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教版 第2章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管理计算机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章内容对应于学科纲要中的“信息的存储与管理”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实物计算机的分解与接触,能使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家庭计算机的部分性能,实现计算机优化,感受知识的价值,能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在使用网络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主动建构信息安全意识并合理引用他人的成果及观点,增强个人版权及著作法意识。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
2、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中:重点内容为:1、 系统的组成及存储容量之间的换算关系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3、 了解病毒含义、特点及传播途径,学会主动防范病毒,初步掌握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难点内容为:1、“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安全意识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一节:认识计算机 本节内容安排1节课课时,在授课时,让学生接触实际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作用(学生自学为主,老师介绍部件,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并在介绍存储器内容时,重点讲解存储的容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时,通过转移联想法,与人脑工作过程做类比,依据流程,了解作用,学会原理。第二节:计算机优化本节课内容安排一节课课时,讲授“系统的安装”内容时,对照教学视频,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补充(常用的系统安装方法)。重点对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以360杀毒软件为例),进行安装、使用、卸载(对下一节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简单了解“磁盘清理”与“系统还原”的作用,了解“绿色软件”是何物?第三节: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本节课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在“360杀毒软件”的引导下,了解病毒的概念、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
4、施。而在“信息安全”部分,指出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引出计算机安全的含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并遵守使用计算机良好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认识计算机课型新授课R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中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及其工作原理。本课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接触,课件展示、讨论学习,实践练习等形式展开教学,逐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2. 学习者分析事先在班级中作出调查分析,学生家庭中都有电脑。少部分学生对
5、计算机外接设备,常用接口都有所了解,个别学生甚至对主机零部件有一定的认识,但真正懂得计算机内部构造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具备初步的较浅显的硬件知识及经验积累,有必要在基于原来的硬件知识作出提升。3. 学习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特别是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能识别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RAM与ROM的区别,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4)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竞赛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交流讨
6、论、合作竞争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讲解CPU时,引入“龙芯”处理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意识到我国技术的相对薄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2)小组合作竞赛,鼓励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软硬件结构存储单位的换算2、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5. 学习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反馈项目A级B级C级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听课效果听课非常认真积极参与听课较认真听课很不认真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较少的举手发言不发言小组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虚心听取
7、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他人意见缺乏与他人合作难以听取他人意见课内反馈积极参与课内作业正确率很高能参与课内作业只有小部分错误不参与课内作业知识获取速度较快一般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完全一般没有知识获取程度完全获取一般获取完全不懂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认识电脑的硬件教师活动1播放计算机的组成的视频。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肯定想迫不及待地看老师面前的电脑主机去一探究竟,看看主机里面究竟有啥秘密?使电脑运行的如此之快?打开后,老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些不见吗?有没有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解惑?学生活动1学生实物接触电脑,了解各个零部件,小组之间合作,借助书本内容,讨论并分析各个零部件的名称及功能。活动
8、意图说明: 本环节通过视频赏析,学生已经初步有了一个硬件的印象。再通过实物主机的接触,通过“学生抢答”和“小组竞赛”,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更加自信的回答问题,可能部分零部件还不够熟悉(尤其是女生),以小组为单位,增强小组合作的荣誉感,使女孩子也能投入学习之中,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课堂的融合性。使学生的兴趣更浓。环节二: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查看计算的主频和内存容量。教师活动2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部分同学可能看到过,在笔记本的右下角贴着标签:CPU “Intel core 双核”等字样,有同学们了解过吗?怎样就能查到CPU的型号及频率、内存的容量呢?学生活动2了解
9、CPU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时钟频率时钟频率越高,运行速度越快。学生通过:右击-计算机-属性-在“系统属性”栏中,查看CPU和内存容量参数。本环节以学生结合书本,自学为主,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并掌握如何查看CPU频率和内存大小,从自己动手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中的重要核心部件的作用。最快查全查好的小组进行加分环节三:存储器容量的换算教的活动3在环节二中,我们已经查看到了内存的容量大小(4GB)。通常内存储器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在目前主流的机器中,常用的内存容量已到16GB。同样,在外存储器硬盘容量中,目前主流的硬盘容量为1TB,老师想问:1、 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常见的容量单
10、位有哪些?2、 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学的活动31、 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查找得知内存容量的大小,并了解内存越大,运算速度相对越快。2、 学生知晓并掌握存储器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3、 理解常用的容量单位: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拍字节(PB)、艾字节(EB)、泽字节(ZB)换算关系为:1KB=1024B 1MB=1024KB1GB=1024MB 1TB=1024GB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环节二的引入,能使学生对内存的容量有数值概念,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内存容量数值越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再通过常用的硬盘容量的对比,了解常用
11、的容量单位,并通过“小组竞赛”,学会相邻容量单位的换算。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不相邻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7.板书设计认识计算机一、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二、计算机的组成: 、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主频 内存(内存储器) 主板(板卡) 显卡、光驱、主机电源、散热器 硬盘:(外存储器)2 、软件: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2、应用软件:三、存储器单位容量及其换算:存储器:内存储器及外存储器(区分及容量换算)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课后练习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 )。A.Intel B.ENIACC.APPLE D.AMD2、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电子管
12、 B.继电器 C.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晶体管3、PC机在工作中,电源突然中断,则( )不丢失。A.ROM和RAM中的信息 B.RAM中的信息 C.ROM中的信息 D.RAM中的部分信息4、1MB内存等于( )。A.1000KB B.1/1000KB C.1024*1024KB D.1024KB5、硬盘属于计算机的( )。A.内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外存储器 D.随机存储器6、 存储器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GB)等,那么1GB=( )MB。A1000 B1024 C1024*1024 D1000*10007、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是()。Aw
13、indows 2003 Bwindows xp CWPS表格 Dunix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通过视频介绍、实物展示,结合PPT中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实际接触中,认识主机中的硬件。通过认识,引出硬件功能,了解功能及作用,加深印象,提升学习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 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1、本课设计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小组间展开竞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
14、个个典型“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任务到综合问题,循序渐进地了解一系列“问题”。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层次清楚,方法得当。在这节课中,由于本节课为理论课,内容相对比较多,所以,以视频及课件的铺垫形式提出若干个“问题”,由于设计和安排合理,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影像等资料的演示,实物的接触与展示及教师的必要解说,本节课学生完成了三大环节的内容,且掌握的较快,促进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3、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的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和兴趣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把教学的知识点安排在“课件”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间的合作完成学习后,教师给予了表扬,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满足了其成就感,这为本学科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4、后续,部分知识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把老师该说的东西,设计成微课,让学生自学、拓展、提高。这也是本节课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