近代的停滞 p 1914年北洋政府提出决意废止中医p 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p 中医包括针灸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n解放后(公元1949年现在)针灸学的复兴时期 文献整理适应症观察阐述知识体系深入研究古代文献广泛总结临床疗效开展实验研究开展针刺麻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针灸治病机理针刺镇痛50年代前期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70年代以来(五)针灸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n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n梁武帝在公元541年曾派医师赴百济;n朝鲜在新罗王朝时(公元693年)就设针博士,教授针生;n针灸传播到欧洲开始于16世纪,法国成为欧洲传播针灸学术的主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