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基础知识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必修一(原卷版+解析版)
- 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基础知识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点击预览
- 4.1.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基础知识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基础练习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基础练习题1.下列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 A.H B. Li C. Na D.K2.Li 和 Na 都是第 IA 族元素,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核外电子数相同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B.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C.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D.碱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第 IA 族中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Li 与 H2O 反应最剧烈B.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C.Rb 比 Na 活泼,故 Rb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 NaD.从 Li 到 Cs 都易失去最外层 1 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5.第A 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6.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7.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大,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B.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碱性比 NaOH 强C.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 O2D.Rb 的活泼性非常强,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而不能生成 Rb2O8.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 B.C. D. 9.关于碱金属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与水反应 B.都能在氧气中燃烧C.密度都比水的大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0.有关碱金属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熔点都低于水的沸点C.都是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D.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11.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 A.锂 B.钠 C.钾 D.铷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熔、沸点:LiNaK 20C.碱性:LiOHNaOHNaLi,故 K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1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B.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与水的反应逐渐剧烈14.如图表示第 IA 族金属元素(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金属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阳离子的氧化性 D.原子半径15.已知微粒 X 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0 族C.微粒 X 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D.该元素既可以与 Na 元素形成化合物又可以与 H 元素形成化合物 16.F、Cl 和 Br 都是第A 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B.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C.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 D.次外层电子数均相同17.下列有关 F、Cl、Br、I 元素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B.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常温下,F2、Cl2为气体,Br2、I2为液体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氯气通入水中,得到浅黄绿色的氯水,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B.打开盛放液溴的试剂瓶,瓶口处有红棕色的气体逸出,说明液溴易挥发C.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液体分层,下层呈红棕色,说明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中D.加热盛有碘单质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无固体剩余,说明碘受热分解19.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卤素离子,往甲中加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蓝色,再往丙中加淀粉和氯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 I、Cl、Br C I、Br、Cl D. Br、Cl、I20.向含有 NaBr 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 )A.NaCl 和 KI B.NaCl、KCl、I2 C.KCl 和 NaBr D.KCl 和 NaCl21.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B.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的难易程度:F2Cl2Br2I2C.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HFHClHBrHID.氢化物还原性:HFHClHBrHI22.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原子序数小的单质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原子序数大的单质23.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提高到 1500 万年不差 1 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的原子序数为 55。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 色气体,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 色,因为 (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 (填“弱”或“强”)24.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 号元素,质量数是 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铷(37Rb)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CO2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它是还原剂A. B. C. D.(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25.为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 装置内可生成 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 记录如下:B 处棉花变成蓝色;C 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同学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 B、C 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 KI 接触,以判断 Br2与 KI 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 C 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蘸有淀粉-KI 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 E 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同步基础练习题(解析版)1.下列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 A.H B. Li C. Na D.K解析:碱金属元素为第 IA 族元素(H 除外),因此 Li、Na、K 属于碱金属元素,而 H 不属于碱金属元素,A 项正确。答案:A2.Li 和 Na 都是第 IA 族元素,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核外电子数相同解析:A 项,Na 的原子半径大于 Li 的,所以错误;B 项,Li 和 Na 都是第 IA 族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1,所以正确;C 项,Li 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Na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因此电子层数不同,所以错误;D 项,Li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Na 原子核外有 11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错误。答案: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B.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C.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D.碱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第 IA 族中解析:A 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为+1 价,所以正确;B 项,Li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2,所以错误;C 项,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正确;D 项,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均只有一个电子,因此都位于周期表的第 IA 族中,所以正确。答案:B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Li 与 H2O 反应最剧烈B.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C.Rb 比 Na 活泼,故 Rb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 NaD.从 Li 到 Cs 都易失去最外层 1 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解析:A 项,在碱金属元素中,Li 是最不活泼的元素,所以错误;B 项,碱金属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错误;C 项,Rb 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 Na,所以错误;D 项,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正确。答案:D 5.第A 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解析:决定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第A 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2,因此化学性质相似, 所以 D 项正确。答案:D6.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解析: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钠和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 C项正确。答案:C7.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大,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B.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碱性比 NaOH 强C.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 O2D.Rb 的活泼性非常强,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而不能生成 Rb2O解析:A 项,铷的金属性比钾的强因此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所以正确;B 项,Rb 的金属性比钠的强,因此 RbOH的碱性比 NaOH 的强,所以正确;C 项,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知,Rb2O2也能与水剧烈反应并释放出 O2,所以正确;D 项,Rb 燃烧时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但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 Rb2O,所以错误。答案:D8.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钾的密度比水小;钾的熔点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 B.C. D. 解析:钾浮在水面上说明钾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正确;钾熔化为小球,说明钾的熔点低,所以正确;钾熔化,说明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所以正确;溶液变红,说明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正确。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答案:D9.关于碱金属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与水反应 B.都能在氧气中燃烧C.密度都比水的大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解析:A 项,碱金属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因此都能与水反应,所以正确;B 项,碱金属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只是生成氧化物的种类不完全相同,所以正确;C 项,铷和铯的密度比水的大,锂、钠、钾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错误;D 项,碱金属与水反应均生成碱,所以正确。答案:C10.有关碱金属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熔点都低于水的沸点C.都是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D.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解析:A 项,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保存在石蜡中,所以错误;B 项,锂的熔点大于水的沸点,所以错误;C 项,碱金属中铯有金色光泽,所以错误;D 项,碱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都很好,所以正确。答案:D11.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 A.锂 B.钠 C.钾 D.铷解析:在碱金属中,随着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增强,因此铷与水反应最剧烈,所以 D 项正确。答案:D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熔、沸点:LiNaK 20C.碱性:LiOHNaOHNaLi,故 K 可以从 NaCl 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解析:A 项,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所以正确;B 项,碱金属元素从 Li 到 Cs,熔、沸点逐渐降低, 即 LiNaKRbCs,所以正确;C 项,从 Li 到 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RbOHNaLi,但 K 不能置换出 NaCl溶液中的钠,而是先与 H2O 反应,所以错误。答案:D1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B.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与水的反应逐渐剧烈解析:A 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所以错误;B 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更容易失去,因此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正确;C 项,金属性增强即还原性增强,所以正确;D 项,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所以正确。答案:A14.如图表示第 IA 族金属元素(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金属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阳离子的氧化性 D.原子半径解析:A 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B 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C 项,越易失去电子的微粒,当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因此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所以错误,符合题意;D 项,核电荷数 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15.已知微粒 X 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0 族C.微粒 X 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D.该元素既可以与 Na 元素形成化合物又可以与 H 元素形成化合物 解析:A 项,该微粒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为 17 号氯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所以正确;B 项,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A 族,所以错误;C 项,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因此表示 9 的是阴离子,所以正确;D 项,Cl 可以与Na、H 元素分别形成 NaCl、HCl,所以正确。答案:B16.F、Cl 和 Br 都是第A 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B.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C.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 D.次外层电子数均相同解析:A 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所以正确;B 项,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所以错误;C 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所以错误;D 项,F、Cl 和 Br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2、8、18,所以错误。答案:A17.下列有关 F、Cl、Br、I 元素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B.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常温下,F2、Cl2为气体,Br2、I2为液体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解析:A 项,单质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逐渐加深至紫黑色,所以正确;B 项,单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固态,因此熔沸点逐渐升高,所以正确;C 项,常温下碘单质为固体,所以错误;D 项,单质由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因此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C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氯气通入水中,得到浅黄绿色的氯水,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B.打开盛放液溴的试剂瓶,瓶口处有红棕色的气体逸出,说明液溴易挥发C.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液体分层,下层呈红棕色,说明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中D.加热盛有碘单质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无固体剩余,说明碘受热分解解析:A 项,氯气呈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分子,所以正确;B 项,红棕色的气体为溴蒸气,因此可说明液溴易挥发,所以正确;C 项,下层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层,因此可说明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中,所以正确;D 项,碘升华而不是受热分解,所以错误。答案:D19.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卤素离子,往甲中加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蓝色,再往丙中加淀粉和氯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 I、Cl、Br C I、Br、Cl D. Br、Cl、I解析:甲中溶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I;丙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有 Cl;乙中则含有 Br,所以 C 项正确。答案:C20.向含有 NaBr 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 )A.NaCl 和 KI B.NaCl、KCl、I2 C.KCl 和 NaBr D.KCl 和 NaCl解析:过量的 Cl2将 I、Br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在蒸干、灼烧过程中溴挥发、碘升华,所得固体为 NaCl 和 KCl,所以 D 项正确。答案:D21.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B.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的难易程度:F2Cl2Br2I2C.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HFHClHBrHID.氢化物还原性:HFHClHBrHI解析:A 项,从 F 到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正确;B项,从 F 到 I 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相应单质与 H2 化合越来越难,所以正确;C 项,HF 的水溶液酸性最弱,所以错误;D 项,从 F 到元素,原子得电子越来越难,因此氢化物的还原性越来越强,所以正确。答案:C22.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原子序数小的单质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原子序数大的单质解析:A 项,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错误;B 项,单质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氧化性逐渐减弱,所以正确;C 项,单质的 氧化性越来越弱,阴离子的还原性越来越强,所以错误;D 项,氟气不能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氯气,所以错误。答案:B23.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提高到 1500 万年不差 1 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的原子序数为 55。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 色气体,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 色,因为 (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 (填“弱”或“强”)答案:(1)第六周期 IA 族 (2)无 蓝 2Cs+2H2O=2CsOH+H2(3)强解析:(1)由铯的原子序数为 55 可推出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 IA 族。(2)铯与钠同主族,金属性比 Na 强,能与水剧烈反应:2Cs+2H2O=2CsOH+H2,CsOH 是强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3)铯位于钠的下方,原子半径比钠的大,因此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要强。24.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 号元素,质量数是 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铷(37Rb)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 CO2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它是还原剂A. B. C. D.(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答案:(1)五 IA (2)D (3)D 解析:(1)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可推知37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 Rb 应位于第五周期 IA 族。 (2)由 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不正确;又因 Na、Rb 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知,Rb 的金属性比 Na 强,故正确。(3)由反应 RbH+H2O=RbOH+H2可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降低为零价,水作氧化剂,而 RbH 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1 价变为零价,RbH 作还原剂,H 核外有两个电子,所以 D 项正确。25.为探究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 装置内可生成 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 记录如下:B 处棉花变成蓝色;C 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同学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 B、C 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 KI 接触,以判断 Br2与 KI 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 C 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蘸有淀粉-KI 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 E 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答案:(1)Cl2+2KI=I2+2KCl 不正确 该实验没有验证 Br2能否与 KI 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2)不合理 氯气不可能被 NaBr 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 C 处(3)同意 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解析:(1)B 处为氯气与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KI=I2+2KCl;该实验只能验证 Cl2与I2、Br2氧化性的强弱,因没有验证 Br2能否与 KI 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2)氯气不可能被 NaBr 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 C 处,因此无法判断溴一定能置换出碘,所以不合理。(3)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所以该观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