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由三首童年的小诗组成,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这三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对于儿童现代诗接触也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去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感受品味童年的快乐。把诗和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
2、写染、碎等10个生字。2. 运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教学重点:1、运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些什么呢?这就是大家的童年生活,充满欢乐,童年是一个梦、一首诗、一幅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齐读课题。童年的水墨画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童
3、年的快乐,起到“未闻曲调先有情”的作用。二、解题1、在我们的课题中,藏着一个本课要学会写的生字宝宝,它是?(墨),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来写写这个字。(指导书写“墨”,生书空。)2、生书写。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解释“水墨画”,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也称国画。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设计意图:抓住课题中的教学点,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墨”,并引导他们理解“水墨画”。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诗歌特点。1、检查预习情况。你们看,这三张画里藏着三组词语,谁来带大家读一读。出示词语:钓竿 浪花 葫芦 蘑菇 染
4、绿 打碎 你泼我溅 扑腾 清清爽爽 (小老师带读,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设计意图: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抓住词语重难点,指导学生分类识字,读准字音。2、整体感知诗歌。这篇课文包含了几首小诗?分别是?这三个小标题就能告诉我们这三幅画所画的?(地点)3、指名读第一首诗歌,引导发现诗歌的韵尾。谁来读第一首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们能否发现老师标注的这几个字他们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师:这就是诗歌的一个特点押韵,而押韵的韵尾一般就藏在一行的末尾,带有相同的韵母。(板书:押韵)师:我们合作读读这两句诗,感受一下押韵的特点,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合作读)师:有了末尾这样的韵,就能让我们读起诗
5、歌来更加地朗朗上口。现在大家快速找找其他两首诗歌,是否也能让你感受到这样的韵。4、师小结:朱光泉先生说过,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于节奏。当我们在诗中找到了韵,读起诗来就变得悦耳动听。但是,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诗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朗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并感悟押韵的特点,以及诗歌押韵的好处。进而更好地整体感知诗歌。四、朗读赏析,第一首诗歌。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一首小诗。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在溪边做的什么事?(钓鱼)指名读前四行诗歌,你能感受到孩子们在( )的溪边钓鱼?(1)绿哪些景物是绿的?(垂柳)(溪水)(人影)师:因为垂柳是绿的,所以倒映
6、在水中,溪水也是绿的,因为溪水是绿的,所以人影也是绿的。大家一起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你们看这个“染”字一下子把溪水写成了一个画家,这是什么写法?(拟人)是呀,在作者的笔下垂柳照镜子,溪水像镜子、像绿玉带,多么美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描写景物,让诗歌和画一样富有想象力。(板书:想象力)除了绿,这幅水墨画中还有什么颜色?(红)看来,这幅水墨画在色彩搭配上也很美。谁能读出溪边景色的美呢?(2)静钓鱼就需要安静,要不小儿垂钓里怎么会写“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班女生再来读读这四句话,读出溪边的静。2、是什么忽然打破了这份安静呢?师:此时此刻的孩子们的心
7、情是怎样的?(快乐的)谁给大家读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孩子们钓到鱼的喜悦。(指名读,男女生读)3、请全班女同学再来读读这两句诗歌。男生读后两行。读出诗歌节奏的变化来。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景色的迷人,感受到了孩子们钓鱼的快乐。过渡:看来,我们在读诗时,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诗歌读成一幅生动的画。设计意图:抓住诗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诗歌,并体会诗歌的表达方法,以及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富有想象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诗歌中的意境,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变化,并体会诗中钓鱼孩子的快乐。五、自学林中,想象画面。出示:1、 自由读林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想像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
8、2、 指名回答。(我看见了 ,我还听见了 。)3、小结: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孩子们在林中(采蘑菇)。4、配乐朗读,给画配诗。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给这生动的水墨画,配上文中的诗歌吧。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大胆展开想象,把诗歌变成一幅画,在描述中去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中孩子的快乐。把诗歌与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六、自学江上,揣摩构思,仿写小诗。1、师:学了前两首诗歌,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板书:乐)而江上这首诗更是把这份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大家自由读诗歌,想想孩子们在江上干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怎样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2、交流:(1)出示:江上(戏水)。(2)比
9、喻。把一群孩子比喻鸭群在戏耍。(3)写了孩子们戏水的动作和声音。 师:“笑哈哈”,你们看,诗歌通过声音的描写直接地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看来这水墨画不仅有色还有声呢!(4)特写了一个孩子的情况。师:从整体到个体,这是这首诗的表达顺序。3、师:一首首诗歌,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了童年的快乐场景,一幅幅画中也藏着一首首诗歌,等待着大家去创造发现。接下来,我们也来当一次小诗人,模仿江上写一首童年小诗。同学们,在校园中,操场应该是你们在课间最喜欢的地方了吧,现在你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也可以参考图画,试着把下面的小诗补充完整。出示:看图把诗补充完整。 操场上像 ,冲向操场尽情玩耍。一双双小手 , 你 我 笑哈哈,是哪个 ,只见一个身影两排银牙。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习江上,让学生学会表达,大胆创作,激发他们写诗歌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也有诗。七、总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了解了儿童诗的特点,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课后请大家把溪边这首诗背诵下来,去搜集更多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吧!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儿童诗歌的特点,鼓励学生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他们对儿童诗的关注与热爱。板书设计: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押韵 江上 乐 想象力 林中