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一、 项目背景XX市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创建于1950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该院还是福建医科大学定点实习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协作医院。XX市唯一的传染病科室设在该院。该院总用地面积19859 m2,现有医疗用房31708 m2,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设658床。设有16个临床一级学科、20余个二级学科及各类专科门诊,辅助科室齐全。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多年来营造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曾多次荣获省、市“文明单位”
2、的殊荣,被指定为省交通事故医疗抢救定点医院,2001年省总工会授予该院“120”急救中心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荣誉。 二、 项目概况及建设规模XX市XX新区地处XX中心城区东南侧,距离城关约3公里。建设场地北连潮音岛开发区,南接XX工业区双岳项目区,西临桐山溪、天然良港沙埕港,东依XX大山,与温州工业区一山之隔,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约3000亩),现隶属山前街道管辖。新院区项目用地南面和北面是新建的居住用地,东面为山地,西面为水域。拟建的XX市医院XX新院区工程占地面积271亩,约合18万m2。新院区总建筑面积约25.3万m2,XX新院区按综合性床位1500床,传染病床位100床,日
3、门诊量5000人次进行设计。新院区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618万m2,包括:急救中心、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中心、后勤保障系统、附设病陪人服务区、值班公寓、部分行政管理办公;二期工程包括:行政办公、初中高级医务人员宿舍、医疗交流中心、科研、会议、教学设施等几个分部构成。 三、 规划理念与设计1.疗愈的公园我们在设计中引入“公园”的概念,旨在为患者创造一个公园般轻松宜人的就医环境。普通公园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都在我们的思考中,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功能性、可持续性和无障碍化,有效地帮助患者及陪同亲友减轻悲观情绪,舒缓压力。同时,在院区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健康人员也将感受到这座
4、“公园”的独特魅力。2.携手,关爱健康一期建筑形体用抽象,简洁,醒目的表现形式,采用柔和过渡的流线式外形,寓意携手关爱健康,在景观设计及建筑界面处理上取丝带飘扬之型,柔和温婉,借形传神,以神达意。二期医学交流行政中心及医疗职工宿舍体形体组合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预示XX市医院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3.分区明确,高效集约以宽敞明亮的中心医院街为轴心组织整个院区的各功能分区,门急诊,医技,住院与后勤保障自成体系,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空间分离,分区明确。各功能单元都具有足够的人流,物流交换界面和通畅的彼此联系通道,避免了把不同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大型综合体建筑中所带来的流线混乱,保证了一级医疗工艺
5、流程的明晰和二级医疗工艺流程的简洁。4.人性化医用空间从总体规划到单体建筑物设计,都贯彻了人性化医用空间的设计思想。创造绿色的生机无处不在,与医院街连廊处的休闲绿地及庭院绿化,营造了充满阳光和良好的视觉环境的花园式病房大楼景观,处处体现了贴近自然的设计理念,高舒适度的共享大厅及中庭,创造了令人轻松愉悦的休憩及等候空间。5.现代医院的功能特点 XX市医院XX新院建设项目作为一座占地271亩,总建筑面积达253000m2的1500床超大型医院,具有现代医院的如下功能特点:病种被细化规模超大使得就诊流线变长人流和功能复杂程度难以估计大医院显现出新的特性,我们也需要寻找更好的医院内部组合模式来适应医院
6、的发展。缩短流线,限制相关人群的活动范围和疏导成为关键。医疗中心在超大型医院的设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6.医疗中心医疗中心模式,以专病模式代替门诊模式,每个医疗中心都有各自相对应的门诊医技和住院单元,集中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率,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线,形成“院中院”。7.改专家门诊为专病门诊医疗中心所形成的“院中院”模式,以解决大型现代医院人流 车流 物流管理复杂为目的,使门诊医技服务的流线模式,逐渐由大门诊医技向医疗中心模式发展,改专家门诊为专病门诊。8.医疗中心模式在XX市医院XX新院设计中运用首先,在XX市医院XX新院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这种适合于大型医院设
7、计的“医疗中心”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内科、外科、妇儿五官科的分科方式,改为设置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个中心均包含与之对应的门诊医技,同时相关联的病房楼和大型医技也与之成组布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院中院,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的就诊流线,适和XX市医院XX新院“大综合,大专科” 重点专科设置多,优势专科技术优势明显的特征。专病模式可以更好的体现XX市医院XX新院的特征。其次,医院建筑的生命周期在于其建筑功能模块和组织方式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要求。我们意图量身定制适合XX市医院XX新院医疗中心模式,采用标准单元模块,既能适合诊室单元,又可以适合医技单元等各种单元模块,能及时的更新以适应新的
8、使用要求,增加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后,医疗中心模式结合模块化的布局方式,整个院区建筑各项规格统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可以进行同步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医院建筑功能布局的体系化和医疗单元模块化是现行医疗建筑建设的两大趋势。四、总体布局特点 在确定了以上医疗中心模式的前提下,我们依据项目所特有的地形特征对整个的布局进行了规划。规划采用集约高效的布局模式,结构可总结为 “一轴,两区,一中心”:一轴为贯穿整个院区的功能主轴,由北至南依次串联了门诊、医技、病房、行政办公区及丰富多彩的景观内庭,成为医院的主要脉络,决定了整个医院的总体布局形态。两区按自然地形划分的一期医疗区与二期行政办公生活区。医疗区容纳
9、了门急诊、医技、病房等全部医疗功能,与行政办公区以中心绿地相连,两者既联系紧密又自成一区。一中心为以医技区为共享资源中心,各医疗中心围绕其布置的的医疗布局模式,充分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和医疗流程的高效化。另外,医技区的屋顶绿化也成为医院的休闲活动中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户外休息场地。 一期建设:急诊急救急诊部位于基地的西侧,面向江滨南大道,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利用基地高差,设置在负一层。拥有独立的入口和交通流线,屋顶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直通屋面的电梯到达一层的抢救室,构成高效的救援系统。门诊部门诊位于建筑综合体正南面,设大面积的前广场,满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门诊中部设四层通高
10、的大堂空间,阳光通过南面的玻璃幕墙洒落在大厅里,使建筑内部充满了温暖的生命气息。进入门诊大厅,直接可以透过尽头的落地玻璃,看到北面庭院里的雅致景色。共享大厅和主医疗街形成交通体系,在引导人流进入的同时创造了面向各分庭园的通透视廊,使整个建筑沐浴在绿化和阳光中。医技部医技为医院的技术根基所在,位于建筑综合体北面,与门急诊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离,联系便捷。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北部,为一栋12层的内科病房楼及一栋12层的外科病房楼,共设病床1500张,分别布置住院大厅,医技用房,重症监护,各科护理单元等,标准护理单元层面采用双内廊布局,北侧为医护办公和辅助用房,医患功能分区明确。门诊医技
11、和病房楼之间由二三四层的连廊相互串接,联系紧密。地下室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及病房楼设一层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主要功能为停车库、核医学、放疗中心、以及设备机房等。地下室面积约27600平方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中心为一栋六层传染病楼,一层为传染病门诊,二到五层为共计100床的传染病房。 二期建设:医学交流及行政中心医学交流及行政中心以一个80m高层加裙房的组合形态,他们拥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且处于不同的方向,不会互相干扰,又保证了从望江路自西向东驶来的车辆,首先可以看到这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宿舍教学区宿舍教学区紧邻医学交流及行政中心,分别为两栋5层及9层的宿舍楼,规划上自成一区。避免了与
12、医疗区域的相互干扰。五、交通流线组织院区规模的巨大,使得人流、车流、物流较为复杂。我们把各类流向进行了定向的分割,避免交叉。院区周边设置环形车道,结合消防车道形成网格状的消防交通系统。对总平面各种流线的组织,我们做到了“四大分流”即“人车分流、 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各种流线井然有序,互不干扰。急诊部拥有独立的出入口,位于院区西侧,可为急诊患者打开绿色通道。步行病人可沿人行通道直接进入,急诊车辆则可通过环形车道到达急诊入口。通过南边的医院主入口,门诊人流可直接通过门诊人行通道进入中心医疗区域,门诊车流则可通过环形车道进入地下停车库,停车就诊。儿科中心入口独立设置在门诊医技楼的东南向,
13、充分体现了患患分流。门诊医技楼的东北向,设置了康复中心入口和体检及行政人员入口。将健康人群与非健康人群有效区分开来。而门诊医技楼中医生入口的独立设置则实现了有效的医患分流。住院部入口西侧进入,相对安静与独立。而病房楼南北两侧的病人住院入口和家属探视入口的区分,也充分体现了设计人性化的考虑。传染病区设置于院区西北部,拥有独立的出入口,远离医疗综合区。污物出口位于院区东北角,污物集中打包处理后,直接运出院区。医院内部独立设置了机动车行环路及人行景观步道,良好地实现了人车分流。院内机动车道均可环通,既满足了消防需要,又方便车行流通。全院停车采取地面停车、山体内部停车及地下停车的方式。地面停车结合绿化
14、设计按需布置,集中和分散停车相结合。而山体内部停车,则将停车场隐藏到山体内部,更好的维护了院区的景观。六、功能布局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最先进的现代化医院需具备以下几点:1具有清晰高效的组织流程:这是医院实现以人为本的合理医疗流程的基础。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扩大,传统的王字型模式逐步发展为以医技为中心的网格化体系模式。所有的功能模块通过开放的患者医院街和限制的医护通道串联起来,将门诊、医技、病房等功能高效的组织成为整体。由于医院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医院内部流线的变长。为了减少医生患者在医院内部的长距离流动,我们打破传统的内外科分科布置的布局,采用以相近病种为中心的医疗中心布局模式,在
15、一个医疗中心内,设置与此医疗功能相关的小医技检查科室,使得病人可在小区域内完成挂号、门诊、检查、收费等功能需求,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活动范围。同时,为病人在相近科室之间的转诊,和医生在相近科室之间的会诊提供了方便2具有长久的使用寿命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内部功能也在与时俱进,这就意味着医疗建筑会经常因为设备的更新、科室的扩大等原因进行内部改造。传统的医院设计方式由于限定了科室功能大小,不利于医院的发展改造,使得医院建筑寿命大大缩短。此方案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医院内部功能可根据科室大小灵活的进行模块组合,并可在内部改造时方便的变换布局,极大提高了对不同规模科室的适用性,延长了医院的使用寿命
16、。3. 具有节能、生态、人性化的使用品质方案解决了集中式综合医院内部多为暗房间的弱点,将诸多采光中庭植入门诊医技区,使得90%的诊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风采光,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患者也可在享受着明媚的大厅和绿色的庭院中候诊。结合本院的具体设计要求,方案将综合院区具体划分为门急诊医技区、病房区。门急诊医技区主要包括急诊急救中心、普外科伤骨科中心、中医中心、儿科中心、卒中中心、理疗中心、心血管颅脑中心、内科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眼科中心、五官科中心、妇科中心、医学康复中心、肿瘤中心、内分泌血液中心、泌尿中心、外科中心、产科中心、口腔中心、美容整复中心、托老及临终关怀中心、老年病中心、神经疾病中心、消化疾
17、病中心、移植中心、烧伤整容中心、皮肤病性病中心、老年护理中心、体检中心、影像中心、中心药房、药库、超声中心、EKG中心、检验中心、中心供应、内镜微创中心、门诊手术部、生殖医学中心、手术中心、病理中心、血库、行政会议中心、后勤保障中心、配置中心等。主入口处包括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标准门诊单元和四层的特需门诊单元。入口门诊大厅采用通高大厅,结合宽敞明亮的医疗街,彰显大院之磅礴气势。大厅东西两侧分别为挂号和收费。门诊的标准模块通过患者流线和医生流线串联起来,并实现良好的两次候诊。急诊区设置了急诊、急救,门急诊输液,急诊留观,120中心等功能共同组成急诊急救中心,使得抢救独立成区,更为快捷高效。地下一
18、层急诊、急救分区明确,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一层设置独立的儿科中心入口及体检中心入口,体现对儿童等易感染人群的关怀,同时将健康人群与就诊人群分离,实现患患分流。放射中心及检验中心成为医院各部分共享的大型医技中心,相近功能科室合理贴近布置、使得患者的就诊流线更为便捷。四层的手术中心将手术室与病理科、血库等集中布置,并且通过连廊与病房楼四层的ICU紧密联系,使得医疗流程更为清晰高效。洁净廊廊与污物廊分开,保证了手术空间的洁净性。手术后的病人可方便的通过ICU专用逃到转入病房楼四层的ICU进行护理。二层的中心供应与手术中心之间通过电梯连接,洁净物品通过洁净梯送到手术中心,部分术后器械可通过污梯送
19、至中心供应进行消毒处理。切片也在同层的病理科进行检验。外科病房楼的一层布置了出入院大厅、休闲区和日间病房,二层为烧伤病房。三层设置了透析中心,与门诊的血液、内分泌等通过连廊连接。五层以上设置为病房护理单元。内科病房楼一层为出入院及日间病房,二层以上设置为病房护理单元。标准护理单元采用先进的“三区双通道”布置模式。医生区、护理区、病房区三区既分区明确,又紧密联系。医生可通过医生专用电梯到达病房各层,平面采用先进的医患双通道的布置形式,实现医患分流。在各层病区独立设置了特需护理病房区,设置高级套间、单床间、双人间、三床间、四床间等,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宽敞的活动室、明亮的护士站、舒适的房间布置、整
20、洁的医生区无不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污物可通过污梯运至一层,再经集中打包后运出医院。七、景观设计 总体定位: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设计构思遵循建筑整体的“自然、生态、养生”的构思。追求“天人合一“的景观理念。在青山绿水间打造具有生态、养生的怡人怡心的景观场所。提出“山水怡园”的景观概念。 设计理念:山水怡园(山水生态自然的青山绿水) (怡园怡人怡心的生态园景)本设计地处山地,三面背山,一面朝水,是养生,体养,调息的理想医院景观场地。景观通过“一轴、两带、三点、五组团”的景观布局。把整体场地的景观串联起来。以台地和自然曲线的造型手法,顺应自然山地走势变化。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
21、与人工景园。形成互相映衬的生态、养生的景观场所。 景观结构:一轴:地块中心,景观主轴把山地景观的特点表现出来。打造出生态的休息景观的景观山地。两带:1)北侧山地的人工绿化景观带,是国内主要的绿化带。 2)南侧靠近车行道的步行景观带,把就诊人流的视线引入到医院的主入口。 3)两带相连形成环绕地块的一条主要景观线。三点:门诊主入口、急诊急救入口、医疗交流中心行政楼及宿舍楼入口为三个主要景观点。形成院内标志性景观场所。五组团:院内设置了五个主题景观组团:1)自然走廊2)养生园地3)生态广场4)景观台地5)树阵步道地块内景观在保持原有山地自然的景观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台地造景手法打造一处“自然、养生、
22、生态”的理想医院景观的场所。八、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上我们力求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和设计手法展现有生命力的建筑。造型简洁流畅,气势恢宏;建筑的细部既干净又不失细腻,既具备浑然一体的大气的造型,又透露着一种精致典雅的独特气质,设计充分运用简洁的建筑语言, 浅色涂料与通透的玻璃,材质对比,形成和谐、静谧的医院氛围。并体现长征医院严谨高效的气质。建筑造型的塑造来源于对内部功能的深入思考和对环境产生良好的对话,形态精炼,纯净,理性。细部精巧的构件,使整个院区展现出协调和发展的整体形象。十八层的科研办公楼作为院区的标志性建筑,从严谨具有韵律感的群体建筑格局种拔地而起。沿望江路驱车而来俯瞰整个地块,方整大气
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XX市XX新院区地处XX中心城区东南侧,距离城关约3公里。建设场地北连潮音岛开发区,南接XX工业区双岳项目区,西临桐山溪、天然良港沙埕港,东依XX大山,与温州工业区一山之隔,其中,一期工程1618万m2,包括:门急诊医技大楼(1层地下室)、住院部(1层地下室)、后勤保障系统、附设病陪人服务区、值班公寓、部分行政管理办公;二期工程包括:行政办公(1层地下室)、初中高级医务人员宿舍、医疗交流中心、科研、会议、教学设施等几个分部构成。二、主要设计依据及资料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
24、09-2001 (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三、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门急诊医技大楼、病房大楼、传染楼属重点设防乙类建筑,其余均为标准设防丙类建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第一组。四、 基本设计参
25、数:(1)风荷载:基本风压荷载标准值0.70KN/。(2) 活荷载: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活荷载取值如下: 楼面:地下车库: 4.0KN/卫生间: 2.0 KN/办公、会议室: 2.0 KN/门诊室: 2.0 KN/门厅、走廊: 2.5 KN/电梯机房: 7.0KN/消毒室 6.0KN/手术室 3.0KN/病房 2.0KN/储藏室 5.0KN/设备间按实际设备型号另定。 屋面:不上人屋面: 0.5 KN/上人屋面: 2.0 KN/(3)使用材料: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地下室底板及承台:C30,抗渗等级:P6;地下室外墙C30,
26、抗渗等级:P6。柱、墙: C50C30梁、板: C35C30五、结构体系(1)地下室: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体系,板厚180,作为上部结构抗震计算的嵌固端。地下室长度较长:病房大楼约为115m;门急诊医技大楼约为170m,考虑建筑功能及防水要求,不设温度缝和抗震缝,设计采用施工后浇带及砼中添加微膨胀剂等措施,同时地下室外墙、底板大体积砼的浇捣需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要求混凝土有恰当的配合比以降低水化热,需进行分层整体连续浇筑,浇筑过程中加强温度控制,加强养护措施,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2)上部结构:病房大楼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行政会议中心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
27、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中高级医务人员宿舍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值班公寓、初级医务人员宿舍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四级。传染楼、门急诊医技大楼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房屋长度略超出规范的要求,为了不增加施工周期,建议采用砼中添加微膨胀剂来解决房屋超长引起的裂缝问题。(3)基础设计基础待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根据经验考虑高层:采用桩筏基础(带地下室)或独立桩基承台(无地下室);多层:采用承台桩基+抗静水压力板(带地下室)或独立桩基承台(无地下室)。第三章 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职能部门批文;建筑专
28、业提供的平、剖、立面资料图;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J49-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17051-97)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2、 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XX市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29、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并设有XX市唯一的传染病科室。新建XX市医院XX新院区,位于福建省XX市,北接沙吕路、南至望江路、西邻江滨南大道。 新建新院区占地约180000 m2,总建筑面积278760平方米,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178951m2,地下建筑面积27613m2;二期总建筑面积72196m2,编制床位1500张。该新建医院一期包括:门急诊医技综合楼(5F)、病房楼(12F)、传染楼(6F)、值班公寓(7F);二期包括:行政会议中心(20F)、职工宿舍楼(9F)。2. 设计范围:红线内给水系统、饮用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
3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3、 生活给水系统1. 给水水源: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从周边两条不同方向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出两根DN300的进水管,经水表计量后在红线内成环,供红线内消防、生活用水。 2. 给水系统:由于甲方未提供当地自来水资料,供水压力暂定为0.20Mpa,在进入红线的水管上设水表计量。地下部分采用市政给水直接供给,地上部分采用生活水箱加变频泵的供水方式。医院最高日用水量2133.1m3/d,最大时用水量222.2m3/h,详见下表:序号 类 别使 用人 数用水定额(L/d.人)使 用小 时小时变化(K)最高日用水量m3/d最高时用水量m3/h1门诊500015121.57
31、59.42综合病房(设卫生间)1500300 242.045037.53传染病房(设卫生间)100300 242.0302.54医务人员2450200 83班2.049040.85行政办公10005081.5509.46职工宿舍楼508300242.5152.415.97值班公寓1092150243.0163.820.58空调补水6681.0528669未预见水量10%193.920.210合计2133.1222.24、 热水工程供应范围及方式:集中热水供应范围为病房、手术室、ICU以及行政会议中心等供水系统:病房楼、传染楼、行政会议中心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竖向分区与生活给水相同。为确保热水管网内
32、温度均匀各分区均设热水循环水泵。5、 饮用水工程1. 水源:水源为市政自来水。2. 饮用水系统:饮用水系统采用屋顶净水箱(减压)供给每个用水分区,每个分区设置独立的循环水泵,定时循环。 在屋顶机房层集中设置纯水制备间,服务整个病房楼、行政会议中心。医院最高日用水量6.3m3/d,最大时用水量0.42m3/h,详见下表:序号 类 别使用数用水定额(L/d.人)使 用小 时小时变化(K)最高日用水量m3/d最高时用水量m3/h1综合病房(设卫生间)1500人3 241.54.50.282行政办公1000人281.520.383未预见水量10%0.70.074合计7.20.733. 饮用水工艺饮用水
33、工艺流程:原水水箱 水泵 预处理 水泵 膜处理 净水箱 消毒器 各用水点4. 开水:病房楼每层设电开水炉一台,供应病员和医护人员饮用水。其余需要部位均按设置桶装饮水机考虑。六、排水系统医院最高日污废水排放量为2133.1m3/d。排水体制:室内污、废水合流并设专用通气管,室外雨污分流。医院病房楼、传染楼病房、门诊等污水排出室外先经化粪池预处理(定期投加氯片)后汇总接至医院的污水处理站,经二级生化、消毒处理并达到国家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地下室排水经分散设置在集水井中的潜污泵提升再排入室外排水管道。排水系统:病房综合楼室内污水系统设有专用透气立管,排水管采取有效消能措施。地下室
34、卫生间、各设备用房、消防电梯底坑设集水井,由潜污泵根据井内水位自控启闭排放。厨房排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到室外污水管网。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雨水系统,排入室外雨水管,最终排至周边市政雨水管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取10年,道路设计重现期取3年,暴雨强度采用589.38L/s.ha 。室外地面雨水采用渗透-排放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区域雨水利用。地面雨水首先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多余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绿化区内采用植被浅沟、低势绿地渗透排放方式,增加雨水在绿地中渗透量。 渗透地面包括: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地面;停车场采用草坪砖;路面标高高于绿地的,雨水流入绿地,雨水口沿路边设在绿地内。污水
35、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1816.9m3/d。七、管材室内给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卡压连接;室外埋地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内涂水泥砂浆防腐层。室内污、废水排水管皆采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粘接;室外明敷雨水管采用防紫外线辐射PVC-U管,R-R承口橡胶圈接口。室外埋地排水管(包括雨水管)均采用增强聚丙烯(FRPP)加筋管,橡胶圈接口。消火栓、自动喷淋管选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DN100,卡箍连接;DN100,丝扣连接。阀门:潜污泵出水管、生活消防泵吸水管、生活给水系统低区选用压力等级1.0MPa铸钢铜芯阀门;消防喷淋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高区选用压力等级1.
36、6MPa铸钢铜芯阀门;热水管选用压力等级1.6MPa铜质阀门。第四章 强电专业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XX市XX新院区地处XX中心城区东南侧,距离城关约3公里。建设场地北连潮音岛开发区,南接XX工业区双岳项目区,西临桐山溪、天然良港沙埕港,东依XX大山,与温州工业区一山之隔,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约3000亩),现隶属山前街道管辖。XX市医院XX新院区项目用地南面和北面是新建的居住用地,东面为山地,西面为水域。拟建的XX市医院XX新院区工程占地面积271亩,约合18万m2。新院区总建筑面积约25.3万m2,XX新院区按综合性床位1500床,传染病床位100床,日门诊量5000人次进行设计。新
37、院区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618万m2,包括:急救中心、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中心、后勤保障系统、附设病陪人服务区、值班公寓、部分行政管理办公;二期工程包括:行政办公、初中高级医务人员宿舍、医疗交流中心、科研、会议、教学设施等几个分部构成。二、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项目建设资料和有关文件;本院建筑、暖通、给排水等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3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T16-200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8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三、设计内容变、配电系统;应急电源系统;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四、设计分界点在一、二期工程之间绿地中设置2处10kV开闭所,提供本地块的用电。开闭所由城市电网引入两路10kV独立电源供电,电源由供电部门从就近区域变电站引来。5、 变、配电系统1一级负荷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ICU)等重要场所的用电设
39、备、手术空调设备、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加压风机、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及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医用电梯、生活泵、排污泵等。其中手术室、ICU等重要医用负荷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普通空调设备、高级病房照明等属二级负荷,一般电力、照明等属三级负荷。2负荷估算:本工程用电设备总容量约为3624kW,总计算负荷约为2536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4000kVA。3电源:各单体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各变电站由10kV开闭所所引来两路10kV专线。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每路10kV电源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负荷。另外在病房楼、门急诊医技楼各设置一台容量为200
4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第三电源。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如:水泵房、电梯机房、电信机房、信息中心、消防控制中心、手术室、ICU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本工程的消防动力设备、网络机房、通信机房、应急照明、手术室、ICU、变配电所所用电等采用双电源供电(其中一路为市电与柴油发电机组互切后的电源),并在末端互投。4在病房楼一层设置一处10KV变配电室,内设两台1600kVA变压器。5. 在门急诊医技楼一层设置一处10KV变配电室,内设六台1600kVA变压器。6. 在行政办公楼一层设置一处10KV变配电室
41、,内设四台2000kVA变压器。7在职工宿舍区室外设置一处10KV变配电室,内设四台1250kVA变压器。6、 应急电源系统(1)变配电室设置本工程10kV和220V/380V进出线电缆均采用上进上出的方式。(2)10kV侧一次接线本工程主变配电室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正常运行时两路10kV电源分列运行,各承担全部负荷的50%。当任一路10kV电源掉闸时,母联断路器自动/手动合闸,由另一路10kV电源承担100%负荷。(3)0.4/0.23kV侧一次接线所有变配电室内的0.23/0.4kV侧一次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在病房楼、门急诊医技楼变配电室内的0.23/0.4kV侧,设置
42、应急母线段,供发电机组接口。所有变压器组间设置低压联络,平时2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各承担50%负荷,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在切除三级负荷后,低压母联断路器通过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等方式合闸。为特别重要负荷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当两路市电均失电时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向所供负荷供电,启动时间不大于15秒,并严禁与市电并网运行。(4)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本工程在各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电容补偿装置的选择应考虑配电系统中高次谐波的影响。(5)计量本工程在主变配电室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每路10kV电源进线处设
43、置专用计量柜。可根据医院管理要求在0.4kV低压总进线处和低压出线回路和下级配电箱处设低压总计量和分计量。(6)配电监控系统在主变配电室内设置配电监控系统主机。实现对变配电设备的集中保护、测量、监视、故障报警及诊断记录等功能,并能实时按需自动生成监控数据等报表。所有低压出线回路(包括备用回路)均设置数字式液晶显示仪表,采集三相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开关状态等参数,谐波较大的回路(包括变频、整流逆变、重要弱电、照明等)采用具有谐波采集功能的仪表。7、 照明配电系统1照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主要场所的照度如下: 手术室750Ix 治疗室300lx 病房100l
44、x 护士站300lx 药房500Ix 化验室500lx 设备机房75100lx 2光源及灯具医院照明光源以T5荧光灯为主。 诊断室、治疗室、检验室、手术室等部门选用漫反射、高显色性灯具,采取减少眩光措施,以满足医疗环境的视觉要求。病房、护理单元通道的照明设计宜避免卧床病人在其视野范围内产生直射眩光;病房照明应满足病人的视觉要求,光线明暗可调、无频闪、无噪声。 本工程主要场所的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频闪和噪声。 公用场所、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采用格栅式灯具。 手术室的人口处安装红色信号标志灯。病房及其走廊设夜间巡视脚灯;病房门口设门灯,每个护理单元设一套。 在走廊、安全出口、大
45、厅、楼梯间等处设疏散指示灯。 在手术室、诊断室、治疗室、检验室等场所设置紫外线消毒灯。3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由市电和EPS电源组成,在末级配电中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EPS蓄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1)备用照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变配电室、重要办公室、通讯机房、数据网络机房、安保和中央监控总机房、手术室及其他重要实验室等场所的备用照明与正常照明合一,在正常照明电源故障停电时,仍可保持正常照明的照度。(2)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场所设有疏散照明或(和)疏散指示标志。(3)安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