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230628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那个星期天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我”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借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明媚 拨弄 草丛 画报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耽搁 沉郁 漫长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荒凉2.提问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回

2、顾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过程?3.预设: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板书:期待、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星期天”,探索“我”的内心世界。(板书:那个星期天)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简要回顾,关联上节课讲的主要内容;通过回顾聚焦,再次进入文本情境。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我”的心情经历了细腻而曲折的变化,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体现的?2.探究过程(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表示心情变化的语句。(2)小组讨论: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适合用怎样的语气读出不同的心情表现?(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3.探究活动(1)学生默读圈画表示心情变化的语句,小组交流探究任务。(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 借助动作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板书:动作描写)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提问:这段话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我”等待的焦急和兴奋?预设1:作者借助了动作描写,使用了“起床、刷牙、吃饭、跑、站、藏”等动词。预设2: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期待、兴奋。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

4、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引导:圈画出表示“我”和母亲动作的词语。预设:表示“我”和母亲动作的词语,如“追、晃动、停、绊、绞、碰倒”等。提问:这些动作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预设:表现了“我”的急切、渴望。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提问:这段话中的一组动作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点拨:一连串的动作呈现,连续重复式地看,表现了作者想看看母亲还有多

5、少衣服要洗,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 借助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活动。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引导:这些话哪些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哪些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内心独白放在一起,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点拨:这些描写都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了“我”焦急的心情。(板书:心理活动) 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

6、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提问:“光线渐渐暗下去”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预设:表现了我渐渐失落的心情。点拨: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写光线变暗,暗示时间在推移,表明“我”的期盼落空了。(板书:环境描写)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提问: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描写光线和声音?预设:“漫长”是说等待的时间长,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点拨:作者通过对光线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

7、的悲伤。(3)小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点评。一起感受“我”心情的独特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心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的方法。(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梳理回顾,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填写表格。2.探究过程(1)生生合作: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小组合作完成表格。(2)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代表抓住关键词句交流,分享阅读成果。(3)融合信息:明确表格的填写,展示学习成果。3.探究活动(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小组交流探究任务。(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交流:本文在写作上有哪

8、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说说你的想法。预设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表现人物心理。预设2: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使人物内心更丰富。预设3:以一个孩童的视角来观察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写实。引导: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异同点呢?预设1: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和惆怅。预设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4.成果展

9、示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我们发现的共同点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我们发现的不同点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式的探究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梳理不同的表达方法,另一方面紧扣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和领悟上,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表达。三、拓展延伸过渡:在那个星期天一文中,史铁生先生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那么在另一篇关于

10、“盼望”的文章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

11、,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

12、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长大了。 选自葛冰我长大了批注: 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热切盼望长大的心理。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和表现作者的内心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具体事例的描

13、写,表现了我知错担责的勇气与担当,更体现了长大就意味着承担责任。通过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到具体事物的方法,情感细腻而真挚。设计意图:在学习文章之后,借助这篇节选文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本课所运用的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的方法。四、课堂小结小结:同学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五、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看一句,写一句,注意行款整齐。2.选做:课外阅读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那个星期天【板书设计】期待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动作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语文》下册 9《那个星期天》第2课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