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第2929讲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背景: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表现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 政策。福利主义3.实质: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
2、制。4.影响影响(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 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概念阐释概念阐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50历史阶段在位总统经济理论历史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 主义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陷入“ ”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二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凯恩斯滞
3、胀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如何理解“滞胀”?“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胀”阶段,重创了各国的经济。(三三)美国的美国的“新经济新经济”1.背景: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概念提出: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3.含义: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
4、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影响: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6.本质: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信息技术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其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特征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二战后)(1)私人企业与 相结合。(2)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货币主义(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3.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世纪90年
5、代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国有化疑难问答疑难问答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吗?答: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有经济计划,但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五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发展方针: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2.特征: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3.措施措施(1)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2)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4.结果结果(1
6、)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 浪潮。私有化特别提示特别提示二战后,英法与美国不同,因其私人垄断资本较弱,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大量企业国有化。20世纪80年代,英法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将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六六)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特征(1)充分发挥 的调节作用。(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内容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
7、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结果: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市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大新变化(七七)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 ”。2.形成: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3.特征:特征:政府对经济的 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结果(1)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统制经济体制干预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一)
8、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背景(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领域措施结果农业方面(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2)削减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3)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_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苏联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_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1)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 的泥淖2.内容内容农业税玉米地方权力个人崇拜特别提示特别提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有限地利用了市场机制,只能说
9、使计划经济体制松动,不能说转向市场经济。3.评价评价(1)积极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二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初期改革初期(1)措施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局限:没有改变优先发展 的基本政策。(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 增强,成为超级大国。重工业综合国力特别提示特别提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心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
10、,有限度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来管理经济。2.改革后期改革后期(1)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下来。(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三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内容(1)经济:制定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2)政治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11、。2.影响影响(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2)最终导致 解体。苏联人民资本主义(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2)实质: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是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教材断点补遗突破核心考点1.时空意识时空意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
12、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考点一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3、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要求:分析材料,以法国为例找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要求:分析材料,以法国为例找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体现。体现。材料材料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
14、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n 获取材料信息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答案 材料显示二战后法国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国家的计划,推行部分经济领域国有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不同的。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而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直通高考 教
15、你做非选择题教你做非选择题(2016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题思
16、路答题思路(1)准确审题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发展(比较)7分,需答3条左右(2)规范答题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问题来源英国近代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概括比较发展(比较)材料二 济贫制度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所学知识无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
17、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1.战后苏联对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弊端的改革措施考点二“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期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
18、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缺陷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缺陷(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2)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3)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要求: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分析论证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求: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分析论
19、证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史料史料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n 史证由来提示: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面
20、临的任务去分析。提示: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面临的任务去分析。论证论证:_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非常落后。尽管当时苏联在民主、民生、民权等方面存在着弊端,但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这一点使发展中国家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发展的道路。答案n 命题材料源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必然性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必然性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
21、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发现发现问题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与斯大林主义的不同认知。命题角度命题角度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的经验教训。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突出领域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突出领域农业问题农业问题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 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学者陈义初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中重视农业的信息反而说明了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与勃
22、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3.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实质;经济改革与指导思想的关系。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
23、号2017全国,35全国,35全国,34其他无考题1.命题点: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命题点: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解析123n 已考视角4解析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纷
24、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美国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减少干预并非完全放权到地方和恢复自由放任,故B、D两项错误;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家财政压力过大,政府开始缩减福利政策,故C项错误。12342.命题点:赫鲁晓夫回忆录命题点:赫鲁晓夫回忆录“时代叙述时代叙述”的不同的不同(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
25、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解析1234123解析解析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回忆录有主观性且被多次修改,记述未必准确,可信度也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故A、B两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43.命题点: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命题点:赫鲁晓夫改革中的“物质刺激物质刺激”(2017课标全国,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6、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解析1234解析解析斯大林体制在农业中的问题主要是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中物质报酬发放次数的增多,工资制度的改革都是在试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此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12344.命题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命题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2016海南单科,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123 1
27、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4上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解析解析美国农业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联邦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总量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联邦德国
28、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1234n 待考视角1.命题点:应对经济命题点:应对经济“滞胀滞胀”的新理论的新理论(2017郑州三模,34)供给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A.部分企业国有化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大幅度降低税率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与材料中供给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应对经济“滞胀”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是货币供
29、应量增加的结果,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与里根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不符,故B项错误;降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故C项正确;增加福利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故D项错误。123452.命题点:里根政府放松命题点:里根政府放松“环保环保”的经济新举措的经济新举措(2017深圳二模,35)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D.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
30、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里根政府改革的特点,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里根采用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同时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来促进经济复苏,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政策,不涉及新技术的出现,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3453.命题点: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手段命题点: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手段(2018湖南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5)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一书在论述西方世界时指出:“战后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它们筹建了许多新的规划部门,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该材料 A.意在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
31、济B.认为西方国家政府干预扼杀了经济发展活力C.意在论证必须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D.批判战后西方国家存在压迫企业的不当行为答案解析1234512345解析解析材料中“国有化”“筹建规划部门”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均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政府干预的效果,B项结论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国有化并不代表国家压迫企业,故D项错误。4.命题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经济命题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经济(2016德阳二模,34)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 年
32、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 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题干中“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故A项错误;题干说明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说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落后,故D项正确。123455.命题点: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命题点: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2018荆门高三元月调研,35)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
33、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新经济体制与新经济政策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一种调整,虽然未能真正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理论认识上是一个创新,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2345课
34、时作业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35)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 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胀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从材料中“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滞胀危机出现在1973年,与材料中“二战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虽然实现了生
35、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但只是对经济的指导,不是指令性计划,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35)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但是到了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这一变化反映 A.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增强B.企业资本社会化程度提高C.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完善D.国民的工资收入大幅提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材料中只提到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增加,并没有体现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增强,故A项错误;英国居民持股比例从1979年的7%上升到1987年的20%,这说明企业资
36、本社会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福利制度,故C项错误;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增加并不能说明国民的工资收入大幅提高,故D项错误。3.(2017雅安三模,35)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均体
37、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的趋势,故A项正确;“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就是要削弱国有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经济危机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有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4.(2017张家口高三期末,23)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旨在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B.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C.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
38、”,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主要目的显然是渡过经济危机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国家给予补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故B项正确;对农业生产给予财政补贴,这很明显是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工业为支柱而非以农业为其支柱产业的,故D项错误。解析解析材料反映1971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此时期欧洲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说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故C项正确。 5.(2017衡阳高三期末,23)下面是部分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B
39、.各国重视发展保险业C.西方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D.意大利社保支出最大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表明里根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6.(2018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5)“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上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2017淄博高三摸底,17)1954年到1
40、957年间苏联农业投资达754亿卢布,比第二、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及第五个五年计划前3年投资总和还多100亿卢布。这表明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得以纠正B.苏联试图解决农业落后问题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显著成效D.苏联对农业的投资超过工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据时间,1954年到1957年是赫鲁晓夫推行改革时期,赫鲁晓夫试图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是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通过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看出苏联针对农业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未涉及成效,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工业的状
41、况,无法比较,就史实而言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依然以工业为重,故D项错误。8.(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38)1964年苏联政府宣布:部分重工业企业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和盈利外,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还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苏联政府 A.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B.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C.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D.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1964年苏联政府允许部分重工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外可自行制定经济指标,且可提取一定利润作为奖金,说明苏联政府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解析9.“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
42、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下列措施体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的是 A.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扩大开垦面积,提高粮食产量C.给企业以部分权力D.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侧重点不同,但没有对斯大林模式形成冲击,故A项错误;扩大开垦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是农业上的措施,不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B项错误;给企业以部分权力是对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C项正确;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符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
43、D项错误。10.(2017漳州二模,34)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 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B.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变革的开端C.一定程度上提升苏联农业生产能力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材料中措施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无法体现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体制变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中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斯大林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
44、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1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监测,23)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时间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这一做法是扩大地方权力,但未能
45、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不是赫鲁晓夫时期,故D项错误。12.(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摸底,3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生产的主要指标方面,苏联与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到70年代则扩大了。这反映出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成功B.美苏争夺重点的转移C.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苏联改革趋向于保守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西方和平演变成功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五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整
46、个冷战期间,美苏的争夺重点一直是在欧洲并未转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美国经济在七十年代陷入了“滞胀”阶段而发展放缓,故C项错误;进入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的改革步伐逐渐放缓且日趋保守,因而与美国经济差距日益拉大,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自由贸易问题日益突出。工商业资产者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国家完全不干预,实行彻底的“自由放任”。一大批所谓“政治经济学家”为此已作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
47、。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材料二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如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48、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的原因。答案答案原因:工业革命完成,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广阔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政治经济学家们的舆论准备。(任意四点即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后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苏联“计划”的不同。答案答案措施:发展政府公共部门;制定国家计划;推行国有化。(任意三点即可)不同: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
49、;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任意两点即可)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4.(2018广州荔湾、海珠一模,41)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1234567891011121314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12345678910111
50、21314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答案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