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琥珀教学反思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 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 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 体会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据。 一、教学效果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由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
2、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置 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 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因此,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 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在 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
3、“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之处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 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不足之处三、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有的学生理解不了,没有读透课文内容。老师没有 关注到这部分学生。 四、改进措施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依然会采用倒序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小品 文的兴趣。其次,在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时,我会让学生运用画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格中 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全部讲完了,我会让学生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让学生展开想 象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的拓展。相信,下节课会更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