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 14 个生字,识记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读中想 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 征和文化传统。 3、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 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 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4、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其一,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
2、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 特魅力。 其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交流后鼓 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 2、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 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3、 1检查预习: (1)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2把握文眼。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 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 (13 位同学开火车) ,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 句子。 (渗透读法: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板书关键词: “分外热闹” ) 。 3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 标出时间词, 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 绍的?(渗透读书指导:读书的过程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
4、就是 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 ) (老师板书:春节前:腊八腊月二十三; 过春节: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结束:正月十九) 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 4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之处,使人印象深刻。 5指导散文学法。把握全文线索春节的全过程,体会老北京春节的与众不同, 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特点的。 6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指导难读的语句。 三、学习“春节前的准备” ,渗透学习方法。三、学习“春节前的准备” ,渗透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 1 至 6 自然段,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
5、括这几个自然段,你会选哪 一句?为什么? 2质疑引读: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渗透方法:边 读课文边想象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心感受) 3汇报交流,师生互动,相机引导。 (1)自由读“过腊八”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大人熬粥忙,小孩分享乐) “腊八粥” : ( “家家” “熬”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感受到人们此时的心情 了吗?哪句话最引起你的注意?(热气腾腾、庆祝丰收,暖暖的感觉、喜悦) 从“熬”字,你感受到什么? “腊八蒜” : ( “色味双美” “忍不住” “家家” ) (想象人们沾着醋大吃饺子那酣畅淋 漓的动人情景) 师:还有什么比拌着色味双美色味
6、双美的腊八蒜,放开肚皮吃饺子更令人快乐和满足的呢!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受到感染,过年真好!齐读句子,感受那温暖的感觉、欢乐的 气氛。 (2) “准备过年”句。 ( “大事” )你有什么发现? (3) “过小年”句。 ( “彩排” “又甜又黏” ) 反复读文段,一边读一边感受,那个词语那个词语让你尝到了甜美的味道? 小孩子天生是爱吃糖的,当大人们忙着春节彩排的时候,小孩子们早就拥上了街 头,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各形各色的糖块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孩子,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快乐? 满口甜美,糖丝如须,哦,牙齿被粘住了,这个时候,你心里充满怎样的感觉? 用你的读,表达那满心欢喜的感觉。
7、4小结: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作者用俗白而又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让我们 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分外热闹! 5引导视角:作者是从谁的角度观察这一切的?(渗透“视角”意识) 6过渡:当一切都准备妥当,人们又是如何团聚在一起过年的呢?下一节课,我 们与老北京人共渡那美好的时光。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阅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以时间为线,把老北京春节的各 种民俗活动如串珍珠般地连接起来,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突出老北京春节民俗的独特 之处,使人印象深刻。老北京春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过得分外热闹)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读好课题,通过你的
8、读,让别人清楚了解作 者写的是什么;也通过读课题,感受到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3.北京的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分外热闹!让我们读读下面词语,感受那热闹隆重、喜庆祥和的 春节气氛。把词串读出节奏。 (出示词语) 色味双美 又甜又黏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 (设计意图:描述性词语的画面感很强,通过朗读词语,整合声音感知、视觉形象 与情绪感受,激活学生相关生活场景的内心视像与情绪记忆,带着对春节的整体印象走 进课文。 ) 二、感知想象,品读感悟二、感知想象,品读感悟 (一)走进“除夕” ,感受“热闹”的独特内涵。(一)走进“除夕” ,感受“热闹”的独特内涵
9、。 1.认识除夕。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出示课件)根据 你对春节的认识, “除夕”是个什么样的日子?(除夕,又叫团圆夜,是旧年的最后一 个节日,与新年的第一天连接在一起,是全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 ) 2.感受除夕。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除夕”片段,一边读一边展开画面想象。 你感受到除夕特有的气氛了吗?(真热闹) 热闹(鼓励添词,板书:板书:家家家家热闹热闹) 老北京春节的除夕,真热闹!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热闹”?老师要考 考你们的观察力了。 (展开你的想象:从香味、色彩、声音等三个方面体会) ( “面” ) 师生互动,全情品悟。 ( “点” ) 互动之一:互动
10、之一:姑娘(小伙子) ,现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热闹吗?家里人都在忙些什 么呢?(师推波助澜:对联早就贴好了,父母正在做年夜饭,小孩子们在比试着新衣 裳开饭了,一家老小开怀畅饮,吃大块的肉,拌着色味双全的腊八蒜吃元宝似的饺 子,举杯庆贺团圆除夕真热闹! ) 指导朗读: 假如你是记者, 请你为大家报道一下家家热闹过除夕的盛况, 如何? (师提示:融进自己的体验) (评价,指导朗读:报道得真好,突出“家家” “红红”等 词语, 就把除夕的热闹气氛传达出来了! ) 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这一盛况。 (齐读文段, 掀起情感的高潮) 互动之二:互动之二:吃过年夜饭,蜡烛或油灯点起来了,一家人围坐炉旁,共聚家常
11、, 满怀欢喜地等待那辞旧迎新的时刻老爷爷,您这么晚了也不睡觉,是在守岁吗?您 为何守岁?小伙子,你为什么也守岁?(师推波助澜:是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 老爷爷年岁大了, 懂得时光的珍贵呀, 为了表达对时光的珍惜, 古人还有 “秉 烛夜游” 之说呢小伙子, 你真有孝心, 我相信, 你的父母一定为你感到自豪与欣慰! ) 探究:同学们知道“守岁”习俗的来历吗?(补充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品悟) (出示文字资料: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 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 “别岁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
12、为“分岁分岁”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 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吉祥如意。这种习 俗后来逐渐盛行。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 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在这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我们不能忘记了这些人 出示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 把握关键词,体会心情:反复读读句子,感觉到哪个词哪个词语触动了你的心? 想看看
13、他们吗?(出示)在拥挤的车站里在寒风呼啸的码头边在大雪纷飞 的公路上师:你看到了谁? 激情朗读句子。 (出示图片)他们是何等的归心似箭! (指名读)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亲情和团圆是我们 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相信同学们对春节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有了更加 丰富和深刻的理解,对“一家人”剪不断、割不舍的亲情会倍加珍惜! (设计意图:对于文本的浓墨重彩之处,教者应该不遗余力,或亲身体验,或旁观 感受,使学生情随文动,言随情发,做到力透纸背。 ) (2)过渡:与家家热闹的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二)走进“初一” ,感悟休闲中的热
14、闹(二)走进“初一” ,感悟休闲中的热闹 1. 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读,结合你过春节的经历,体会正月初一“全城都在 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2. 学生自由读,想象品味;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4. 小组汇报: (随机引导:写了那几种人的活动?有什么感受?男人、女人、小 孩) (引导学生寻找恰当的关键词,板书:人人休闲) 5. 对比感悟写法: 对比除夕的热闹,正月初一则是另一番光景,这与“分外热闹”是否矛盾? (这是视角的问题。对于大人们过年的忙乱,初一是休闲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 则又是另外一番的热闹! ) 6. 相机引思:既然是比赛,为什么不赛个谁第一第二呢? (让学生在联系自己
15、的体验释疑的过程中,感受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 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突出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魅力。 ) (三)走进“元宵” ,读写体验情景。(三)走进“元宵” ,读写体验情景。 1. 读中体验:元宵上市,老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让我 们用读的方法走进老北京的元宵灯市。自由读。 互动之三:互动之三:当我们合上书本,灯市的热闹景象留在你脑海中了吗?你留下了什 么?你呢?(方法同上板书:处处处处红火红火) 3. 写中体验: (出示花灯图片) :看着处处张灯结彩的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 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新奇有趣的花灯,你一定有身临其境之感!动笔写
16、出你此 刻的快乐体验吧。 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 (在学生写小练笔的过程中,师作巡视并根据需要作一对一的指导,促进学生想象 的丰富性、广阔性与灵动性,以及叙述的条理性、用语的准确性。 ) 小结: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三、总结全文,对比感悟表达方法三、总结全文,对比感悟表达方法 1.老舍先生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给我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全景图,如一幅美不胜 收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作者的用心和用情。 (1)浏览课文,思考发现:你特别欣赏作者什么呢? 提示: (可以选一个角度交流) 构思: 语言: 视角: 情感: (2)小结写法,回环审题,升华情感。正
17、是这样,老舍先生写出了老北京春节民 俗的独特之处。让我们再次读题,通过我们的读,传达出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对比阅读,启发习作:同样是写春节,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 对比阅读梁实秋先生的过年 、斯妤的除夕 ,你从中会得到什么启发? 四、作业四、作业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传说,增长见识;2.结合自己生活体 验,写出你眼中的春节。3.设想:明年的春节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五、结束语五、结束语 隆重热闹的春节过去了,但留给人们的是多少欢乐温馨的回忆和幸福美好的祝福。 让我们带着这些回忆与祝福,走进万象更新的一年!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 1、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 腊八 小年 除夕 家家热闹家家热闹 分外分外 正月初一 人人休闲人人休闲 热闹热闹 正月十五 处处喜庆处处喜庆 正月十九 (独特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 (体现课文以时间为经,以活动为纬的结构特点;既突出重点,又简洁明快,符号 文章语言表达的特色。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增添几笔,呈现出一幅喜庆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